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67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包括侧支撑架、立式电炉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焊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内腔的下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且混合筒的后端焊接有电动机安装柱,所述侧支撑架的外表面的下端焊接有辅助支撑柱,且混合筒通过辅助支撑柱与侧支撑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架的上端分别焊接有焊接有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当两种原料进入混合筒之后,搅拌轴随着电动机的转动而不断带动搅拌翼混合两种反应物,混合均匀的反应物通过出料口被倾入立式电炉的内部,完成上料,混合均匀的原料大幅降低了反应不完全的可能性。

A feeding device for vertical furnace for boron carbid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device of a vertical furnace for boron carbide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side support frame, a vertical furnace and a support sea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seat is welded with a mixing cylind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ower side wall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ixing cylinder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mixing shaft,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mixing cylinder is welded with a motor installation column.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ide bracket is welded with an auxiliary support column, and the mixing cylinder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bracket through the auxiliary support column. The upper end of the two side brackets is welded with a carbon leak bracket and a boron oxide leak bracket respectively, which saves time for technicians. The mixing shaft drives the mixing wing to mix two kinds of reactants with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The uniform mixing reactants are dumped into the inside of the vertical furnace through the outlet to complete feeding. The uniform mixing of raw materials greatly reduces the possibility of incomplete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化硼生产
,具体为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碳化硼别名黑钻石,分子式为B4C,通常为灰黑色微粉,是已知最坚硬的三种材料之一其他两种为金刚石、立方相氮化硼,用于坦克车的装甲、避弹衣和很多工业应用品中,碳化硼是通过电炉中焦炭和氧化硼反应得到的,但因为反应物的比例有严格要求,上料比例的控制使负责上料的人员需要对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有所了解,这样变相的浪费了技术人才,且将两种反应物直接加入电炉内,由于混合不均匀可能出现反应不完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包括侧支撑架、立式电炉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焊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内腔的下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且混合筒的后端焊接有电动机安装柱,所述侧支撑架的外表面的下端焊接有辅助支撑柱,且混合筒通过辅助支撑柱与侧支撑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架的上端分别焊接有焊接有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所述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碳加料漏斗和氧化硼加料漏斗,所述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下端分别焊接有碳导槽和氧化硼导槽,且碳导槽和氧化硼导槽均延伸至混合筒的内腔的上部,所述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内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限流板卡槽,所述限流板卡槽的内部卡接有限流板,所述电动机安装座的前表面的上端焊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下端套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的中下部均匀焊接有四个搅拌翼,所述混合筒的下侧壁的左部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内表面的端转动连接有出料口盖,所述立式电炉位于出料口的下侧。优选的,所述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外侧壁的下部均延伸至混合筒的外侧壁,且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下部与混合筒的外侧壁相互焊接。优选的,所述碳导槽和氧化硼导槽的下端与混合筒的上侧壁之间均焊接有导管支撑架。优选的,所述碳漏支撑架和氧化硼漏支撑架的内部的限流板的尺寸比例为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通过碳加料漏斗和氧化硼加料漏斗内部不同比例的限流板来控制两侧漏斗内原材料进入混合筒的速度,控制了反应物的混合比例,不再需要技术人员按量加入,可直接由体力劳动者通过不断填满碳加料漏斗和氧化硼加料漏斗来完成填料,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当两种原料进入混合筒之后,搅拌轴随着电动机的转动而不断带动搅拌翼混合两种反应物,混合均匀的反应物通过出料口被倾入立式电炉的内部,完成上料,混合均匀的原料大幅降低了反应不完全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氧化硼加料漏斗内部细节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立式电炉、3支撑座、4碳漏支撑架、5碳加料漏斗、6氧化硼漏支撑架、7氧化硼加料漏斗、8电动机安装柱、9辅助支撑柱、10混合筒、11导管支撑架、12电动机、13搅拌轴、14搅拌翼、15限流板卡槽、16限流板、17出料口、18氧化硼导槽、19碳导槽、20出料口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包括侧支撑架1、立式电炉2和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的上表面焊接有混合筒10,所述混合筒3的内腔的下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3,且混合筒3的后端焊接有电动机安装柱8,所述侧支撑架1的外表面的下端焊接有辅助支撑柱9,且混合筒10通过辅助支撑柱9与侧支撑架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架1的上端分别焊接有焊接有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下端分别焊接有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且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均延伸至混合筒10的内腔的上部,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内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限流板卡槽15,所述限流板卡槽15的内部卡接有限流板16,所述电动机安装座8的前表面的上端焊接有电动机12,所述电动机12的下端套接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外表面的中下部均匀焊接有四个搅拌翼14,所述混合筒10的下侧壁的左部开设有出料口17,且出料口内表面的端转动连接有出料口盖20,所述立式电炉2位于出料口17的下侧,通过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内部不同比例的限流板来控制两侧漏斗内原材料进入混合筒10的速度,控制了反应物的混合比例,不再需要技术人员按量加入,可直接由体力劳动者通过不断填满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来完成填料,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当两种原料进入混合筒10之后,搅拌轴13随着电动机12的转动而不断带动搅拌翼14混合两种反应物,混合均匀的反应物通过出料口17被倾入立式电炉2的内部,完成上料,混合均匀的原料大幅降低了反应不完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为了加强混合筒10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外侧壁的下部均延伸至混合筒10的外侧壁,且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下部与混合筒10的外侧壁相互焊接。具体而言,为了防止原料囤积造成导槽变形,所述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的下端与混合筒10的上侧壁之间均焊接有导管支撑架11。具体而言,为了让原料以正确的比例进入混合筒10,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内部的限流板16的尺寸比例为2:7。工作原理:当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内部不同比例的限流板来控制两侧漏斗内原材料进入混合筒10的速度,控制了反应物的混合比例,不再需要技术人员按量加入,可直接由体力劳动者通过不断填满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来完成填料,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当两种原料进入混合筒10之后,搅拌轴13随着电动机12的转动而不断带动搅拌翼14混合两种反应物,混合均匀的反应物通过出料口17被倾入立式电炉2的内部,完成上料,混合均匀的原料大幅降低了反应不完全的可能性,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内部的限流板16的尺寸比例为2:7,让原料以正确的比例进入混合筒10,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的下端与混合筒10的上侧壁之间均焊接有导管支撑架11,防止原料囤积造成导槽变形,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外侧壁的下部均延伸至混合筒10的外侧壁,且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下部与混合筒10的外侧壁相互焊接,加强混合筒10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包括侧支撑架(1)、立式电炉(2)和支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的上表面焊接有混合筒(10),所述混合筒(10)的内腔的下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3),且混合筒(10)的后端焊接有电动机安装柱(8),所述侧支撑架(1)的外表面的下端焊接有辅助支撑柱(9),且混合筒(10)通过辅助支撑柱(9)与侧支撑架(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架(1)的上端分别焊接有焊接有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下端分别焊接有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且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均延伸至混合筒(10)的内腔的上部,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内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限流板卡槽(15),所述限流板卡槽(15)的内部卡接有限流板(16),所述电动机安装柱(8)的前表面的上端焊接有电动机(12),所述电动机(12)的下端套接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外表面的中下部均匀焊接有四个搅拌翼(14),所述混合筒(10)的下侧壁的左部开设有出料口(17),且出料口内表面的端转动连接有出料口盖(20),所述立式电炉(2)位于出料口(17)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硼生产用立式炉的上料装置,包括侧支撑架(1)、立式电炉(2)和支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的上表面焊接有混合筒(10),所述混合筒(10)的内腔的下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3),且混合筒(10)的后端焊接有电动机安装柱(8),所述侧支撑架(1)的外表面的下端焊接有辅助支撑柱(9),且混合筒(10)通过辅助支撑柱(9)与侧支撑架(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架(1)的上端分别焊接有焊接有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碳加料漏斗(5)和氧化硼加料漏斗(7),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下端分别焊接有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且碳导槽(19)和氧化硼导槽(18)均延伸至混合筒(10)的内腔的上部,所述碳漏支撑架(4)和氧化硼漏支撑架(6)的内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限流板卡槽(15),所述限流板卡槽(15)的内部卡接有限流板(16),所述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婷曹宝胜吴岳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天宏硼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