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滑结构,尤其是涉及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
技术介绍
街区漫步路段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尤其针对防滑性能,因此设计一种防滑结构以提高用户体验就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滑性能较好的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并呈L型的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竖向布置的第二臂板具有内腔,内腔设置条状活动基部,条状活动基部上侧等间距设置七根凸柱,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凸柱,凸柱顶部延伸至第二臂板顶壁外,形成防滑部,第二凸柱与第三凸柱间,以及第五凸柱与第六凸柱间,设置调整凸柱,调整凸柱的高度小于凸柱的高度,调整凸柱的顶部延伸至第二臂板顶壁外,调整凸柱穿过第二臂板顶壁处为安装孔,安装孔的上端设置沉孔,调整凸柱上并位于沉孔处设置紧固螺母。进一步:调整凸柱顶部设置横向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的颗粒感防滑结构防滑性能较好,用户体验较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并呈L型的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其特征在于,竖向布置的第二臂板(1)具有内腔,内腔设置条状活动基部(2),条状活动基部(2)上侧等间距设置七根凸柱,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凸柱(31,32,33,34,35,36,37),凸柱顶部延伸至第二臂板顶壁外,形成防滑部,第二凸柱与第三凸柱间,以及第五凸柱与第六凸柱间,设置调整凸柱(4),调整凸柱(4)的高度小于凸柱的高度,调整凸柱(4)的顶部延伸至第二臂板顶壁外,调整凸柱(4)穿过第二臂板顶壁处为安装孔,安装孔的上端设置沉孔,调整凸柱(4)上并位于沉孔处设置紧固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街区漫步路段颗粒感防滑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并呈L型的第一臂板与第二臂板;其特征在于,竖向布置的第二臂板(1)具有内腔,内腔设置条状活动基部(2),条状活动基部(2)上侧等间距设置七根凸柱,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凸柱(31,32,33,34,35,36,37),凸柱顶部延伸至第二臂板顶壁外,形成防滑部,第二凸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泽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