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樽形隔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樽形装置包括: 一筒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壁上方具有一向上伸出的用于与一入水喉密封连接的出水口,所述本体的侧壁具有一横向伸出的用于与一去水喉密封连接的去水口,所述本体的顶壁的下方具有一成一体向下伸出的入水圆筒,其与所述入水口连接通,所述入水圆管的下端连接有一管状体,在管状体与所述入水圆筒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构成一阀座; 一密封连接在所述本体下端部的U形杯,所述本体的所述管状体位于U形杯内部; 一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管状体内的浮球,当所述U形杯内有存水时,所述浮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升高,顶靠在所述本体的所述阀座上,将所述入水圆管封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气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厕所、厨房等地方的洗水盆、洗菜盆等要去水的洁具的樽形隔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是一种U形隔气装置,是将连接洗水盆和去水喉管的喉管弯曲成U形,使水留存在U形喉管内,可起到隔气的作用,但是其只有有限的防回流功能。另外,现用的入气阀多数采用薄膜入气阀,其在防回流方面也绝对不足,如回流的压力大,回流的液体和气体会从入气阀回流入屋。同时,现有的U形设计的隔气装置一般要占据较大安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隔气装置防回流能力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非常可靠的防回流能力,占据空间小,并且使用维修方便的樽形隔气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樽形隔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樽形装置包括一筒形本体,所述本体的顶壁上方具有一向上伸出的用于与一入水喉密封连接的出水口,所述本体的侧壁具有一横向伸出的用于与一去水喉密封连接的去水口,所述本体的顶壁的下方具有一成一体向下伸出的入水圆筒,其与所述入水口连接通,所述入水圆管的下端连接有一管状体,在管状体与所述入水圆筒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构成一阀座;一密封连接在所述本体下端部的U形杯,所述本体的所述管状体位于U形杯内部;一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管状体内的浮球,当所述U形杯内有存水时,所述浮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升高,顶靠在所述本体的所述阀座上,将所述入水圆管封闭。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一入气口,用于与一入气阀相连接,所述入气阀允许室内的空气单向通过入气阀而进入所述隔气装置的所述本体的位于水面上方的空间内。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述入气阀包括一可与所述隔气装置的所述本体的所述入气口相连的管状壳体,和一与所述管状壳体水平相连后向上弯曲并连通室内大气的L形入气管,所述入气管与所述管状壳体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构成一阀座,所述管状壳体内的靠阀座的下部位置设有一向着所述入气口方向向上倾斜的斜坡,所述斜坡上放置有一圆球体,其靠斜面结构及自重的作用而顶靠所述阀座,将入气管封闭。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所述U形杯与所述本体的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二者之间装有橡胶垫圈,使所述U形杯及所述本体的内部与室内大气隔绝。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所述U形杯与所述本体的下端部通过卡扣连接结构进行固定,二者之间装有橡胶垫圈,使所述U形杯及所述本体的内部与室内大气隔绝。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述本体上的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一橡胶垫圈。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述入气阀的管状壳体上的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一橡胶垫圈。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所述入气阀的管状壳体上的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一橡胶垫圈。在上述樽形隔气装置中,最好所所述入水喉插置在所述入水口内,在二者之间设置有胶垫,还设置有一固定螺母,用于拧紧在所述入水口外周的外螺纹上,将所述胶垫压紧而实现所述入水喉与所述入水口的密封连接和固定。关于入气阀的各种具体结构,公开在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CN03208491.1中。该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樽形隔气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新型的樽形隔气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图1所示新型的樽形隔气装置的右视图;图4是图1所示新型的樽形隔气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中的线6-6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1中的线7-7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樽形隔气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5中所示,隔气装置1包括一圆筒形的本体2,该本体2的顶壁3上方具有一向上伸出的入水口4,在圆筒形的本体2的侧壁5具有一横向伸出的去水口6,以及一对置的横向入气口7。如图5中所示,从本体2的顶壁3的下方成一体向下伸出一入水圆管8,其与入水口4相连通。入水圆管8的下端连接一直径稍大的管状体9,该管状体9与入水圆管8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构成一阀座10,阀座上也可设有一橡胶垫圈11,可简化阀座的加工,同时,当阀座磨损时,可通过更换橡胶垫11来修补阀座。本体2的侧壁5的靠下端位置设有连接用外螺纹12,其上套上橡胶垫圈13。如图1-3及5中所示,隔气装置1还包括一U形杯14,该U形杯14的上开口内壁设有内螺纹15用以连接在本体2的侧壁5的下端的外螺纹12上,装在U形杯和本体2之间的橡胶垫圈13可使U形杯和本体内部与室内大气隔绝。U形杯14密封连接在本体2下端上之后,在U形杯内可装满水,并且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体2的入水圆管8下端的管状体9是位于U形杯14内部。在管状体9内放置一直径比入水圆管8的内径大的浮球16,该浮球16可随着U形杯14内的水位的升高而升高,如图5中虚线所示,最后顶靠在阀座10上,将入水圆管8封闭。图5中还示出,隔气装置1包括一可与洗水盆等洁具的排水口(未示)相连的入水喉20,该入水喉20插置在本体2的入水口4内,可利用放置在二者之间的胶垫21及固定螺母22拧紧在入水口4外周的外螺纹23上而将二者在连接处固定并密封住。本体2的去水口6可与去水喉25相连,同样可利用二者之间的胶垫26及固定螺母27拧紧在去水口6的外周上的外螺纹28而将二者在连接处固定并密封住。下面参照图5说明本技术的樽形隔气装置1的工作情况。当洁具(未示)未排水时,U形杯14内的存水将浮球16浮起,使其顶靠在阀座10上,从而将入水圆管8封闭。U形杯14内的水位可达到去水口6的底端面位置。当洁具排水时,水通过入水喉20流入入水圆管8,将浮球16向下压而开启阀座10,然后通过U形杯14、本体2的侧壁5与入水圆管8之间的通道而从去水口6向去水喉25排出。其后,当洁具停止排水时,浮球16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而顶靠阀座10,再次将入水圆管8封闭。如此,可防止污水及秽气回流至洁具。而且,回流压力越大,浮球16顶靠阀座10的作用力也越大,防止回流的效果更加增强。当隔气装置1的去水去的很急时,在本体2的位于水面以上的空间会造成一定的真空状态,这时往往会使去水不畅通,因此,在必要时,在隔气装置上可以考虑设置入气阀30,该入气阀可以使室内空气进入隔气装置1中,但不允许去水喉25中的污水或秽气通过隔气装置1回流至室内。图5示出本技术一种入气阀30的具体结构。入气阀30包括一与本体2的入气口7相连的管状壳体31和一与该管状壳体31水平连接后向上弯曲的L形入气管32,入气管32与管状壳体31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构成一阀座33,阀座33上也可设置一橡胶垫圈34以简化阀座的加工。在管状壳体31内的靠阀座33的下部位置设置一向上稍微倾斜的斜坡34,在斜坡34上设置一圆球体35,在斜坡34的斜面结构和圆球体35的自重的作用下,圆球体35顶靠阀座33,从而将入气管32封闭。当隔气装置1的本体2的位于水面以上的空间造成一定的真空度时,室内的空气通过入气管32将圆球体35顶开而使阀座33开启,从而进入隔气装置1的上部空间,但是,当去水喉25内的污水或秽气的回流压力增大而作用在圆球体35上时,圆球体35则紧密顶靠在阀座33上将入气管32封住,因此可防止去水喉25中的污水或秽气的回流至入气管32而进入室内。而且回流压力越大,防止回流的效果更增大。本技术的上述入气阀30的几种实施结构在申请人的申请号为CN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森,黄忠基,
申请(专利权)人:张荣森,黄忠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