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稳定的次级共生菌人工转染蚜虫种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183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立稳定的次级共生菌人工转染蚜虫种群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感染Hamiltonella菌的植物叶片人工转染不含Hamiltonella菌的蚜虫种群,通过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验证,可以准确获得与不含Hamiltonella菌的蚜虫遗传背景一致的人工转染的Hamiltonella菌的蚜虫种群,从而为研究Hamiltonella菌对蚜虫的影响提供材料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通过简单的操作过程即可获得稳定的人工转染蚜虫种群同时排除机械损伤对蚜虫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立稳定的次级共生菌人工转染蚜虫种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立稳定的次级共生菌人工转染蚜虫种群的方法。
技术介绍
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属半翅目Hmioptera,蚜科Aphidinea,长管蚜属Sitobion,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非、欧洲、北美等地区,在我国则遍及各产麦区,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寄主范围广泛,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偶尔为害高粱、玉米和水稻。麦长管蚜主要以取食植物叶片为害为主,产生的蜜露能诱发煤污病,同时是传播植物病毒的载体,对我国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昆虫与内共生菌的互作关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几乎所有昆虫都含有内共生菌。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与其体内共生菌形成了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为共生菌提供稳定的小生境并共享某些代谢途径,而内共生菌不仅能为宿主昆虫提供多种必需营养物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降低宿主被寄生性天敌寄生的风险,还通过调节宿主耐热性和抗药性、改变体色等途径提高昆虫对环境的适合度。因此,内共生菌被认为是调控宿主昆虫新陈代谢及生物学性状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昆虫内共生菌可分为初级共生菌和次级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饲喂蚜虫种群;(2)完成步骤(1)后,选取单头蚜虫构建单性系种群;(3)完成步骤(2)后,筛选得到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饲喂蚜虫种群;(2)完成步骤(1)后,选取单头蚜虫构建单性系种群;(3)完成步骤(2)后,筛选得到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蚜虫选取3至4龄若蚜。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饲喂时间为17±2天。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所述寄主植物基因组DNA中是否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如果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则寄主植物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如果不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则寄主植物不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的获得方法如下:采用寄主植物饲喂感染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迁陈巨莲孙靖轩范佳谭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