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亚琴专利>正文

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292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纤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纤预制棒夹持在拉丝炉的顶部;S2,然后启动拉丝炉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加热,同时,向拉丝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氩气或者氮气中的一种或者两种;S3,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对S2中拉出的纤维丝进行降温;S4,将S3中降温后的纤维丝缠绕在卷轴上,备用。该工艺采用的拉丝炉,通过支撑板上的第二驱动结构配合夹紧结构的使用,便于夹取大小不同的光纤预制棒,同时避免了光纤预制板损坏,大大提高了光纤预制棒的夹取质量及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生产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光纤被广泛运用于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传递中,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光纤具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和工作性能可靠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光纤通过拉丝设备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夹取设备将光纤预制棒搬运至光纤拉丝设备中。然而传统的光纤预制棒夹装装置使用三爪卡盘式,这种结构的装置不易掌控力度,并且容易把预制棒表面造成裂纹损伤,还有一种送棒方式是采用石英把手穿孔,单孔方式容易断裂,且不便于固定大小不同的光纤预制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的拉丝炉,通过支撑板上的第二驱动结构配合夹紧结构的使用,便于夹取大小不同的光纤预制棒,同时避免了光纤预制板损坏,大大提高了光纤预制棒的夹取质量及其效率;第一驱动结构配合高度调节结构的使用,便于夹取长度不同的光纤预制棒,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使光纤加工更加方便快捷;角度调节结构设于高度调节结构和支撑板之间,配合支撑板的两端的两个夹紧结构的使用,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纤预制棒夹持在拉丝炉的顶部;S2,然后启动拉丝炉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加热,同时,向拉丝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氩气或者氮气中的一种或者两种;S3,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对S2中拉出的纤维丝进行降温;S4,将S3中降温后的纤维丝缠绕在卷轴上,备用;该工艺采用的拉丝炉包括底板(1)、第一驱动结构(2)、高度调节结构(3)、角度调节结构(4)、第二驱动结构(5)、夹紧结构(6)和支撑板(7);矩形结构的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有用于调节光纤预制棒的输送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且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的侧壁设有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所述高度调节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纤预制棒夹持在拉丝炉的顶部;S2,然后启动拉丝炉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加热,同时,向拉丝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氩气或者氮气中的一种或者两种;S3,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对S2中拉出的纤维丝进行降温;S4,将S3中降温后的纤维丝缠绕在卷轴上,备用;该工艺采用的拉丝炉包括底板(1)、第一驱动结构(2)、高度调节结构(3)、角度调节结构(4)、第二驱动结构(5)、夹紧结构(6)和支撑板(7);矩形结构的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有用于调节光纤预制棒的输送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且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的侧壁设有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的顶端设有用于调节物料角度的所述角度调节结构(4),且所述角度调节结构(4)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结构(4)的顶端设有所述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二驱动结构(5),且所述第二驱动结构(5)连接于所述支撑板(7)的两端对称设置的用于夹取光纤预制棒的所述夹紧结构(6),所述夹紧结构(6)与所述支撑板(7)之间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3)包括滑套(31)和滑杆(32),矩形结构的所述滑套(31)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1),矩形结构的所述滑杆(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4),所述滑杆(32)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滑套(31)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拉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2)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导向轴(23)、第三齿轮(24)、驱动轴(25)和第一电机(26),所述第一电机(26)固定于所述滑套(31)的侧壁,所述第一齿轮(21)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26),所述导向轴(23)贯穿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滑套(31),所述第二齿轮(22)通过所述导向轴(23)与所述滑套(3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第一齿轮(2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21)的直径,所述驱动轴(25)贯穿连接于所述滑套(31),所述驱动轴(25)与所述滑套(3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25)与所述滑杆(3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徐亚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