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60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包括托头本体和连接杆,所述托头包括顶面板、连接板和侧面板,所述顶面板与龙骨底面接触并用于承接龙骨,所述连接板设置在顶面板正对的两边沿上,所述侧面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远离顶面板的一边沿,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顶面板底壁且竖直向下延伸与侧面板内壁贴合,两所述侧面板向连接杆处弯折形成凹槽,所述顶面板底壁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侧面板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弧形面。在安装托头本体与连接杆时,把连接杆插入限位槽内,再把连接杆与限位槽焊接固定,防止在焊接时连接杆倾斜或移位而影响焊接质量,而在插入连接杆时,弧形面可起到对连接杆定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
技术介绍
铝模板,又名铝合金模板,是铝合金制作的建筑模板,具有强度大、刚性好、耐酸、耐碱、耐热等优点,解决了以往传统模板存在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因其施工周期短、重复使用次数多、平均使用成本低、施工方便、效率高、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特别是适用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超高层建筑或多层楼群和别墅群。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建筑模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工程成本的高低。现有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如图2所示,包括一铝型材9、圆柱棒体8,铝型材9由一钣体经若干次折弯后构成,该钣体中部为长方形钣体91,以长方形钣体91的长边垂直折弯,构成一顶部为上述长方形钣体及与顶部长方形钣体垂直的两个相同的侧钣体92,侧钣体下部外壁折成一梯形凹槽921,梯形凹槽921末端外翻,两个侧钣体92之间空隙处焊接圆柱棒体8,圆柱棒体8顶部与长方形钣体91焊接,圆柱棒体8侧壁与侧钣体92内壁焊接。该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头的不足之处是,圆柱棒体与长方形钣体直接焊接而成,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很难保证圆柱棒体的稳定性,若圆柱棒体出现移位或者倾斜,将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从而影响支撑头的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定位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包括托头本体和连接杆,所述托头包括顶面板、连接板和侧面板,所述顶面板与龙骨底面接触并用于承接龙骨,所述连接板设置在顶面板正对的两边沿上,所述侧面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远离顶面板的一边沿,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顶面板底壁且竖直向下延伸与侧面板内壁贴合,两所述侧面板向连接杆处弯折形成凹槽,所述顶面板底壁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侧面板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弧形面。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托头本体与连接杆时,把连接杆插入限位槽内,再把连接杆与限位槽焊接固定,防止在焊接时连接杆倾斜或移位而影响焊接质量,而在插入连接杆时,弧形面可起到对连接杆定位的作用。进一步,所述顶面板与连接板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顶面板与连接板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顶面板与连接板间设置有加强板,有效地提高顶面板与连接板的刚度,增加顶面板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与顶面板底壁间固定设置有垂直顶面板与连接杆的若干加强肋。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顶面板与连接杆的局部刚度,一定程度上防止顶面板因承重过大而弯曲变形,增加顶面板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所述加强肋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杆两侧。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加强肋对称设置,一方面增加顶面板的承载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顶面板与连接杆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侧面板连接处设置有加强凸缘。实施上诉技术方案,加强凸缘的设置有效地加强了连接板与侧面板连接处的局部刚度,一定程度上防止连接处因应力集中而导致连接板与侧面板弯曲变形。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侧壁设置有沿连接板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通孔。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该支撑住托头主要是由顶面板与连接杆承载重量,因此沿连接板长度方向开设通孔对整个构件的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却有效地减小了材料的消耗,节约了铝合金材料,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所述连接杆设置为中空的管体。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把连接杆设置为中空的管体,有效地减小了材料的消耗,节约了铝合金材料,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限位槽底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板内壁与连接杆焊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的方式使连接杆与顶面板和侧面板实现固定,固定方便,强度较高,固定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在安装托头本体与连接杆时,把连接杆插入限位槽内,再把连接杆与限位槽焊接固定,防止在焊接时连接杆倾斜或移位而影响焊接质量,而在插入连接杆时,弧形面可起到对连接杆定位的作用;二、该支撑住托头主要是由顶面板与连接杆承载重量,因此沿连接板长度方向开设通孔对整个构件的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却有效地减小了材料的消耗,节约了铝合金材料,降低了成本;三、加强肋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顶面板与连接杆的局部刚度,一定程度上防止顶面板因承重过大而弯曲变形,增加顶面板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杆;2、托头;21、顶面板;22、连接板;221、通孔;23、侧面板;231、弧形面;3、凹槽;4、限位槽;5、加强板;6、加强肋;7、加强凸缘;8、圆柱棒体;9、铝型材;91、长方形钣体;92、侧钣体;921、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地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包括托头2本体和连接杆1,托头2包括顶面板21、连接板22和侧面板23,顶面板21与龙骨底面接触并用于承接龙骨,连接板22设置在顶面板21正对的两边沿上,侧面板2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2远离顶面板21的一边沿,连接杆1固定设置在顶面板21底壁且竖直向下延伸与侧面板23内壁贴合,两侧面板23向连接杆1处弯折形成凹槽3,顶面板21底壁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限位槽4,侧面板23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弧形面231;连接杆1顶端与限位槽4底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侧面板23内壁与连接杆1焊接;连接杆1设置为中空的管体,以有效地减小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具体工作过程:在安装托头2本体与连接杆1时,把连接杆1插入限位槽4内,再把连接杆1与限位槽4焊接固定,防止在焊接时连接杆1倾斜或移位而影响焊接质量,而在插入连接杆1时,弧形面231可起到对连接杆1定位的作用。如图1所示,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5,加强板5、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在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间设置加强板5,有效地提高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的刚度,增加顶面板21的承载能力。如图1所示,连接杆1与顶面板21底壁间固定设置有垂直顶面板21与连接杆1的若干加强肋6。加强肋6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杆1两侧。加强肋6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顶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包括托头(2)和连接杆(1),其特征是,所述托头(2)包括顶面板(21)、连接板(22)和侧面板(23),所述顶面板(21)与龙骨底面接触并用于承接龙骨,所述连接板(22)设置在顶面板(21)正对的两边沿上,所述侧面板(2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2)远离顶面板(21)的一边沿,所述连接杆(1)固定设置在顶面板(21)底壁且竖直向下延伸与侧面板(23)内壁贴合,两所述侧面板(23)向连接杆(1)处弯折形成凹槽(3),所述顶面板(21)底壁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限位槽(4),所述侧面板(23)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弧形面(2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包括托头(2)和连接杆(1),其特征是,所述托头(2)包括顶面板(21)、连接板(22)和侧面板(23),所述顶面板(21)与龙骨底面接触并用于承接龙骨,所述连接板(22)设置在顶面板(21)正对的两边沿上,所述侧面板(2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2)远离顶面板(21)的一边沿,所述连接杆(1)固定设置在顶面板(21)底壁且竖直向下延伸与侧面板(23)内壁贴合,两所述侧面板(23)向连接杆(1)处弯折形成凹槽(3),所述顶面板(21)底壁中部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限位槽(4),所述侧面板(23)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杆(1)配合的弧形面(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用支撑柱托头,其特征是,所述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间固定设置有加强板(5),所述加强板(5)、顶面板(21)与连接板(22)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立君陈花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信新型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