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36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上基板包括n条第一栅极线与m条第一数据线,所述下基板包括n条第二栅极线与m条第二数据线,共同定义出n行*m列之矩阵的多个像素;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且对应所述显示面板两端的第一栅极驱动器与第一源极驱动器,分别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以及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且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另外两端的第二栅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分别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与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从而使得对应一行像素的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二栅极线同时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高的解析度(例如4K,2K;8K,4K;16K,8K)成为人们追求的技术目标,传统显示面板由上下两块玻璃组合而成,一般上板为CF(彩膜)基板,下板为TFT(阵列)基板。还有另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由上下两块玻璃组合而成,TFT阵列结构(或其他像素驱动结构)分布于上下两个基板上,上基板与下基板中至少一者含有CF基板。然而随着解析度的增高,面板的电容电阻负载(RCLoading)急剧增大,充电时间急剧降低(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2K,1K充电时间为t的话,4K,2K的充电时间为t/2,8K,4K的充电时间为t/4,16K,8K的充电时间为t/8),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充电不足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叠加,严重的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提高高分辨率显示面板的充电时间,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提升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中至少一者包含有彩膜色阻层;所述上基板包括n条第一栅极线与m条第一数据线,所述下基板包括n条第二栅极线与m条第二数据线,共同定义出n行*m列之矩阵的多个像素,其中m和n为自然数;以及至少一第一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同时发出栅极信号用以在同一时刻驱动所述第一栅极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栅极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直接制备于所述上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及所述下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或者,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通过导电胶绑定在所述上基板上以及所述下基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的数量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基板还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下基板还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每一行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中的一条,每一列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以及每一行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中的一条,每一列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同时发出数据信号用以在同一时刻驱动所述第一数据线及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对应每一列像素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中的两条,对应每一列像素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两条。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每一列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交错的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数据线上;每一列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交错的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二数据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不完全重叠设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非重叠区域一端;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非重叠区域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的所述非重叠区域对应所述显示面板四周边缘的非显示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所述下基板面向所述上基板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现有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通过在上下基板上都设置栅极驱动器及源极驱动器,用以同时驱动上下基板的栅极线与数据线,使得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可以有两条栅极线在工作,使显示面板充电时间加倍;比如,采用了本专利揭露的方案,解析度为4K,2K的显示面板的充电时间为t,解析度为8K,4K的显示面板的充电时间为t/2,解析度为16K,8K的显示面板的充电时间为t/4;相比相同解析度下的传统的显示面板,本方案可以使显示面板电阻电容负载降低,解决高分辨率显示面板充电不足的问题,可以改善面板的显示效果,并有利于提升面板穿透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上基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下基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高解析度显示面板的电阻电容负载增大,充电时间急剧降低,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穿透率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如图1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上基板101与下基板102,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101与所述下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未标示),所述显示面板的TFT阵列结构(或其他像素驱动结构)分别分布于所述上基板101与所述下基板102上,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为:(所述上基板101:(CF+TFT)基板,所述下基板102:TFT基板),或者:(所述上基板101:TFT基板,所述下基板102:(CF+TFT)基板),或者:(所述上基板101:(CF+TFT)基板,所述下基板102:(CF+TFT)基板)。即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上基板101与所述下基板102均兼具TFT即阵列基板功能,所述上基板101的显示区域包括n条第一栅极线与m条第一数据线,所述下基板102的显示区域包括n条第二栅极线与m条第二数据线,共同定义出n行*m列之矩阵的多个像素,其中m和n为自然数。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与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以及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与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均绝缘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中至少一者包含有彩膜色阻层;所述上基板包括n条第一栅极线与m条第一数据线,所述下基板包括n条第二栅极线与m条第二数据线,共同定义出n行*m列之矩阵的多个像素,其中m和n为自然数;以及至少一第一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同时发出栅极信号用以在同一时刻驱动所述第一栅极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栅极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中至少一者包含有彩膜色阻层;所述上基板包括n条第一栅极线与m条第一数据线,所述下基板包括n条第二栅极线与m条第二数据线,共同定义出n行*m列之矩阵的多个像素,其中m和n为自然数;以及至少一第一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一栅极线;至少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一数据线;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器,对应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n条所述第二栅极线;至少一第二源极驱动器,对应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用以驱动m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同时发出栅极信号用以在同一时刻驱动所述第一栅极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栅极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直接制备于所述上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及所述下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或者,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通过导电胶绑定在所述上基板上以及所述下基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的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