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17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杆、第一轻触开关、第一支撑件、第二触发杆、第二轻触开关、第二支撑件、驱动机构、传动杆、第三支撑件、螺纹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与螺纹杆的后端连接,或者传动杆与螺纹杆一体设置;传动杆的后端通过第三支撑件支撑;驱动机构连接传动杆,用于带动传动杆和螺纹杆转动;第二支撑件设置于传动杆一侧;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轻触开关和用于触发第二轻触开关的第二触发杆;传动杆上固定有推动盘,用于推动第二触发杆;螺纹杆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轻触开关和用于触发第一轻触开关的第一触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电动门的控制更安全更智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门,尤其是一种灭菌器上的安全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灭菌器对安全门的控制,一般采用手动和半自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用户体验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用于实现灭菌器上电动门的控制,实现更安全和智能的锁门控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杆、第一轻触开关、第一支撑件、第二触发杆、第二轻触开关、第二支撑件、驱动机构、传动杆、第三支撑件、螺纹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与螺纹杆的后端连接,或者传动杆与螺纹杆一体设置;传动杆的后端通过第三支撑件支撑;驱动机构连接传动杆,用于带动传动杆和螺纹杆转动;第二支撑件设置于传动杆一侧;在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轻触开关和用于触发第二轻触开关的第二触发杆;传动杆上固定有推动盘,用于推动第二触发杆;螺纹杆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轻触开关和用于触发第一轻触开关的第一触发杆;螺纹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进一步地,螺纹杆上还套设有前端固定件和后端固定件,在前端固定件和后端固定件之间设置弹簧,后端固定件与第一支撑件相抵。进一步地,第二触发杆后端设有与推动盘配合的触发盘。进一步地,第二触发杆前端连接有复位弹簧。进一步地,第一触发杆后端连接有复位弹簧。进一步地,传动杆的后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三支撑件。进一步地,螺纹杆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支撑件。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杆旋转。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实现了灭菌器电动门的安全锁门控制。2)锁门控制更加智能,用户体验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杆1、第一轻触开关2、第一支撑件3、第二触发杆4、第二轻触开关5、第二支撑件6、驱动机构7、传动杆8、第三支撑件9、螺纹杆10;所述传动杆8的前端与螺纹杆10的后端连接,或者传动杆8与螺纹杆10一体设置;传动杆8的后端通过第三支撑件9支撑,通常传动杆8的后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三支撑件9;驱动机构7连接传动杆8,用于带动传动杆8转动,从而也带动螺纹杆10转动;驱动机构7可连接在第三支撑件9上;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01和传动机构702,电机701通过传动机构702带动传动杆8旋转;第二支撑件6设置于传动杆8一侧,第二支撑件6与传动杆8不连接;在第二支撑件6上设有第二轻触开关5和用于触发第二轻触开关5的第二触发杆4;传动杆8上固定有推动盘801,用于推动第二触发杆4;更优地,第二触发杆4后端设有与推动盘801配合的触发盘401;第二触发杆4前端连接有复位弹簧;螺纹杆10通过第一支撑件3支撑,通常螺纹杆10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轻触开关2和用于触发第一轻触开关2的第一触发杆1;第一触发杆1后端连接有复位弹簧;螺纹杆10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3;电动门上设有一个盲孔,盲孔内设有与螺纹杆上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螺纹杆10前端对准所述盲孔,旋转进入该盲孔后,内外螺纹配合,达到锁门的目的;更优地,螺纹杆10上还套设有前端固定件101和后端固定件102,在前端固定件101和后端固定件102之间设置弹簧103,后端固定件102与第一支撑件3相抵;前端固定件101可以与门上一位置相抵;由于螺纹杆10与传动杆8总长较长,在设置了前端固定件101、后端固定件102和弹簧103后,就可以避免螺纹杆10晃动,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准门上的盲孔,并且能够在传动杆8和螺纹杆10转动时依旧可以准确对准门上的盲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关门时推动第一触发杆1,触发第一轻触开关2,电机701开始转动,此时由于螺纹杆10的外螺纹与盲孔中内螺纹接触,螺纹杆10在电机带动下转动,内外螺纹配合,螺纹杆10向前运动,带动传动杆8向前运动,推动盘801推动第二触发杆4,触发第二轻触开关5,电机701停止转动,完成电动门的预锁紧功能;此时控制器(例如MCU)发出指令,电机701再次转动,螺纹杆10旋转前移到达最终位置,螺纹杆10前端顶入电动门的盲孔中;电机堵转电流到达控制点,电机停止转动,锁门完成。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发杆(1)、第一轻触开关(2)、第一支撑件(3)、第二触发杆(4)、第二轻触开关(5)、第二支撑件(6)、驱动机构(7)、传动杆(8)、第三支撑件(9)、螺纹杆(10);所述传动杆(8)的前端与螺纹杆(10)的后端连接,或者传动杆(8)与螺纹杆(10)一体设置;传动杆(8)的后端通过第三支撑件(9)支撑;驱动机构(7)连接传动杆(8),用于带动传动杆(8)和螺纹杆(10)转动;第二支撑件(6)设置于传动杆(8)一侧;在第二支撑件(6)上设有第二轻触开关(5)和用于触发第二轻触开关(5)的第二触发杆(4);传动杆(8)上固定有推动盘(801),用于推动第二触发杆(4);螺纹杆(10)通过第一支撑件(3)支撑;第一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轻触开关(2)和用于触发第一轻触开关(2)的第一触发杆(1);螺纹杆(10)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发杆(1)、第一轻触开关(2)、第一支撑件(3)、第二触发杆(4)、第二轻触开关(5)、第二支撑件(6)、驱动机构(7)、传动杆(8)、第三支撑件(9)、螺纹杆(10);所述传动杆(8)的前端与螺纹杆(10)的后端连接,或者传动杆(8)与螺纹杆(10)一体设置;传动杆(8)的后端通过第三支撑件(9)支撑;驱动机构(7)连接传动杆(8),用于带动传动杆(8)和螺纹杆(10)转动;第二支撑件(6)设置于传动杆(8)一侧;在第二支撑件(6)上设有第二轻触开关(5)和用于触发第二轻触开关(5)的第二触发杆(4);传动杆(8)上固定有推动盘(801),用于推动第二触发杆(4);螺纹杆(10)通过第一支撑件(3)支撑;第一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轻触开关(2)和用于触发第一轻触开关(2)的第一触发杆(1);螺纹杆(10)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门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祥宋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海德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