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40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包括排种器、摆动缸Ⅰ、摆动缸座Ⅰ、滑块座、滑块、限位柱Ⅰ、限位柱Ⅱ、摇杆Ⅰ、摇杆Ⅱ、转轴、底座Ⅰ、底座Ⅱ、种箱、防护罩Ⅰ、防护罩Ⅱ、盖板Ⅰ、盖板Ⅱ、行走轮Ⅰ、行走轮Ⅱ、行走轮Ⅲ、行走轮Ⅳ、行走轮连杆轴、导轨Ⅰ、连接杆、带座轴承Ⅰ、带座轴承Ⅱ、负压机、电机、隔气板、链轮、链条Ⅰ、链条Ⅱ、链条Ⅲ、吸气管道、开沟架、开沟器、导种管、角钢、滑块杆、排种针、导轨Ⅱ、摆动缸Ⅱ、摆动缸座Ⅱ,本机器实现了在工厂化三七播种作业中的精确播种,提高了播种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三七的品质,降低成本,结构合理,效率高,满足工厂化三七种植产业的农艺要求。

A factory needle pneumatic suction 37 see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actory needle-shaped air-suction notoginseng seed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cluding seed metering device, swing cylinder I, swing cylinder seat I, slide block seat, slide block, limit column I, limit column II, rocker I, rocker II, rotary shaft, base I, base II, seed box, protective cover I, protective cover II, cover II. Plate I, Cover II, Traveling Wheel I, Traveling Wheel II, Traveling Wheel III, Traveling Wheel IV, Traveling Wheel Connecting Rod Shaft, Guide Rail I, Connecting Rod, Belt Bearing I, Belt Bearing II, Negative Press Machine, Motor, Air Separator, Chain I, Chain II, Chain III, Suction Pipeline, Opening Trench Frame, Guide Pipe, Angle Steel Slider rod, seed metering needle, guide rail II, swing cylinder II, swing cylinder seat II. This machine realizes the precise sowing of Panax notoginseng in the factory sowing operation, improves the sowing spee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reduces the cost,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satisfies the agronomic essentials of the factory Panax notoginseng industry. P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大,且遂年递增,但播种仍为传统的人工点播,播种效率低,播深不一致,用工成本高。工厂化播种具有节约大量种子,节省田间间苗定苗的用工,株距均匀,播深一致,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因此,研制针对三七的工厂化播种机械代替人工点播对提升三七种植业水平,提高三七品质,増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以用于解决三七生产过程机械式播种机与手工播种过程中伤种率较高,播种精度低,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低,无法实现工厂化作业的标准化,不利于优质三七的生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包括排种器、摆动缸Ⅰ、摆动缸座Ⅰ、滑块座、滑块、限位柱Ⅰ、限位柱Ⅱ、摇杆Ⅰ、摇杆Ⅱ、转轴、底座Ⅰ、底座Ⅱ、种箱、防护罩Ⅰ、防护罩Ⅱ、盖板Ⅰ、盖板Ⅱ、行走轮Ⅰ、行走轮Ⅱ、行走轮Ⅲ、行走轮Ⅳ、行走轮连杆轴、导轨Ⅰ、连接杆、带座轴承Ⅰ、带座轴承Ⅱ、负压机、电机、隔气板、链轮、链条Ⅰ、链条Ⅱ、链条Ⅲ、吸气管道、开沟架、开沟器、导种管、角钢、滑块杆、排种针、导轨Ⅱ、摆动缸Ⅱ、摆动缸座Ⅱ;所述导轨Ⅰ、导轨Ⅱ通过前后两个连接杆连接,所述导轨Ⅱ上设有行走轮Ⅰ、行走轮Ⅱ,所述导轨Ⅰ上设有行走轮Ⅲ、行走轮Ⅳ,所述防护罩Ⅰ、防护罩Ⅱ分别位于导轨Ⅰ、导轨Ⅱ内侧,所述行走轮连杆轴包括前后两根,所述行走轮Ⅰ、行走轮Ⅳ通过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连接,所述行走轮Ⅱ、行走轮Ⅲ通过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连接,所述两根行走轮连杆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防护罩Ⅰ、防护罩Ⅱ与行走轮连接,且行走轮连杆轴在穿过防护罩Ⅰ、防护罩Ⅱ处设有带座轴承Ⅱ,所述底座Ⅰ、底座Ⅱ通过螺钉分别与防护罩Ⅱ、防护罩Ⅰ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Ⅰ、底座Ⅱ上分别固定摆动缸座Ⅰ、摆动缸座Ⅱ,所述摆动缸Ⅰ、摆动缸Ⅱ分别固定在摆动缸座Ⅰ、摆动缸座Ⅱ上,所述摆动缸座Ⅰ、摆动缸座Ⅱ一侧分别设有摇杆Ⅰ、摇杆Ⅱ,所述摆动缸Ⅰ的一端固定在摆动缸座Ⅰ上并与摇杆Ⅰ的一端连接,所述摆动缸Ⅱ带有输出轴,所述摆动缸Ⅱ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防护罩Ⅰ与右端的链轮连接,所述右端的链轮通过链条Ⅱ与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连接,所述摆动缸Ⅱ的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摆动缸座Ⅱ并与摇杆Ⅰ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摇杆Ⅱ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摇杆Ⅰ的一端接触,所述两个摇杆Ⅱ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块连接,所述两个滑块分别通过上下两根滑块杆固定在两个滑块座之间,所述两个的滑块座分别固定在底座Ⅰ、底座Ⅱ上,所述排种器的转轴的两端依次与左右两侧的摇杆Ⅱ、摇杆Ⅰ的一端连接,所述排种器底部设有一根以上的排种针,所述排种器内设有隔气板,所述隔气板套装在排种器的转轴上,所述底座Ⅰ、底座Ⅱ上分别设有限位柱Ⅰ、限位柱Ⅱ,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Ⅰ上,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防护罩Ⅱ与左端的链轮连接,所述左端的链轮通过链条Ⅰ与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连接,所述前后两个行走轮连杆轴通过链条Ⅲ连接,所述防护罩Ⅰ、防护罩Ⅱ上方分别设有盖板Ⅱ、盖板Ⅰ,所述种箱的两端分别通过角钢与盖板Ⅰ、盖板Ⅱ连接,所述负压机固定在盖板Ⅱ上方,且所述负压机通过吸气管道与排种器的顶部连通,所述开沟架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罩Ⅰ、防护罩Ⅱ连接,所述开沟架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开沟器,所述每个开沟器一侧设有一个导种管,所述导种管为上下连通管。所述限位柱Ⅱ呈“7”形。所述限位柱Ⅰ、限位柱Ⅱ限定摇杆Ⅰ的转动角度为0~90°。所述摇杆Ⅰ和摇杆Ⅱ的直杆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排种针到导种管的最远距离。所述带座轴承Ⅰ采用UCFLU204轴承。所述开沟器为钝角结构。所述排种针、开沟器和导种管的个数均为11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打开电机,并将三七种子导入种箱中,电机带动链轮转动时,链条Ⅰ与链轮开始啮合,链条Ⅰ带动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转动,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通过链条Ⅱ带动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转动,从而行走轮Ⅰ、行走轮Ⅱ在导轨Ⅱ上运动,行走轮Ⅲ、行走轮Ⅳ在导轨Ⅰ上运动,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的转动通过链条Ⅲ带动摆动缸Ⅱ转动,摆动缸Ⅱ带动摇杆Ⅰ转动,摇杆Ⅰ带动摇杆Ⅱ和排种器的转轴转动,从而转轴带动左边的摇杆Ⅱ、摇杆Ⅰ转动,左边的摇杆Ⅰ带动摆动缸Ⅰ转动,摇杆Ⅱ带动滑块前后运动,从而实现摇杆Ⅰ、摇杆Ⅱ的往复运动,转轴带动隔气板转动,当摇杆Ⅰ运动到与底座Ⅰ成度时,此时隔气板也与底座Ⅰ成度,此时负压机与通过吸气管道与排种器内部连通,并对排种器进行吸气,排种器内部形成负压,排种针在种箱处吸取三七种子,当两端的摇杆Ⅰ运动至与底座Ⅰ、底座Ⅱ水平时,排种器底部的排种针位于导种管的正上方,隔气板处于水平状态,将排种器内分为上、下两个密闭部分,上下部分不连通,负压机通过吸气管道只能对上部分吸气,下部分无法形成负压,所以底部的排种针将三七种子通过导种管排入开沟器已开好的种沟内,完成播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机器实现了对三七种子的精确排种,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2)本技术机器针状气吸式三七精密播种代替了机械式及人工点播方式,提高了三七种植业水平,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3)本技术机器实现了工厂化三七种植产业的农业机械化,可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三七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4)本技术机器结构设计合理,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作业可靠,通用化程度高,完全满足了工厂化三七种植产业的农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器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机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机器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机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机器的排种器吸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机器的排种器吸种时腔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机器的排种器投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机器的排种器投种时腔内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种器、2-摆动缸Ⅰ、3-摆动缸座Ⅰ、4-滑块座、5-滑块、6-限位柱Ⅰ、7-限位柱Ⅱ、8-摇杆Ⅰ、9-摇杆Ⅱ、10-转轴、11-底座Ⅰ、12-底座Ⅱ、13-种箱、14-防护罩Ⅰ、15-防护罩Ⅱ、16-盖板Ⅰ、17-盖板Ⅱ、18-行走轮Ⅰ、19-行走轮Ⅱ、20行走轮Ⅲ、21-行走轮Ⅳ、22-行走轮连杆轴、23-导轨Ⅰ、24-连接杆、25-带座轴承Ⅰ、26带座轴承Ⅱ、27-负压机、28-电机、29-隔气板、30-链轮、31-链条Ⅰ、32-链条Ⅱ、33-链条Ⅲ、34-吸气管道、35-开沟架、36-开沟器、37-导种管、38-角钢、39-滑块杆、40-排种针、41-导轨Ⅱ、42-摆动缸Ⅱ、43-摆动缸座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机器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9所示,本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包括排种器1、摆动缸Ⅰ2、摆动缸座Ⅰ3、滑块座4、滑块5、限位柱Ⅰ6、限位柱Ⅱ7、摇杆Ⅰ8、摇杆Ⅱ9、转轴10、底座Ⅰ11、底座Ⅱ12、种箱13、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盖板Ⅰ16、盖板Ⅱ17、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Ⅱ19、行走轮Ⅲ20、行走轮Ⅳ21、行走轮连杆轴22、导轨Ⅰ23、连接杆24、带座轴承Ⅰ25、带座轴承Ⅱ26、负压机27、电机28、隔气板29、链轮30、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器(1)、摆动缸Ⅰ(2)、摆动缸座Ⅰ(3)、滑块座(4)、滑块(5)、限位柱Ⅰ(6)、限位柱Ⅱ(7)、摇杆Ⅰ(8)、摇杆Ⅱ(9)、转轴(10)、底座Ⅰ(11)、底座Ⅱ(12)、种箱(13)、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盖板Ⅰ(16)、盖板Ⅱ(17)、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Ⅱ(19)、行走轮Ⅲ(20)、行走轮Ⅳ(21)、行走轮连杆轴(22)、导轨Ⅰ(23)、连接杆(24)、带座轴承Ⅰ(25)、带座轴承Ⅱ(26)、负压机(27)、电机(28)、隔气板(29)、链轮(30)、链条Ⅰ(31)、链条Ⅱ(32)、链条Ⅲ(33)、吸气管道(34)、开沟架(35)、开沟器(36)、导种管(37)、角钢(38)、滑块杆(39)、排种针(40)、导轨Ⅱ(41)、摆动缸Ⅱ(42)、摆动缸座Ⅱ(43);所述导轨Ⅰ(23)、导轨Ⅱ(41)通过前后两个连接杆(24)连接,所述导轨Ⅱ(41)上设有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Ⅱ(19),所述导轨Ⅰ(23)上设有行走轮Ⅲ(20)、行走轮Ⅳ(21),所述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分别位于导轨Ⅰ(23)、导轨Ⅱ(41)内侧,所述行走轮连杆轴(22)包括前后两根,所述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Ⅳ(21)通过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行走轮Ⅱ(19)、行走轮Ⅲ(20)通过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两根行走轮连杆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与行走轮连接,且行走轮连杆轴(22)在穿过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处设有带座轴承Ⅱ(26),所述底座Ⅰ(11)、底座Ⅱ(12)通过螺钉分别与防护罩Ⅱ(15)、防护罩Ⅰ(14)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Ⅰ(11)、底座Ⅱ(12)上分别固定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所述摆动缸Ⅰ(2)、摆动缸Ⅱ(42)分别固定在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上,所述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一侧分别设有摇杆Ⅰ(8)、摇杆Ⅱ(9),所述摆动缸Ⅰ(2)的一端固定在摆动缸座Ⅰ(3)上并与摇杆Ⅰ(8)的一端连接,所述摆动缸Ⅱ(42)带有输出轴,所述摆动缸Ⅱ(42)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防护罩Ⅰ(14)与右端的链轮(30)连接,所述右端的链轮(30)通过链条Ⅲ(33)与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摆动缸Ⅱ(42)的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摆动缸座Ⅱ(43)并与摇杆Ⅰ(8)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摇杆Ⅱ(9)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摇杆Ⅰ(8)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摇杆Ⅱ(9)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块(5)连接,所述两个滑块(5)分别通过上下两根滑块杆(39)固定在两个滑块座(4)之间,所述两个的滑块座(4)分别固定在底座Ⅰ(11)、底座Ⅱ(12)上,所述排种器(1)的转轴(10)的两端依次与左右两侧的摇杆Ⅱ(9)、摇杆Ⅰ(8)的一端连接,所述排种器(1)底部设有一根以上的排种针(40),所述排种器(1)内设有隔气板(29),所述隔气板(29)套装在排种器(1)的转轴(10)上,所述底座Ⅰ(11)、底座Ⅱ(12)上分别设有限位柱Ⅰ(6)、限位柱Ⅱ(7),所述电机(28)固定在底座Ⅰ(11)上,且电机(28)的输出轴穿过防护罩Ⅱ(15)与左端的链轮(30)连接,所述左端的链轮(30)通过链条Ⅰ(31)与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前后两个行走轮连杆轴(22)通过链条Ⅱ(32)连接,所述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上方分别设有盖板Ⅱ(17)、盖板Ⅰ(16),所述种箱(13)的两端分别通过角钢(38)与盖板Ⅰ(16)、盖板Ⅱ(17)连接,所述负压机(27)固定在盖板Ⅱ(17)上方,且所述负压机(27)通过吸气管道(34)与排种器(1)的顶部连通,所述开沟架(35)的两端分别与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连接,所述开沟架(35)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开沟器(36),所述每个开沟器(36)一侧设有一个导种管(37),所述导种管(37)为上下连通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针状气吸式三七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器(1)、摆动缸Ⅰ(2)、摆动缸座Ⅰ(3)、滑块座(4)、滑块(5)、限位柱Ⅰ(6)、限位柱Ⅱ(7)、摇杆Ⅰ(8)、摇杆Ⅱ(9)、转轴(10)、底座Ⅰ(11)、底座Ⅱ(12)、种箱(13)、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盖板Ⅰ(16)、盖板Ⅱ(17)、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Ⅱ(19)、行走轮Ⅲ(20)、行走轮Ⅳ(21)、行走轮连杆轴(22)、导轨Ⅰ(23)、连接杆(24)、带座轴承Ⅰ(25)、带座轴承Ⅱ(26)、负压机(27)、电机(28)、隔气板(29)、链轮(30)、链条Ⅰ(31)、链条Ⅱ(32)、链条Ⅲ(33)、吸气管道(34)、开沟架(35)、开沟器(36)、导种管(37)、角钢(38)、滑块杆(39)、排种针(40)、导轨Ⅱ(41)、摆动缸Ⅱ(42)、摆动缸座Ⅱ(43);所述导轨Ⅰ(23)、导轨Ⅱ(41)通过前后两个连接杆(24)连接,所述导轨Ⅱ(41)上设有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Ⅱ(19),所述导轨Ⅰ(23)上设有行走轮Ⅲ(20)、行走轮Ⅳ(21),所述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分别位于导轨Ⅰ(23)、导轨Ⅱ(41)内侧,所述行走轮连杆轴(22)包括前后两根,所述行走轮Ⅰ(18)、行走轮Ⅳ(21)通过后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行走轮Ⅱ(19)、行走轮Ⅲ(20)通过前面的行走轮连杆轴(22)连接,所述两根行走轮连杆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与行走轮连接,且行走轮连杆轴(22)在穿过防护罩Ⅰ(14)、防护罩Ⅱ(15)处设有带座轴承Ⅱ(26),所述底座Ⅰ(11)、底座Ⅱ(12)通过螺钉分别与防护罩Ⅱ(15)、防护罩Ⅰ(14)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Ⅰ(11)、底座Ⅱ(12)上分别固定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所述摆动缸Ⅰ(2)、摆动缸Ⅱ(42)分别固定在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上,所述摆动缸座Ⅰ(3)、摆动缸座Ⅱ(43)一侧分别设有摇杆Ⅰ(8)、摇杆Ⅱ(9),所述摆动缸Ⅰ(2)的一端固定在摆动缸座Ⅰ(3)上并与摇杆Ⅰ(8)的一端连接,所述摆动缸Ⅱ(42)带有输出轴,所述摆动缸Ⅱ(42)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防护罩Ⅰ(14)与右端的链轮(30)连接,所述右端的链轮(30)通过链条Ⅲ(33)与前面的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庆辉马文玉苏微袁海阔刘素董家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