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34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3:47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蜗杆轴(20)、用于将蜗杆轴(2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50)、用于借助轴承(50)对蜗杆轴(20)朝向蜗轮(10)施力的螺旋弹簧(60)、具有能够供螺旋弹簧(60)贯穿的贯通孔(37)的齿轮箱(30)、以及用于封闭贯通孔(37)的塞子(70),塞子(70)具有主体部(70a)和用于支承螺旋弹簧(60)的支承部(70b),塞子(70)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70a)到支承部(70b)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100) includes a worm shaft (20), a bearing (50) for supporting the worm shaft (20) to rotate freely, a helical spring (60) for applying force to the worm shaft (20) toward the worm wheel (10), a gear box (30) with a through hole (37) through which the helical spring (60) can penetrate, and a gear box (30) for sealing the through hole (37). The plug (70) has a main part (70a) and a support part (70b) for supporting the coil spring (60),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lug (70) forms a curved surface from the main part (70a) to the support part (7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用于制造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动力转向装置,已知有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弹簧对用于支承与蜗轮啮合的蜗杆轴的轴承施力来减小蜗轮的齿与蜗杆轴的齿之间的间隙。针对这种动力转向装置而言,在日本JP2012-197029A中公开了这样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向形成于齿轮箱的贯通孔中压入塞子从而将弹簧在轴承的外周面和塞子之间压缩。在齿轮箱的外周面和塞子的头部之间安装有O形密封圈。利用O形密封圈密封齿轮箱与塞子之间的间隙,从而将齿轮箱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JP2012-197029A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在塞子和齿轮箱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部件数量较多。此外,在向齿轮箱的贯通孔压入塞子之前,必须将O形密封圈组装于塞子。因此,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花费时间。为了削减部件数量并缩短制造时间,考虑仅通过塞子的压入来封闭贯通孔,不使用O形密封圈。为此,需要进一步增大塞子的外径,从而使得在压入了塞子的状态下在齿轮箱和塞子之间没有形成间隙。但是,在日本JP2012-197029A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若增大塞子的外径,则在压入塞子时塞子的外周面或贯通孔的内周面被磨削,削屑有可能混入到齿轮箱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防止削屑混入到齿轮箱内并且削减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部件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蜗杆轴,其随着电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蜗轮,其与蜗杆轴啮合,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用于使车轮转向的齿条轴;轴承,其用于将蜗杆轴支承为旋转自如;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轴承对蜗杆轴朝向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蜗杆轴和轴承,具有能够供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贯通孔,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贯通孔内且与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轴承而与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施力构件的支承部,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此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轴承对蜗杆轴朝向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蜗杆轴和轴承,具有能够供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贯通孔,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贯通孔内且与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轴承而与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施力构件的支承部,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主体部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齿轮箱具有包围蜗杆轴和轴承且形成有贯通孔的筒状部和封闭筒状部的开口端的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这样的工序:在支承着自底部突出的突出部的状态下将封闭构件向贯通孔压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封闭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与图2相对应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封闭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搭载于车辆,用于辅助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转向力。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包括与电动马达1的输出轴连结的蜗杆轴20和与蜗杆轴20啮合的蜗轮10。蜗杆轴20随着电动马达1的驱动而旋转。蜗轮10随着蜗杆轴20的旋转而旋转,向用于使车轮转向的齿条轴传递电动马达1的旋转力。蜗杆轴20的旋转发生减速并传递到蜗轮10。这样,由蜗轮10和蜗杆轴20形成蜗杆减速机。转向轴(未图示)包括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与齿条轴连结的输出轴、以及将输入轴和输出轴连结起来的扭杆。蜗轮10设于转向轴的输出轴。扭杆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相对旋转的作用下而扭转。电动马达1输出与基于扭杆的扭转量而运算得出的转向扭矩相对应的扭矩。从电动马达1输出来的扭矩从蜗杆轴20传递到蜗轮10而作为辅助扭矩传递给转向轴的输出轴。蜗杆轴20收纳于由铝形成的齿轮箱30。齿轮箱30形成为袋状。具体地讲,齿轮箱30具有绕蜗杆轴20的轴线而包围蜗杆轴20的筒状部31和封闭筒状部31的一个开口端的底部32。筒状部31和底部32一体地形成。由于液体不会从筒状部31和底部32之间流入到筒状部31内,因此与筒状部31的开口被独立于筒状部31的盖构件密封的构造相比较,袋状的齿轮箱30的防水性优异。此外,齿轮箱30还具有:第1大径部33,其具有比筒状部31的内径大的内径;以及第2大径部34,其具有比第1大径部33的内径大的内径。第1大径部33与筒状部31的另一个开口端相连续地自筒状部31的另一个开口端形成,第2大径部34与第1大径部33相连续地自第1大径部33形成。电动马达1安装于第2大径部34。齿轮箱30的筒状部31具有能够供蜗轮10的一部分贯穿的轮孔31a。轮孔31a贯通筒状部3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并且沿着蜗杆轴20的轴向延伸。在蜗杆轴20的一部分形成有与蜗轮10的齿部(未图示)啮合的齿部21。蜗杆轴20的齿部21与蜗轮10的齿部通过轮孔31a而彼此啮合。利用第1轴承40将蜗杆轴20的端部22支承为旋转自如,利用第2轴承50将蜗杆轴20的端部23支承为旋转自如。以下,也将位于比齿部21靠电动马达1侧的位置的端部22称作“基端部22”,也将位于比齿部21靠与电动马达1相反的那一侧的位置的端部23称作“顶端部23”。第1轴承40支承基端部22,第2轴承50支承顶端部23。第1轴承40和第2轴承50均是包括环状的内圈、环状的外圈、以及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珠的轴承。第1轴承40的外圈固定于齿轮箱30的第1大径部33的内周面。具体地讲,在齿轮箱30的内周面形成有台阶部35,将防松螺母2紧固于第1大径部33内。第1轴承40的外圈被台阶部35和防松螺母2夹持。第1轴承40的内圈固定于蜗杆轴20的基端部22的外周面。具体地讲,在蜗杆轴20的外周面形成有台阶部24,将接头3压入到蜗杆轴20。第1轴承40的内圈被台阶部24和接头3夹持。由于第1轴承40的外圈固定于齿轮箱30的内周面,第1轴承40的内圈固定于蜗杆轴20的外周面,因此限制了蜗杆轴20相对于齿轮箱30沿轴向的移动。第2轴承50收纳于保持件4。保持件4配置于在筒状部31的底部32侧形成的轴承收纳部36内。轴承收纳部36的内周面36a形成为圆形。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60沿着蜗杆轴20的齿部21与蜗轮10的齿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方向对第2轴承50施力。也就是说,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具备用于借助第2轴承50而对蜗杆轴20朝向蜗轮10施力的螺旋弹簧60。在筒状部31的底部32附近形成有能够供螺旋弹簧60贯穿的贯通孔37。具体地讲,贯通孔37形成于自筒状部31的外周面沿蜗杆轴20的径向突出的孔形成部38。贯通孔37贯通孔形成部38的外表面38a和轴承收纳部36的内周面36a之间。贯通孔37的中心轴线与蜗杆轴20的径向大致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中,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蜗杆轴,其随着电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蜗轮,其与所述蜗杆轴啮合,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向用于使车轮转向的齿条轴传递;轴承,其用于将所述蜗杆轴支承为旋转自如;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朝向所述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所述蜗杆轴和所述轴承,具有能够供所述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所述贯通孔,所述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且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所述轴承而与所述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所述施力构件的支承部,所述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5 JP 2016-062161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中,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蜗杆轴,其随着电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蜗轮,其与所述蜗杆轴啮合,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向用于使车轮转向的齿条轴传递;轴承,其用于将所述蜗杆轴支承为旋转自如;施力构件,其用于借助所述轴承对所述蜗杆轴朝向所述蜗轮施力;齿轮箱,其用于收纳所述蜗杆轴和所述轴承,具有能够供所述施力构件贯穿的贯通孔;以及封闭构件,其用于封闭所述贯通孔,所述封闭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且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和朝向所述轴承而与所述主体部连续地形成且用于支承所述施力构件的支承部,所述封闭构件的外周面在从所述主体部到所述支承部的范围内形成为曲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封闭构件的硬度高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壁的硬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封闭构件形成为球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所述齿轮箱具有包围所述蜗杆轴和所述轴承且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筒状部、封闭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的底部、以及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田胜海奥村一千吉川真乐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