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厚宣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03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包括有地漏腔体和地漏盖,地漏腔体的主体呈圆柱体状,腔体中间设有排水管;地漏盖端部外侧设有圆环状栅孔,用作排水入口通孔,下侧设有将地漏腔体分隔成底部连通的内外两个环状腔体的挡水圆环;其特征在于:该地漏还包括有圆环状浮盖和挡圈,其中挡圈放置在地漏盖下侧的挡水圆环内,挡圈上端平面与腔体中间排水管的端部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圆环状浮盖放置在挡圈或排水管上,圆环状浮盖的中间通孔直径与地漏腔体的排水管内径相同。该地漏在保证正常排除污水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下水道中的异味气体外逸,保持室内空气不受污染,提高生活品位;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和降低成本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下水道的装置,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防止下水道的异味气体溢出、容易加工制造的地漏,属于用于下水道系统运行的其它装置或器具

技术介绍
在普通楼房的卫生间和居民住宅的厨房里,大都安设有排除废水的下水道,在下水道的入口处往往设有地漏。该地漏的主要功能是在排除污水的同时,防止一些体积较大的物件随着污水流入下水道而发生堵塞现象,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藉助地漏的“U”型管底部中的积水阻止下水道中的异味上溢,污染室内空气。参见图1,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地漏结构如图1所示。在圆柱体状的地漏腔体2的顶端覆盖有“T”形地漏盖1,该地漏盖1的下侧设有挡水圆环11,该挡水圆环11将地漏腔体2分隔成内外两个环状腔体。当污水通过地漏盖1端部外侧的圆环状栅孔12流入地漏腔体2中,先是流入其中的外环腔体里,然后绕过地漏盖1下侧的挡水圆环11进入其内环腔体,进而流入中间的排水管21,再流入下水道。该地漏装置藉助挡水圆环11在地漏腔体2内形成“U”形排水通道,并利用地漏腔体2内剩余的水形成水封,阻止下水道中的异味通过地漏溢出。但是,在地漏腔体2内剩余的水干涸之后,水封无法形成,下水道中的异味就很自然地通过地漏溢出而进入室内,污染空气。由于夏天经常洗澡淋浴,地漏的“U”型管底部总是存有大量积水,上述现象还不会经常发生。但是,在其它三个季节,如果地漏的“U”型管底部没有积水或者虽有积水,但是水量不够,形不成水封,下水道的异味外溢的现象就很难避免了。地漏的这种结构缺陷,不仅在许多原有住房里普遍存在,就是在一些新建住宅里也引发不少业主与房地产开发商的矛盾和争吵。尤其是在2003年春季非典型肺炎SARS之疫猖獗以后,人们对于新鲜空气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求改造地漏结构缺陷的愿望更加由衷和强烈。为此,申请人研制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地漏(专利申请号200320100523.0)。参见图2,简要介绍该地漏的结构。该地漏是由圆柱体状的地漏腔体2、其顶端覆盖的“T”形地漏盖1和用于遮盖排水管21顶端通孔的活动浮盖3所组成。其中地漏盖1和地漏腔体2均为现有零件,创新之处是在地漏盖1下侧的挡水圆环11与地漏腔体2的排水管21之间的内环空腔里增设一个顶部为圆盖、中间为连杆、底部为中空的圆环体状浮体的一体化构件-活动浮盖3。当地漏排水时,该活动浮盖3由于地漏腔体2内的水的浮力而上浮,使得地漏腔体2的水可以从排水管21正常排泄出去。此时,地漏腔体内的“U”形排水通道里的水会形成水封,阻止下水道中的异味通过地漏溢出。但是,在地漏腔体2内剩余的水较少或干涸而无法形成水封时,该活动浮盖3会由于缺乏水的浮力托其上浮而因自重落在下水道顶端,其顶部的圆盖恰好将下水道顶端通孔盖住,阻止下水道的异味外溢,保持室内空气不受污染。但是,在生产样品进行实施试验的过程中,发现从下水道往外冒出来的污浊气体会将该活动浮盖3顶起来,仍然向外排出异味气体,污染环境和空气。另外,该活动浮盖3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加工制造时,工艺性不够合理;尤其是中空的圆环体状浮体很难用普通的注塑工艺制造成型,如果使用特种注塑工艺或模具,则会使生产成本过于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该地漏不仅能够排除污水,还可有效避免下水道中的异味气体外溢,保持室内空气不受污染;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和降低成本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包括有地漏腔体和覆盖在地漏腔体顶端的地漏盖,所述地漏腔体的主体呈圆柱体状,腔体中间设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下端延伸出来的圆管用于伸入下水道;所述地漏盖端部外侧设有圆环状栅孔,用作排水入口通孔,下侧设有挡水圆环,该挡水圆环将地漏腔体分隔成底部连通的内外两个环状腔体;其特征在于该地漏还包括有圆环状浮盖和挡圈,所述挡圈放置在地漏盖下侧的挡水圆环内,所述圆环状浮盖放置在该挡圈或排水管上。所述地漏盖的挡水圆环圆柱面的内侧截面呈台阶状,其上侧直径小于下侧直径,其分界处用于所述挡圈的安装定位,该挡圈上端平面与所述腔体中间排水管的端部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挡圈的外径小于所述地漏盖的挡水圆环圆柱面内的下侧直径而大于其上侧直径。所述圆环状浮盖的外径边缘向上设有凸边,该凸边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地漏盖的挡水圆环圆柱面内的上侧直径。所述圆环状浮盖的中间通孔直径与所述地漏腔体的排水管内径相同。所述地漏腔体内的排水管在地漏腔体内的高度应不低于50毫米。所述地漏腔体、地漏盖、圆环状浮盖和挡圈都是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其材料是ABS工程塑料或PVC塑料。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在地漏盖下侧的挡水圆环与地漏腔体的排水管之间的空腔里,增设了一个挡圈和圆环状浮盖。当地漏排水时,该圆环状浮盖由于地漏腔体内的水的浮力而上浮,使得地漏腔体的水能够从排水管正常排泄出去。当地漏腔体内的“U”形排水通道里剩余的水较多形成水封时,该地漏自然能够阻止下水道中的异味通过地漏溢出。但是,在地漏腔体内剩余的水较少或干涸而无法形成水封时,该圆环状浮盖会因为缺乏水的浮力托其上浮而依靠其自重放置在挡圈上或排水管顶端。因为圆环状浮盖中间的通孔恰好与排水管内径相同,下水道里产生的污浊气体经过该地漏的排水管和圆环状浮盖的中间通孔进入地漏腔体上端的封闭空间,该污浊气体产生的气压会将该圆环状浮盖压在挡圈上。由于圆环状浮盖的外径与地漏盖的挡水圆环圆柱面的直径间隙很小,它们之间的空隙下方又被挡盖所阻挡,因此能够有效阻止下水道的异味向外溢出。另外,增加的两个零件结构都非常简单而实用,容易加工制造,成本低廉,使得本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现在使用的地漏结构示意图。图2是专利申请号为200320100523.0的地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改进结构的地漏处于排水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改进结构的地漏在没有形成水封时,隔绝下水道污浊气体向外排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包括有在地漏腔体2顶端覆盖的地漏盖1、圆柱体状的地漏腔体2、挡圈4和圆环状浮盖5。其中地漏盖1的端部外侧设有圆环状栅孔12,该栅孔12是排水的入口通孔;地漏盖1的下侧设有挡水圆环11,该挡水圆环11将地漏腔体2的内腔分隔成底部连通的内外两个环状腔体。挡水圆环11的圆柱面内侧截面呈台阶状,其上侧直径小于下侧直径,其分界处用于挡圈4的安装定位。因为挡圈4的外径略小于该地漏盖1的挡水圆环11圆柱面内的下侧直径,又大于其上侧直径而定位卡装在挡水圆环11的圆柱面内侧分界处。在地漏腔体2的中间设置的排水管21在腔体内的高度应不低于50毫米,其下端伸入下水道而与之连通。当挡圈4安装定位后,该挡圈4的上端平面与排水管21的端部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圆环状浮盖5的外径边缘向上设有5-10毫米的用于导向的凸边,该凸边圆环的外径略小于地漏盖1的挡水圆环11圆柱面内的上侧直径。圆环状浮盖5放置在挡圈4或排水管21上,该圆环状浮盖5的中间通孔直径与地漏腔体2的排水管21内径相同。当脏水逐渐从地漏盖1的端部外侧的圆环状栅孔12进入地漏腔体2内后,会形成U形水封,水封继续升高就会使圆环状浮盖5浮于水面,使得脏水能够流入排水管21而进入下水道。此时的水封具有气密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地漏,包括有地漏腔体和覆盖在地漏腔体顶端的地漏盖,所述地漏腔体的主体呈圆柱体状,腔体中间设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下端延伸出来的圆管用于伸入下水道;所述地漏盖端部外侧设有圆环状栅孔,用作排水入口通孔,下侧设有挡水圆环,该挡水圆环将地漏腔体分隔成底部连通的内外两个环状腔体;其特征在于:该地漏还包括有圆环状浮盖和挡圈,所述挡圈放置在地漏盖下侧的挡水圆环内,所述圆环状浮盖放置在该挡圈或排水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厚宣
申请(专利权)人:罗厚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