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74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拉拔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拉丝装置依次包括上油机构、冷冻机构、拉丝模具,在上油机构和拉丝模具之间设置冷冻机构,且确保金属线通过冷冻机构时不与装置内壁发生接触,从而使上到金属线表面的润滑油流动性明显下降,能更稳定地附着在金属线的表面,大大减少了润滑油在金属线运行过程中的掉落和浪费。

A controllable oil saving draw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tal drawing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controllable oil-saving wire drawing device. The wire drawing device in turn includes an oil feeding mechanism, a freezing mechanism and a wire drawing die. A freez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il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wire drawing die, and the freezing mechanism is ensured that the metal wire does not connect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device when passing through the freezing mechanism. Touch, so that the fluidity of lubricating oil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wir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it can more stably adhere to the surface of metal wir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loss and waste of lubricating oil in the process of metal wir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
本技术属于金属拉拔用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工具称为拉丝模具。由于是缩径拉丝,金属线(棒)材料的口径必然大于拉丝模具模芯通孔中某个路段的口径,因此金属材料穿过这一路段时会与模芯通孔的内壁发生剧烈的摩擦,容易降低模芯的使用寿命。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现有技术中在金属线(棒)材料进入模具之前会在材料表面喷洒或涂覆润滑油,以减少金属材料与模具内模芯之间的摩擦力。但是上油机构与拉丝模具之间往往还间隔着一段距离,金属线(棒)在上油机构和拉丝模具之间传动时,润滑油由于重力作用会有一部分从金属线(棒)表面掉落,同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免会产生振动,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润滑油从金属线(棒)表面掉落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一部分润滑油的浪费,而且有可能导致进入拉丝模具时金属线(棒)表面所附带的润滑油不足,从而影响了润滑减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金属线(棒)在上油机构和拉丝模具之间传动时,受到重力及振动的影响,润滑油会有一部分从金属线(棒)表面掉落,导致浪费并影响模具对金属线(棒)进行缩径拉丝作用时的润滑减摩效果,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依次包括上油机构、冷冻机构、拉丝模具,其中,冷冻机构包括供金属线穿过的中空管、冷冻盒、液氮注入口、氮气出口,冷冻盒内设有中间宽、两头窄且形状对称的空腔,中空管穿过该空腔使冷冻盒套接在中空管上,液氮注入口、氮气出口均设置于冷冻盒上且与冷冻盒内的空腔中未被中空管所占据的空间相连通,作为优选,冷冻机构中设有密封垫片,密封垫片设置在冷冻盒内空腔的前后两端出口与中空管连接处,通过中空管及密封垫片的作用,避免了所注入的液氮通过该间隙而流失,即提高了液氮的利用率,上油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池体中装有润滑油,池体底部设置有中导轮,且中导轮被池体中的润滑油所淹没,再根据传导金属线的先后顺序,池体顶部开口处的边缘上设置有前导轮和后导轮,前导轮和后导轮通过夹子夹装在池体顶部开口处的边缘上,这样在装置不运行时方便将导轮从池体上取下,同时,池体下方安装有加热装置,池体中的润滑油在温度过低时存储时间久了会出现大面积凝固,直接投入使用不利于对金属线的上油,此时可通过加热装置使油品重新融化成液态赋予其较好的流动性,再导入金属线进行上油。金属线经过上油机构后表面附着有一定的润滑油,此时再经过冷冻机构,使金属线表面的润滑油流动性明显下降,从而能更稳定地附着在金属线的表面,大大减少了润滑油在金属线运行过程中掉落;而后,表面附着有润滑油的金属线进入拉丝模具时,由于金属线与模芯通孔的内壁发生摩擦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也有利于恢复金属线表面润滑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润滑减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上油机构,11—池体,12—润滑油,13—中导轮,14—前导轮,15—后导轮,16—加热装置,2—冷冻机构,21—中空管,22—冷冻盒,221—空腔,23—液氮注入口,24—氮气出口,25—密封垫片,3—拉丝模具,4—金属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拉丝装置依次包括上油机构1、冷冻机构2、拉丝模具3,其中,上油机构1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11,池体11中设置有中导轮13并装有润滑油12,中导轮13被润滑油12所淹没,池体11顶部开口处的边缘上设置有前导轮14和后导轮15,前导轮14和后导轮15通过夹子夹装在池体11顶部开口处的边缘上,这样在装置不运行时方便将导轮14/15从池体11上取下,同时,池体11下方安装有加热装置16,池体11中的润滑油12在温度过低时会出现凝固,不利于对金属线的上油,此时可通过加热装置使油品重新融化成液态;冷冻机构2包括供金属线4穿过的中空管21、冷冻盒22、液氮注入口23、氮气出口24,冷冻盒22内设有中间宽、两头窄且形状对称的空腔221,中空管21穿过空腔221使冷冻盒22套接在中空管21上,液氮注入口23、氮气出口24均设置于冷冻盒22上且与空腔221内未被中空管21所占据的空间相连通,这样才能使注入的冷却剂液氮充分进入到冷冻盒22的空腔221内并作用于冷冻盒22内的中空管21流经段;且空腔221的前后两端出口与中空管21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片25,以确保冷冻机构2运行时注入的液氮能不会从该间隙流失。上述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在工作时,金属线4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到达上油机构1池体11顶部开口处的边缘上的前导轮14上,再由前导轮14达到设置于池体11中被润滑油12所淹没的中导轮13,然后由中导轮13到达后导轮15;此后表面附有润滑油的金属线4在冷冻机构2制冷工作状态下到达并穿过冷冻机构2的中空管21,且不与中空管21的内壁有任何接触,基于制冷缘故,使金属线4表面的润滑油流动性明显下降,从而能更稳定地附着在金属线4表面,因此金属线4离开冷冻机构2后进入拉丝模具3时表面携带了更多的润滑油,有利于增加拉拔过程中金属线4与内模芯之间的润滑效果,同时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金属线4表面润滑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好地渗透到金属线4与模芯的间隙中发挥润滑减摩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丝装置依次包括上油机构(1)、冷冻机构(2)、拉丝模具(3);其中,所述的冷冻机构(2)包括供金属线穿过的中空管(21)、冷冻盒(22)、液氮注入口(23)、氮气出口(24),所述的冷冻盒(22)内设有中间宽、两头窄且形状对称的空腔(221),所述中空管(21)穿过所述空腔(221)使所述的冷冻盒(22)套接在所述中空管(21)上,所述液氮注入口(23)、所述氮气出口(24)均设置于所述冷冻盒(22)上且与所述空腔(221)内未被所述中空管(21)所占据的空间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丝装置依次包括上油机构(1)、冷冻机构(2)、拉丝模具(3);其中,所述的冷冻机构(2)包括供金属线穿过的中空管(21)、冷冻盒(22)、液氮注入口(23)、氮气出口(24),所述的冷冻盒(22)内设有中间宽、两头窄且形状对称的空腔(221),所述中空管(21)穿过所述空腔(221)使所述的冷冻盒(22)套接在所述中空管(21)上,所述液氮注入口(23)、所述氮气出口(24)均设置于所述冷冻盒(22)上且与所述空腔(221)内未被所述中空管(21)所占据的空间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型节油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冻机构(2)中设有密封垫片(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延涛晏阳朱俊崖蒋巍陈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港特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