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00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座椅包括上座椅架和下座椅架,脚踏与下座椅架前端铰接,上座椅架与椅背两侧通过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连接,下座椅架的固定杆上设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前端与上座椅架的传动杆、脚踏分别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丝杠即可实现脚踏、上座椅架、椅背同时调整角度,使座椅处于卧式、坐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座椅实用性强,舒适度高。

Adjustable seat with pedal and seat ba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at capable of adjusting pedals and seat backs. The seat includes the upper seat frame and the lower seat frame. The foot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lower seat frame. The upper seat frame and the back of the chair are connected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articulation frames. The fixed rod of the lower sea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crew,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screw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foot of the upper seat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screw, the pedal, the upper seat frame and the back of the chair can be adjusted at the same time, so that the chair is in the horizontal and sitting type. The chai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high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具体涉及一种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高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铁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上的座椅一般都可以调整靠背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不同坐姿需要,但是脚踏不能随着靠背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该装置通过丝杠来调整靠背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并且脚踏也随着发生调整,使之更加舒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包括座椅1、椅背2、脚踏3,座椅1包括上座椅架11和下座椅架12,脚踏3与下座椅架12前端铰接,其特征在于,上座椅架11与椅背2两侧通过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上端与上座椅架11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下端与上座椅架11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上端与第一铰接架13中部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下端与下座椅架12固定连接,下座椅架12两侧设有齿条15,上座椅架11两侧设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下座椅架12的固定杆上设有第一丝杠17,第一丝杠17前端与上座椅架11的传动杆18、脚踏3分别连接。优化,脚踏3包括脚板31和直板32,脚板31与直板32通过滑道连接,直板前部设有两道滑道,脚板通过导柱与滑道连接,脚板31与直板32通过第二丝杠33连接,第二丝杠33竖直设置,第二丝杠33设于直板32前部,第二丝杠33底端与脚板31连接。优化,上座椅架11后端设有第三丝杠19,第三丝杠另一端连接下座椅架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第一丝杠17向前推动上座椅架11,下座椅架12固定不动,上座椅架11相对下座椅架12向前移动,脚踏被向上转动,在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的连动下,椅背2相对下座椅架12向下转动,此时脚踏、上座椅架11、椅背2处于卧式。第一丝杠17向后拉动上座椅架11,下座椅架12固定不动,上座椅架11相对下座椅架12向后移动,脚踏被向下转动,在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的连动下,椅背2相对下座椅架12向上转动,此时脚踏、上座椅架11、椅背2处于坐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利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一个第一丝杠即可实现脚踏、上座椅架11、椅背2同时调整角度,使座椅处于卧式、坐式。本技术所提供的座椅实用性强,舒适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座椅-1、上座椅架-11、下座椅架-12、第一铰接架-13、第二铰接架-14、齿条-15、齿轮-16、第一丝杠-17、传动杆-18、第三丝杠-19、椅背-2、脚踏-3、脚板-31、直板-32、第二丝杠-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包括座椅1、椅背2、脚踏3,座椅1包括上座椅架11和下座椅架12,脚踏3与下座椅架12前端铰接,上座椅架11与椅背2两侧通过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上端与上座椅架11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下端与上座椅架11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上端与第一铰接架13中部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下端与下座椅架12固定连接,下座椅架12两侧设有齿条15,上座椅架11两侧设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下座椅架12的固定杆上设有第一丝杠17,第一丝杠17前端与上座椅架11的传动杆18、脚踏3分别连接。上座椅架11在下座椅架12上滑动时,齿轮16与齿条15起到导向、减少阻力的作用。优化,脚踏3包括脚板31和直板32,脚板31与直板32通过滑道连接,直板前部设有两道滑道,脚板通过导柱与滑道连接,脚板31与直板32通过第二丝杠33连接,第二丝杠33竖直设置,第二丝杠33设于直板32前部,第二丝杠33底端与脚板31连接。脚踏的脚板在第二丝杠33的带动下可上下升降,使之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优化,上座椅架11后端设有第三丝杠19,第三丝杠另一端连接下座椅架12。上座椅架11与椅背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使之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丝杠17、第二丝杠33、第三丝杠19分别由电机驱动转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本技术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包括座椅(1)、椅背(2)、脚踏(3),座椅(1)包括上座椅架(11)和下座椅架(12),脚踏(3)与下座椅架(12)前端铰接,其特征在于,上座椅架(11)与椅背(2)两侧通过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上端与上座椅架(11)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下端与上座椅架(11)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上端与第一铰接架(13)中部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下端与下座椅架(12)固定连接,下座椅架(12)两侧设有齿条(15),上座椅架(11)两侧设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下座椅架(12)的固定杆上设有第一丝杠(17),第一丝杠(17)前端与上座椅架(11)的传动杆(18)、脚踏(3)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脚踏、椅背可调节的座椅,包括座椅(1)、椅背(2)、脚踏(3),座椅(1)包括上座椅架(11)和下座椅架(12),脚踏(3)与下座椅架(12)前端铰接,其特征在于,上座椅架(11)与椅背(2)两侧通过第一铰接架(13)和第二铰接架(14)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上端与上座椅架(11)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架(13)下端与上座椅架(11)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上端与第一铰接架(13)中部铰接,第二铰接架(14)下端与下座椅架(12)固定连接,下座椅架(12)两侧设有齿条(15),上座椅架(11)两侧设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下座椅架(12)的固定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德文特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