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27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S2:制备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S4:底泥预处理;S5:底泥深度处理;S6:吸附沉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泥预处理,利用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水体和底泥中存在的氨氮物质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硝酸盐和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以及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将底泥中的含磷物质进行吸收转化;最后抛撒的离子吸附材料将水体中游离的硝酸根、亚硝酸根和含磷离子吸附沉降至底泥上,再次通过细菌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国内各个河道、湖泊和沟渠由于近些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在水中积聚以及固化在水底的污泥中。水体富营养化使得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解决方案一般为覆盖法,即采用覆盖材料,覆盖材料分为物理材料和化学材料,将覆盖材料铺设在水底污泥上,隔绝污泥中的氮和磷向上覆水中涌出。覆盖材料一般采用吸附方式阻止污泥中氮和磷的释放,在覆盖初期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继续添加覆盖材料,否则覆盖材料吸附能力减弱时,氮和磷会重新进入上覆水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取少量各细菌原液,进行浓度梯度检测试验,保证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反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除磷丝状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4-5.5)×105cfu/ml内;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进行杂质过滤,再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4-6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20-150℃条件下煎煮2-3h制得,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4000r/min,即可得到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5-40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4kg/m2,之后静置2-3天;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处理水域均匀抛撒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4kg/m2,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5-5kg/m2;S6:吸附沉降,1-2天后,向静置处理后的水域均匀抛洒离子吸附材料,离子吸附材料为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的混合料,每公斤混合料中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比例为(7-8.5):1:(5-6),离子吸附材料抛撒的比例为5-7kg/m2。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除磷丝状菌为thiothrix型丝状菌。优选的,步骤S2中离心过后的活性污泥含水量范围在10%-15%内。优选的,步骤S2制备营养液的各成分添加量为,每升水中添加120-130g大米以及3-5g焦磷酸钠。优选的,步骤S2底泥曝气过程中,每立方米底泥中加入5-7L营养液。优选的,步骤S4中河道清淤设备将淤泥吹搅混浊后,需在水体澄清之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完毕。优选的,步骤S5中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可以同时抛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底泥预处理,利用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水体和底泥中存在的氨氮物质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硝酸盐和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以及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将底泥中的含磷物质进行吸收转化;最后抛撒的离子吸附材料将水体中游离的硝酸根、亚硝酸根和含磷离子吸附沉降至底泥上,再次通过细菌转化,避免了传统覆盖材料吸附能力降低时,底泥中氮和磷溢出至上覆水中再次污染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将硝化细菌原液和反硝化细菌原液浓度控制在2.5×105cfu/ml,将除磷丝状菌原液浓度控制在4×105cfu/ml;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将污泥中通过直径为0.5cm的过滤板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污泥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4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每立方米底泥中加入5L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20℃条件下煎煮2h制得,所配置的营养液中每升水中添加120g大米以及3g焦磷酸钠,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r/min,即可得到含水量为20%的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5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kg/m2,之后静置2天;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处理水域均匀抛撒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kg/m2,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5/m2,采用含有两种细菌活性污泥同时进行抛撒的方式;S6:吸附沉降,1天后,向静置处理后的水域均匀抛洒离子吸附材料,离子吸附材料为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的混合料,每公斤混合料中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比例为7:1:5,离子吸附材料抛撒的比例为5kg/m2。实施例2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将硝化细菌原液和反硝化细菌原液浓度控制在3×105cfu/ml,将除磷丝状菌原液浓度控制在5×105cfu/ml;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将污泥中通过直径为0.75cm的过滤板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污泥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5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每立方米底泥中加入6L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35℃条件下煎煮2.5h制得,所配置的营养液中每升水中添加125g大米以及4g焦磷酸钠,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500r/min,即可得到含水量为15%的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2.5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2.5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32.5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5kg/m2,之后静置3天;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取少量各细菌原液,进行浓度梯度检测试验,保证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反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除磷丝状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4‑5.5)×105cfu/ml内;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进行杂质过滤,再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4‑6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20‑150℃条件下煎煮2‑3h制得,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4000r/min,即可得到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5‑40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4kg/m2,之后静置2‑3天;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处理水域均匀抛撒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4kg/m2,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5‑5kg/m2;S6:吸附沉降,1‑2天后,向静置处理后的水域均匀抛洒离子吸附材料,离子吸附材料为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的混合料,每公斤混合料中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比例为(7‑8.5):1:(5‑6),离子吸附材料抛撒的比例为5‑7kg/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取少量各细菌原液,进行浓度梯度检测试验,保证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反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除磷丝状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4-5.5)×105cfu/ml内;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进行杂质过滤,再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4-6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20-150℃条件下煎煮2-3h制得,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4000r/min,即可得到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5-40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4kg/m2,之后静置2-3天;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处理水域均匀抛撒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4kg/m2,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顺龙杨树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拓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