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家洛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39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伸缩柱,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均设有便携式把手,且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卸压阀,且卸压阀的一端设有阀门塞,所述卸压阀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且卸压阀的上方设有测重显示仪,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网络弹簧,且网络弹簧的内部设有导向顶杆,所述网络弹簧的下端设有钢板,且钢板的下端设有橡胶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桥梁顶升装置,设有防滑套PLC控制器和测重显示仪,能够增加使用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还能控制装置主体内部的压力,从而控制装置主体的高度,并能对顶起的物质进行测重显示,防止过载,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顶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顶升装置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分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顶升装置主要用于厂矿和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和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且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顶升装置作为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工具,采用了最优质的材料铸造,保证了顶升装置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顶升装置原理上来说,液压顶升装置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即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现有的桥梁顶升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使用人员之间接触设备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不便于移动设备,其次,难以对顶升装置内部的压力进行控制,导致装置容易受到损耗,缩短使用寿命,并且难以对顶起的物质进行测重显示,容易导致过载损坏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桥梁顶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伸缩柱,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均设有便携式把手,且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卸压阀,且卸压阀的一端设有阀门塞,所述卸压阀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且卸压阀的上方设有测重显示仪,所述卸压阀的下方设有充压阀,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网络弹簧,且网络弹簧的内部设有导向顶杆,所述网络弹簧的下端设有钢板,且钢板的下端设有橡胶垫,所述伸缩柱的外表面设有装置内壁,且伸缩柱的内表面设有顶柱,所述钢板和装置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便携式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防滑套的数量为两组。优选的,所述便携式把手和钢板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装置内壁通过伸缩柱和顶柱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网络弹簧和导向顶杆均和钢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钢板和橡胶垫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卸压阀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能够通过PLC控制器实现对装置主体内部的压力进行控制,同时可控制充压阀的液压流量,使得多个装置主体同时进行操作时,顶升高度和压力能够均匀提高,实现同步操作,通过设置卸压阀上方的测重显示仪,能够在装置主体对重物进行操作时,对顶柱受到的压力进行测量并且显示出来,使得在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时刻观察测重显示仪上显示的数值,当测重显示仪显示装置主体收到的压力即将超出其本身所能顶起的重量时,对其进行减压,防止过载,毁坏设备,通过设置的防滑套,能够增加使用人员手部与设备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使用人员更好的着力移动设备,整个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同步操作和自我保护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桥梁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桥梁顶升装置的局部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桥梁顶升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桥梁顶升装置的图2中A的结构图。图中:1、装置主体;2、便携式把手;3、卸压阀;4、阀门塞;5、PLC控制器;6、测重显示仪;7、充压阀;8、网络弹簧;9、导向顶杆;10、钢板;11、橡胶垫;12、伸缩柱;13、装置内壁;14、顶柱;15、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伸缩柱1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便携式把手2,且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卸压阀3,且卸压阀3的一端设有阀门塞4,所述卸压阀3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5,且卸压阀3的上方设有测重显示仪6,所述卸压阀3的下方设有充压阀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网络弹簧8,且网络弹簧8的内部设有导向顶杆9,所述网络弹簧8的下端设有钢板10,且钢板10的下端设有橡胶垫11,所述伸缩柱12的外表面设有装置内壁13,且伸缩柱12的内表面设有顶柱14,所述钢板10和装置内壁13滑动连接,所述便携式把手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套15。其中,所述防滑套15的数量为两组。其中,所述便携式把手2和钢板10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装置内壁13通过伸缩柱12和顶柱14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网络弹簧8和导向顶杆9均和钢板1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钢板10和橡胶垫1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装置主体1两侧的便携式把手2,能够便于使用者对装置主体1的携带,通过设置的防滑套15,能够增加使用人员手部与设备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使用人员更好的着力移动设备,从而方便转移操作,通过设置装置主体1外表面的卸压阀3,能够在测重显示仪6显示装置主体1受到的压力即将超出其本身所能顶起的重量时,可通过卸压阀3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压强进行减少,扩大顶升面积,从而对装置进行保护,防止过载损坏,通过设置卸压阀3一端的阀门塞4,能够对卸压阀3口进行保护,防止外来物质对卸压阀3造成堵塞,导致装置主体1的损坏,所述卸压阀3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5,能够通过PLC控制器5实现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压力进行控制,同时可控制充压阀7的液压流量,使得多个装置主体1同时进行操作时,顶升高度和压力能够均匀提高,实现同步操作,通过设置卸压阀3上方的测重显示仪6,能够在装置主体1对重物进行操作时,对顶柱14受到的压力进行测量并且显示出来,使得在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时刻观察测重显示仪6上显示的数值,当测重显示仪6显示装置主体1受到的压力即将超出其本身所能顶起的重量时,对其进行减压,防止过载,毁坏设备,通过设置卸压阀3下方的充压阀7,通过对充压阀7进行液压增压,进行装置主体1的顶升过程,使装置主体1正常有序地运行,通过设置装置主体1内部的网络弹簧8,具有记忆功能,当装置主体1顶升到一定高度时不再上升,限制其上升高度,通过设置网络弹簧8内部设的导向顶杆9,一方面,作为顶柱14的动力传导者,另一方面,作为网络弹簧8复位时的导向杆,防止其复位过程中由于复位偏向导致卡壳现象,通过设置网络弹簧8下端的钢板10,能够作为其顶升过程中的动力支撑平台,压力通过下部的钢板10进行传导作用,实现顶升,通过设置钢板10下端的橡胶垫11,能够减缓装置主体1复位过程中的压力和震荡现象,对装置内部起到减震作用,使得装置主体1内部部件受到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桥梁顶升装置,设有防滑套15、PLC控制器5和测重显示仪6,能够增加使用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还能控制装置主体1内部的压力,从而控制装置主体1的高度,并能对顶起的物质进行测重显示,防止过载,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伸缩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便携式把手(2),且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卸压阀(3),所述卸压阀(3)的一端设有阀门塞(4),所述卸压阀(3)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5),且卸压阀(3)的上方设有测重显示仪(6),所述卸压阀(3)的下方设有充压阀(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网络弹簧(8),且网络弹簧(8)的内部设有导向顶杆(9),所述网络弹簧(8)的下端设有钢板(10),且钢板(10)的下端设有橡胶垫(11),所述伸缩柱(12)的外表面设有装置内壁(13),且伸缩柱(12)的内表面设有顶柱(14),所述钢板(10)和装置内壁(13)滑动连接,所述便携式把手(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套(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顶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伸缩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便携式把手(2),且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卸压阀(3),所述卸压阀(3)的一端设有阀门塞(4),所述卸压阀(3)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5),且卸压阀(3)的上方设有测重显示仪(6),所述卸压阀(3)的下方设有充压阀(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网络弹簧(8),且网络弹簧(8)的内部设有导向顶杆(9),所述网络弹簧(8)的下端设有钢板(10),且钢板(10)的下端设有橡胶垫(11),所述伸缩柱(12)的外表面设有装置内壁(13),且伸缩柱(12)的内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洛
申请(专利权)人:沈家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