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博宇专利>正文

双腔静脉输液港及其静脉输液、药物储存缓释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97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29
一种双腔静脉输液港及其静脉输液、药物储存缓释的使用方法,该输液港包括输液导管和由医用硅胶成型的圆柱状的港体,港体具有腔体,港体的两端呈半球形,所述腔体设置有隔膜将腔体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隔膜具有供液体渗透通过的微孔,输液导管连接于所述港体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腔室连通。该方法包括:将上述双腔静脉输液港植入人体;将静脉注射针穿刺入与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中进行输液;用细针注射器穿刺输液港另一腔室,注入抗凝剂或抗菌剂,使其通过隔膜缓慢向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和/或输液港周围的组织释放。该双腔静脉输液港便于手术植入,手术切口小,便于穿刺输液操作,而且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静脉输液港及其静脉输液、药物储存缓释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静脉输液的装置和静脉输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埋植于病人皮下用于静脉输液的双腔静脉输液港,并涉及一种基于该静脉输液港的静脉输液、药物储存缓释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参照图1,静脉输液港是埋植于病人皮下用于静脉输液的装置,其包括港体和连接在港体的输液导管,应用时,将其埋植于皮下,通过其输液导管与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等)连通。静脉输液时,静脉输液针穿刺进入港体,通过港体及输液导管建立起输液通道。其广泛适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静脉化疗药物、营养液体的输入,也用于非肿瘤病人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情况。传统静脉输液港的港体是由聚乙烯材料做成的底壳和用作穿刺面的硅胶面壳密封组合构成,外形设计均为扁的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此种外形设计造成穿刺面积小,操作比较困难,埋入皮下的手术切口需要3cm以上,而且港体不能扭转需要水平植入体内。为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参见公告号为CN206007700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包括圆柱状的港体和输液导管,港体具有腔体,港体的两端呈半球形,一端具有锥形的连接部,连接部具有通孔,通孔与腔体联通,连接部插入到连接输液导管中。由于港体为圆柱状医用硅胶材料,输液导管为硅胶或聚乙烯材料制成,整个港体均可作为穿刺针进入体腔的进针点,使输液操作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圆柱状设计也使输液港整体体积变小,植入人体内时的切口很小,并且不需要像扁平的港体一样摆正位置,使得更容易植入人体内;通过连接部与输液导管连接,使得港体更容易与输液导管连接。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现有的静脉输液港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输液港长期植入体内,港体内腔和植入的输液导管均与静脉相通,有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需要定期肝素盐水冲洗通路,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2、输液港多次穿刺存在继发感染的风险,严重时形成败血症,需要取出输液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静脉输液港,该双腔静脉输液港不但便于手术植入,手术损伤小,便于穿刺输液操作,而且能有效降低生成血栓风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腔静脉输液港,其包括输液导管和由医用硅胶成型的圆柱状的港体,所述港体具有腔体,所述港体的两端呈半球形,其中:所述腔体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隔膜具有供液体渗透通过的微孔,所述输液导管连接于所述港体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腔室连通。优选地,所述隔膜为硅胶膜,所述硅胶膜的厚度为1.0-1.5mm。优选地,所述港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隔膜处设置有标识环。优选地,所述标识环为金属环,所述标识环从港体的外表面向外凸出。优选地,所述输液导管和所述港体分别在连接端设置有管状的连接件,连接件具有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所述输液导管和所述港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输液导管为医用硅胶材料输液导管或聚乙烯材料输液导管,输液导管的外径为4-7F、长度为130-160mm,所述港体的内径为7-9mm、长度为35-40mm、壁厚为2-3mm,与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的长度为25-30mm。一种基于静脉输液港的静脉输液、药物储存缓释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植入人体;将静脉注射针穿刺刺入与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中进行静脉输液;以及细针注射器穿刺未连通输液导管的另一腔室注入抗凝剂或抗菌剂,抗凝剂或抗菌剂经所述隔膜缓慢释放进入与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同时经腔壁缓慢向输液港周围的组织外释放,阻止血栓形成和/或预防继发感染。优选地,交替向未连通输液导管的腔室存储抗凝剂和抗菌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港体采用医用硅胶材质成型的圆柱状的港体,大大增大了穿刺针进入体腔的进针点,使输液操作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圆柱状设计也使输液港整体体积变小,植入人体内时的切口很小,并且不需要像扁平的港体一样摆正位置,使得更容易植入人体内。由于腔体通过具有微孔的隔膜分隔为两个腔室,在靠近后端的腔室存储抗凝剂或抗菌剂,抗凝剂或抗菌剂能够缓慢释放进入前端的腔室和输液导管进而进入静脉以及港体周围的组织,能够阻止血栓形成以及阻止继发感染,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生成血栓风险和继发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静脉输液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典型实施例静脉输液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输液导管和港体分离后的状态图;图4为港体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2至图4,典型实施例双腔静脉输液港包括输液导管10和港体20。输液导管10用于将港体20内的液体导入静脉中。输液导管10优选医用硅胶材料输液导管或聚乙烯材料输液导管,输液导管10的外径优选4至7F,长度优选130-160mm。港体20采用医用硅胶制成,呈圆柱状,港体20的两端呈半球形。医用硅胶材料是允许植入人体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和弹性,可以依靠模具制成不同的形状。其有良好的弹性回缩作用,使用无损伤穿刺针穿刺后其穿刺针道自行闭合不会造成液体渗漏。同时,硅胶材料另一个物理特性是具有微孔,可以作为液态药物缓释的载体。港体20具有腔体21,腔体21设置有隔膜22,隔膜22将所述腔体21分隔为两个腔室23、24,所述隔膜22具有供液体渗透通过的微孔。所述输液导管10连接于所述港体20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腔室23连通。隔膜22优选硅胶膜,利用硅胶自身的微孔实现药液的渗透通过,所述硅胶膜的厚度优选1.0-1.5mm。港体20尺寸优选如下:内径为7-9mm、长度为35-40mm、壁厚为2-3mm,与输液导管10连通的腔室23的长度为25-30mm。港体20的外表面对应所述隔膜22处设置有标识环25,以在港体20被植入皮下时,仍可识别两个腔室23、24的分界。标识环25优选金属环,且标识环从港体20的外表面向外凸出,不但可以通过体外触摸方式识别两个腔室23、24的分界,而且可以通过透视技术识别两个腔室23、24的分界。输液导管10在连接端设置有管状的第一连接件11,对应地,港体20在连接端设置有管状的第二连接件26,连接件具有螺纹结构,输液导管10和港体2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也可以在连接件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将输液导管10和港体20可拆卸地连接。连接件优选采用聚氨酯材料通过模具铸型压制而成,通过超声乳化粘连技术将港体20、输液导管10分别与其连接件连为一体。一实施例静脉输液方法包括:将上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植入人体。具体可通过一步法穿刺方式或者导丝交换法两种方式进入中心静脉内,电视透视确定输液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的位置,位置合适则将输液导管10和港体20连接。输液时,将静脉注射针刺入与输液导管10连通的腔室23中,液体经输液导管10输入静脉。在体外或者植入体内后用21G注射器针头向未连通输液导管10的腔室24注入抗凝剂和/或抗菌剂,它们可长期存储于此内腔室中,经所述隔膜22缓慢释放进入与输液导管连通的腔室23及输液导管10、同时经腔壁缓慢向输液港周围的组织外释放,以阻止血栓形成以及阻止继发感染。注入抗凝剂还是抗菌剂可根据患者治疗时机的具体情况决定,如在化疗期间经常要使用的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静脉输液港,包括输液导管和由医用硅胶成型的圆柱状的港体,所述港体具有腔体,所述港体的两端呈半球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隔膜具有供液体渗透通过的微孔,所述输液导管连接于所述港体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静脉输液港,包括输液导管和由医用硅胶成型的圆柱状的港体,所述港体具有腔体,所述港体的两端呈半球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隔膜具有供液体渗透通过的微孔,所述输液导管连接于所述港体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硅胶膜,所述硅胶膜的厚度为1.0-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港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隔膜处设置有标识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环为金属环,所述标识环从港体的外表面向外凸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静脉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导管和所述港体分别在连接端设置有管状的连接件,连接件具有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所述输液导管和所述港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贵谢博宇
申请(专利权)人:谢博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