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旭专利>正文

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07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品种选择;2)苗床准备:在土地上挖种植坑,坑底采用空心砖平铺,并用硅藻泥涂层处理;在种植坑的中间位置,沿长度方向用实心砖建立积温带;向种植坑内回填厚配制熟土后,填入厚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熟土至与坑口平齐;向积温带中填入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砂石土至与坑口平齐;在积温带两侧形成育苗带,向育苗带中填入营养土;3)建立温棚;4)种子处理;5)播种;6)苗床管理;7)移栽定植;8)后期管理;9)病虫防治;10)采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种植西葫芦,播种时间可提早15天左右,出苗率同比提高22.8%,幼苗生长速度更快,定植时间提前3天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种植
,尤其涉及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西葫芦是一种清爽可口的菜肴,鲜品通常呈现为淡绿色;西葫芦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水分,经常食用不仅能为人体补充所需维生素,还能让皮肤更加水润有光泽,对皮肤暗黄具有显著的美白效果;西葫芦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排毒养颜和预防便秘有很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西葫芦含有一种抗干扰素的诱生剂,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达到减肥、抗病毒的作用。西葫芦在自身营养丰富的同时,还能起到对一些疾病的食疗作用,经常食用西葫芦能够起到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渴、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西葫芦的食用价值正逐步得到人们认可,市场需求量明显增加,并随着大棚农业技术的发展,西葫芦逐步向无季节限制供应发展。但西葫芦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2℃以上,对西北塬区来说,在早春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即使采用大棚种植,仍然难以温度需求,而且早春期降雨少,大面积干旱频发,很难保证水分需求。更重要的是,目前大棚种植技术都是以棚内增温为主,地下增加和保墒的保健尚未见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采用地上和地下同步增温技术的技术手段,加快西葫芦出苗和生长发育,更能提早播种时间,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短蔓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花叶西葫芦阿兰一代、灰采尼等品种;2)苗床准备在土地上挖长5.5-6m、宽5-5.4m、深1-1.2m的种植坑,坑底采用空心砖平铺,并用硅藻泥涂层处理;在种植坑的中间位置,沿长度方向用实心砖建立长4.5-5m、宽10-15cm的积温带,积温带高于坑口15cm;向种植坑内回填厚10-20cm配制熟土后,填入厚25-30cm的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熟土至与坑口平齐;向积温带中填入厚60-80cm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砂石土至与坑口平齐,积温带除留有一侧开口外,采用空心砖密封;在距积温带两侧50cm的种植坑内,形成两条育苗带,向育苗带中填入厚10cm的营养土,其中,所述的配制熟土是由田园熟土、珍珠岩粉、粉煤灰按照重量比为100:1:2-3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的营养土由田园熟土100份、腐熟厩肥65-70份、腐熟鸡粪5-10份、过磷酸钙0.5-0.7份、草木灰3.5-4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2份混合制成;3)建立温棚在备好的苗床上,搭建大棚以将苗床完全封闭于其中;4)种子处理将种子浸入50-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并恒温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种子并摊晾10分钟,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5-30℃环境下催芽,当70%以上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5)播种在苗床上按照株行距为10cm×10cm挖播种穴,并将催芽的种子播于穴中,每穴1-2粒种子,播种后每穴覆盖0.2-0.5cm的豆类秸秆粉,再覆土3cm厚,其中,所述播种穴深3.2-3.5cm;6)苗床管理播种后床面覆盖地膜,并在出苗前,苗床温度控制:白天28-30℃,夜间18-22℃,以促进出苗;若出现温度骤变天气情况,可将加热装置接入积温带预留的开口,将热量通过积温带传入土壤内,以提高种子周围温度;幼苗出土时,揭去床面覆膜;幼苗出土后至第一片真叶展开,苗床温度控制:白天20-25℃,夜间15-18℃;第一片真叶形成后,控制温度:白天22-26℃,夜间16-20℃;苗期干旱可浇水,一般不追肥,若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定植前5-10天,严密封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定植前5天,高温闷棚结束后,逐渐加大棚内通风量,并控制温度:白天20-22℃,夜间10-12℃;7)移栽定植①整地与施肥:选好种植地,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面,深翻30cm,耙平磨细,所述肥料及用量为:每亩施用腐熟优质圈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50kg、饼肥100kg;②起垄种植:按垄宽60cm、高15-20cm,垄距120cm的要求起垄,并在垄两侧按株距45-50cm要求挖穴,定植时先将苗放入穴内,再埋入少量土固定根系后浇水,水下渗后覆土压实;③覆膜:定植完成后,全膜覆盖种植地;8)后期管理①植株调整:a、吊蔓:对半蔓性品种,在植株有8片叶以上时要进行吊蔓与绑蔓,田间植株的生长往往高矮不一,要进行整蔓,扶弱抑强,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绑蔓时还要随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b、落蔓:瓜蔓较高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要及时落蔓,使植株及叶片分布均匀,落蔓时要摘除下部的老叶与黄叶,去老黄叶时,伤口与主蔓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从伤口处感染;c、保果:采用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处理保证坐果,具体方法是:上午9-10点时,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头上轻涂抹,或用20-50ppm的2,4-D蘸花;②水肥管理:定植后根据墒情浇一次缓苗水,以促进缓苗;缓苗后至根瓜坐住前控制浇水,当根瓜长达10cm时再浇水一次,并随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20kg或氮磷钾复合肥25kg,以后每浇两次水追肥一次,随水每亩冲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9)病虫防治;10)采收西葫芦以食用嫩瓜为主,开花后10-12天,根瓜达到250g即可采摘,采收过晚会影响第二瓜的生长,有时还会造成化瓜,长势旺盛的植株应适当多留瓜,徒长的植株应适当晚留瓜,长势弱的植株应少留瓜,早采瓜;采摘时不要损伤主蔓,瓜柄尽量留在主蔓上。进一步,所述秸秆粉浇足水时,其含水量为40-45%。进一步,所述秸秆粉是麦壳与豆类秸秆粉的混合物,麦壳与豆类秸秆粉混合比例为8-10:1,且豆类秸秆粉细度为80-100目。进一步,所述的营养土中还加入微焦鸡蛋壳粉,加入量为1-2g/kg营养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苗床土壤进行深层结构改变并建立积温带,通过加热装置将热量经积温带分散于土壤中,提高苗床土壤温度,降低昼夜温差的同时,更能应对早春期塬区温度变化大,温度低的问题;同时苗床下层结构改变后,不仅能防止热量损失,更能防止水分和墒情损失,早春期土壤墒肥和水分缺乏的问题可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提高了早春期西葫芦出苗率,并能明显加快西葫芦幼苗的生长;2)本专利技术在苗床最底层铺由田园熟土、珍珠岩粉、粉煤灰混合制成的配制熟土,不仅可提高土壤中氧含量,更能形成调温层,当上层土壤温度过高时,温度可向调温层聚积,当上层土壤温度过低时,调温层可向上分散热量,降低了土壤温度变化的温差,对西葫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本专利技术在配制熟土上填入秸秆粉并浇水,不仅能提高苗床土壤下层的氧含量,更能吸收并储存土壤过剩的水分,当土壤中水分缺乏时,又可供给土壤,保证西葫芦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4)本专利技术营养土中还加入微焦鸡蛋壳粉,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虫害,还能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化为可供西葫芦吸收的钙营养,从而有效促进西葫芦的生长发育;5)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西葫芦时,播种时间可提早15天左右,出苗率同比提高22.8%,幼苗生长速度更快,定植时间可提前3天左右,此外,幼苗期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品种选择,2)苗床准备,3)建立温棚,4)种子处理,5)播种,6)苗床管理,7)移栽定植,8)后期管理,9)病虫防治,10)采收,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准备是:在土地上挖长5.5‑6m、宽5‑5.4m、深1‑1.2m的种植坑,坑底采用空心砖平铺,并用硅藻泥涂层处理;在种植坑的中间位置,沿长度方向用实心砖建立长4.5‑5m、宽10‑15cm的积温带,积温带高于坑口15cm;向种植坑内回填厚10‑20cm配制熟土后,填入厚25‑30cm的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熟土至与坑口平齐;向积温带中填入厚60‑80cm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砂石土至与坑口平齐,积温带除留有一侧开口外,采用空心砖密封;在距积温带两侧50cm的种植坑内,形成两条育苗带,向育苗带中填入厚10cm的营养土;所述的配制熟土是由田园熟土、珍珠岩粉、粉煤灰按照重量比为100:1:2‑3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的营养土由田园熟土100份、腐熟厩肥65‑70份、腐熟鸡粪5‑10份、过磷酸钙0.5‑0.7份、草木灰3.5‑4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2份混合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早春期西葫芦的大棚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品种选择,2)苗床准备,3)建立温棚,4)种子处理,5)播种,6)苗床管理,7)移栽定植,8)后期管理,9)病虫防治,10)采收,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准备是:在土地上挖长5.5-6m、宽5-5.4m、深1-1.2m的种植坑,坑底采用空心砖平铺,并用硅藻泥涂层处理;在种植坑的中间位置,沿长度方向用实心砖建立长4.5-5m、宽10-15cm的积温带,积温带高于坑口15cm;向种植坑内回填厚10-20cm配制熟土后,填入厚25-30cm的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熟土至与坑口平齐;向积温带中填入厚60-80cm秸秆粉并浇足水,再回填砂石土至与坑口平齐,积温带除留有一侧开口外,采用空心砖密封;在距积温带两侧50cm的种植坑内,形成两条育苗带,向育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杨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