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07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具体方法是待辣椒植株主茎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1~6厘米长时,抹去侧枝,2~8天抹一次,直到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没有萌发的侧枝;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2~5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2~5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真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方便,可以改善植株群体结构,增加植株近地面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长发育更健壮,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座果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批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和叶片,对植株生长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整枝摘叶方法,具体是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资源限制,自然界中植物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部器官之间不断进行着光热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农业生产的目的是要得到产量和品质好的农产品,植物产生过多的器官是一种浪费,通过人为的整枝,修剪摘除植株的部分叶片、侧枝等,减少生长冗余,可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发育。自然界中,由于植株枝繁叶茂,相互之间相互遮阴,导致近地面通风透光性差、空气湿度大,容易形成病害流行条件;此外近地面叶片由于叶龄最长,最先开始老化,抵抗力下降,容易成为病菌入侵通道,导致病害多发,摘除近地面的老叶和侧枝,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通风透光、空气湿度小的微环境,同时大幅度消除病菌入侵通道,可以减少病害发生,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发育。辣椒大部分品种侧枝生长发育旺盛,容易造成近地面的“枝繁叶茂”,不但消耗大量的同化产物,同时也容易造成辣椒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平衡,影响产量与品质,还会导致近地面不通风、不透光、高湿度,导致形成病害易发环境。通过科学的整枝摘叶方法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整枝摘叶是辣椒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辣椒获得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辣椒生产过程中整枝摘叶执行较差,只有不到20%的栽培田会进行少量的整枝摘叶,偶尔用到的整枝摘叶的方式包括:一次性去掉主茎上所有叶片、待主茎上侧枝长到10厘米左右后一次性去掉、待门椒达到5成熟后一次性去掉主茎上所有的叶片和侧枝等等。其中待门椒达到5成熟后一次性去掉主茎上所有的叶片和侧枝使用较多,但待门椒达到5成熟时,主茎上的侧枝已经比较大,消耗了大量的同化产物,同时由于一次性去掉主茎上所有的叶片,下部叶片已经衰老,容易成为病菌入侵通道,而中上部叶片尚健壮,能够执行光合作用功能,过早去掉,会影响植株的光合能力;此外主茎上的侧枝还会萌发生长,影响通风透气和大气湿度,导致病害发生率高。CN201210335450.7公开了一种一种辣椒无限形栽培整枝方法,该方法先对主杆上的侧枝“摘心或扭枝”,只是干扰侧枝的生长,并没有去掉侧枝;而是等到生长中后期,才摘除所有侧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辣椒植株生长前期的通风透光性,增加的病害发生的风险;并且通过前期“摘心或扭枝”,加上后期“摘除”,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可以调整植株群体结构,维持良好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改善近地面小环境,改善通风透光性、减低空气湿度,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其特征是待辣椒植株主茎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1~6厘米长时,抹去侧枝,2~8天抹一次,直到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没有萌发的侧枝;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2~5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2~5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真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中,最好待辣椒植株主茎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3~5厘米长时,抹去侧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中,最好3~5天抹一次侧枝,直到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没有萌发的侧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中,待子叶开始发黄时,优选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3~4对真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中,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优选摘除自下而上的3~4对真叶叶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中,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优选摘除辣椒植株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叶片。由于侧枝是慢慢长出来的,只能等长到一定大小再去掉。太小的话,劳动成本高,太大的话一是造成不通风不透光,二是消耗大量的营养,所以本专利技术选择在3~5厘米长时去掉。本专利技术摘叶去枝的主要目的是:一是改善辣椒植株近地面的通风透光性;二是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三是减少病害入侵通道。叶片有一定的光合能力,但老叶的光合能力弱、呼吸消耗大、而且还是病害入侵的通道,所以需要将老叶摘除,如果摘除时机把握不住,摘除过早,会影响植株的光合能力;而且主茎上的侧枝还会萌发生长,影响通风透气和大气湿度,导致病害发生率高。如果一次性摘除主茎上的叶片,不但人力成本大,难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摘除时机不佳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探索和研究,提出等主茎最下面的那对叶片发黄时,进行一次摘叶的工作,共分三次把主茎上的叶片全部摘除。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有效,操作方便,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并可显著改善植株群体结构,增加植株近地面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长发育更健壮,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座果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分批摘除主茎上的侧枝和叶片,对植株生长影响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标注具体实施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对照试验1:苗圃育苗后,选取3000株辣椒苗进行大田种植(面积约为1亩),在不整枝摘叶的自然条件下,盛果期评价植株近地面微环境特性以及植株的发病情况。对照试验2:苗圃育苗后,选取3000株辣椒苗进行大田种植(面积约为1亩),在门椒达到5成熟,然后一次性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侧枝和叶片,评价整枝摘叶前和盛果期植株近地面微环境特性以及植株的发病情况。实施例一苗圃育苗后,选取3000株辣椒苗进行大田种植(面积约为1亩),待主茎二叉分枝以下侧枝长到5厘米长时,抹去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侧枝,在生长过程中主茎二叉分枝以下形成的侧枝长为5厘米时,及时抹去;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3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4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真叶。盛果期评价植株近地面微环境特性以及植株的发病情况。相对于不进行整枝摘叶的情况,近地面大气湿度比对照降低了24%,通风性提高了61%,透光性提高了35%,植株田间疫病、炭疽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8%和23%。相对于等门椒达5成熟,然后一次性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叶片和侧枝,整枝摘叶前夕,近地面大气湿度比对照降低了18%,通风性提高了42%,透光性提高了26%,疫病、炭疽病发病率无差异;盛果期近地面大气湿度比对照降低了8%,通风性提高了20%,透光性提高了13%,植株田间疫病、炭疽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1%和14%。实施例二苗圃育苗后,选取3000株辣椒苗进行大田种植(面积约为1亩),待主茎上的侧枝长到3厘米长时,抹去主茎上的所有侧枝,在生长过程中主茎上形成的侧枝长为3厘米时,及时抹去;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4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3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上所有的真叶。盛果期评价植株近地面微环境特性以及植株的发病情况。相对于不进行整枝摘叶的情况,近地面大气湿度比对照降低了20%,通风性提高了67%,透光性提高了29%,植株田间疫病、炭疽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5%和24%。相对于等门椒达5成熟,然后一次性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辣椒植株主茎上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1~6厘米长时,抹去侧枝,2~8天抹一次,直到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没有萌发的侧枝;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2~5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2~5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真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辣椒植株主茎上二叉分枝以下的侧枝1~6厘米长时,抹去侧枝,2~8天抹一次,直到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没有萌发的侧枝;待子叶开始发黄时,摘除主茎上自子叶朝上2~5对真叶;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自下而上的2~5对真叶叶片;待主茎上留下的最下面一对真叶发黄时,摘除主茎二叉分枝以下所有的真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整枝摘叶方法,其特征在于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华朱海山赵凯杨正安韩曙孟金贵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