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323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包括:将回收的梯次电芯进行分选;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清洁梯次电芯;称取待注液的梯次电芯重量并记录为G1;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打孔夹具内,在避开正负极极片的位置打孔;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注液夹具内,利用注射器将电解液通过补液口补注到电芯塑壳中,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在手套箱中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称重,重量G1+G2与实测称重读数差值在5g以内为合格品;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预设时间;利用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在补封过的注液口打密封胶;对梯次电芯做循环测试;测试梯次电芯的开路电压和内阻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梯次动力电芯的利用价值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尤其涉及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的发展,同时更是锂、钴等金属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关键。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需要梯次利用及回收的动力电池总量为4.13Gwh。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迅速,待梯级利用及回收的动力电池总量也将迅猛增长。梯次利用是指某一个已经使用过的产品达到原生设计寿命,在通过其他方法时期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的继续使用过程,且该过程属于基本同级或降级应用的方式。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大量回收阶段后,可以考虑将动力电池分梯度来利用。第一步,经过检测和处理后,在动力电池外观完好、没有破损、各功能元件有效的情况下,可梯次利用在通信、储能等领域,也可以用在公园景区的短距离电动场地车、游览车、高尔夫球车上,作为这些低速电动车的动力源。从储能设备或低速电动车上二次淘汰下来的电池,再进行回收、拆解、再生。现有梯次电芯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技术条件下,通过初步检测、筛选、再分档利用,虽然能实现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但外观完好,但没有破损的动力电芯多数是由于电解液消耗导致容量过低、内阻增大、循环寿命减少,若简单地根据容量、内阻分档利用,将会大大降低动力电池的利用价值,并且降低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用以解决梯次动力电芯由于电解液消耗导致容量过低、内阻增大、循环寿命减少的问题,进而提高梯次动力电芯的利用价值和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其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S1,将回收的梯次电芯进行分选,剔除外观不合格的梯次电芯;步骤S2,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步骤S3,清洁梯次电芯,去除油渍和灰尘;步骤S4,称取待注液的梯次电芯重量并记录为G1;步骤S5,检查电芯塑壳内部正负极极片位置和外壳厚度,确认补液口位置和塑壳厚度H;步骤S6,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打孔夹具内,在避开正负极极片的位置打孔;步骤S7,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注液夹具内,利用注射器将电解液通过补液口补注到电芯塑壳中,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步骤S8,在手套箱中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擦去梯次电芯上的电解液;步骤S9,在手套箱中称重,重量G1+G2与实测称重读数差值在5g以内为合格品;步骤S10,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预设时间;步骤S11,利用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封住补液口;步骤S12,在补封过的注液口打密封胶;步骤S13,对梯次电芯做循环测试,记录容量值C,按照容量值C区分容量档位;步骤S14,测试梯次电芯的开路电压和内阻值并记录。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2.20V。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使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G1的读数精确到1.0g。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将电芯塑壳放入X光机中,通过X光机成像确认塑壳厚度H,确认梯次电芯正负极极片卷绕主体位置,以及极片与塑壳的距离,找到极片与塑壳的距离最大处进行标记,该标记处为打注液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打孔深度为H+1.0mm,孔径2mm,手套箱露点低于-45℃。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补充的电解液要求与梯次电芯内原有电解液种类相同,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根据梯次电池的尺寸、容量和电解液残余量来确定。优选地,所述步骤S10中,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20分钟。优选地,所述步骤S11中,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过程中的真空度控制在-90Kpa。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将密封胶均匀涂抹在补封过的注液口上,涂抹厚度为1.0mm-3.0mm,静置20分钟直至密封胶凝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中,对回收再利用的梯次电芯依次进行分选、分选、电芯放电、清洁、称重、X光检查、打注液口、注液、清洁、称重、静置、真空补封、打胶、分容和OCV测试,进而完成了对塑壳梯次电芯的注液工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的问题,通过对退役塑壳电芯进行再次补液,使退役电芯得到适量的电解液,补充的电解液再次浸润极片,激活干涸的活性物质并提升电芯的容量,从而增加循环寿命,有效解决了因电解液减少导致的电芯容量低、内阻大、循环寿命降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梯次电芯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请参照图1,其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S1,将回收的梯次电芯进行分选,剔除外观不合格的梯次电芯;步骤S2,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步骤S3,清洁梯次电芯,去除油渍和灰尘;步骤S4,称取待注液的梯次电芯重量并记录为G1;步骤S5,检查电芯塑壳内部正负极极片位置和外壳厚度,确认补液口位置和塑壳厚度H;步骤S6,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打孔夹具内,在避开正负极极片的位置打孔;步骤S7,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注液夹具内,利用注射器将电解液通过补液口补注到电芯塑壳中,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步骤S8,在手套箱中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擦去梯次电芯上的电解液;步骤S9,在手套箱中称重,重量G1+G2与实测称重读数差值在5g以内为合格品;步骤S10,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预设时间;步骤S11,利用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封住补液口;步骤S12,在补封过的注液口打密封胶;步骤S13,对梯次电芯做循环测试,记录容量值C,按照容量值C区分容量档位;步骤S14,测试梯次电芯的开路电压和内阻值并记录。上述方法中,对回收再利用的梯次电芯依次进行分选、分选、电芯放电、清洁、称重、X光检查、打注液口、注液、清洁、称重、静置、真空补封、打胶、分容和OCV测试,进而完成了对塑壳梯次电芯的注液工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的问题,通过对退役塑壳电芯进行再次补液,使退役电芯得到适量的电解液,补充的电解液再次浸润极片,激活干涸的活性物质并提升电芯的容量,从而增加循环寿命,有效解决了因电解液减少导致的电芯容量低、内阻大、循环寿命降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梯次电芯的利用率。上述方法的进一步过程包括:所述步骤S2中,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2.20V;所述步骤S3中,使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所述步骤S4中,G1的读数精确到1.0g;所述步骤S5包括:将电芯塑壳放入X光机中,通过X光机成像确认塑壳厚度H,确认梯次电芯正负极极片卷绕主体位置,以及极片与塑壳的距离,找到极片与塑壳的距离最大处进行标记,该标记处为打注液孔的位置;所述步骤S6中,打孔深度为H+1.0mm,孔径2mm,手套箱露点低于-45℃;所述步骤S7中,补充的电解液要求与梯次电芯内原有电解液种类相同,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根据梯次电池的尺寸、容量和电解液残余量来确定;所述步骤S10中,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20分钟;所述步骤S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S1,将回收的梯次电芯进行分选,剔除外观不合格的梯次电芯;步骤S2,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步骤S3,清洁梯次电芯,去除油渍和灰尘;步骤S4,称取待注液的梯次电芯重量并记录为G1;步骤S5,检查电芯塑壳内部正负极极片位置和外壳厚度,确认补液口位置和塑壳厚度H;步骤S6,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打孔夹具内,在避开正负极极片的位置打孔;步骤S7,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注液夹具内,利用注射器将电解液通过补液口补注到电芯塑壳中,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步骤S8,在手套箱中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擦去梯次电芯上的电解液;步骤S9,在手套箱中称重,重量G1+G2与实测称重读数差值在5g以内为合格品;步骤S10,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预设时间;步骤S11,利用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封住补液口;步骤S12,在补封过的注液口打密封胶;步骤S13,对梯次电芯做循环测试,记录容量值C,按照容量值C区分容量档位;步骤S14,测试梯次电芯的开路电压和内阻值并记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S1,将回收的梯次电芯进行分选,剔除外观不合格的梯次电芯;步骤S2,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步骤S3,清洁梯次电芯,去除油渍和灰尘;步骤S4,称取待注液的梯次电芯重量并记录为G1;步骤S5,检查电芯塑壳内部正负极极片位置和外壳厚度,确认补液口位置和塑壳厚度H;步骤S6,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打孔夹具内,在避开正负极极片的位置打孔;步骤S7,将梯次电芯放入手套箱注液夹具内,利用注射器将电解液通过补液口补注到电芯塑壳中,补充的电解液量为G2;步骤S8,在手套箱中用无尘布清洁梯次电芯,擦去梯次电芯上的电解液;步骤S9,在手套箱中称重,重量G1+G2与实测称重读数差值在5g以内为合格品;步骤S10,将完成补注液的梯次电芯在手套箱中静置预设时间;步骤S11,利用封装机对梯次电芯进行补封,封住补液口;步骤S12,在补封过的注液口打密封胶;步骤S13,对梯次电芯做循环测试,记录容量值C,按照容量值C区分容量档位;步骤S14,测试梯次电芯的开路电压和内阻值并记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将梯次电芯放电至预设电压2.20V。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梯次电芯再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使用无尘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李希飞唐艳兰姚松李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伟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