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清专利>正文

防渗集水槽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45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渗集水槽地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用注塑成型,将地漏(1)、集水槽(2)、水箅(3)、扣碗(4)、下水管(5)组成的防渗集水槽地漏,一次成型,下端同下水管(5)联接。施工时,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将已成型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安装好,同时楼板堵孔,即可解决集水槽四周和地漏周围渗漏的问题。以成品件带替现场土建施工湿法作业,安装工作简便易行,节省工时,保证施工的质量,也可用于公共建筑物中污水池的制作与安装。(*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住宅楼厨房间洗涤池和卫生间洗脸盆下水防渗集水槽地漏。目前,国内住宅楼建筑中,厨房间洗涤池和卫生间洗脸盆下水集水槽土建施工现场湿法作业完成,施工步骤繁杂,不易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投入使用后,集水槽四周和地漏周围渗漏现象相当普遍,形成严重的质量通病,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住宅楼厨房间洗涤池和卫生间洗脸盆下集水槽四周及地漏周围渗漏的防渗集水槽地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地漏(1)的上口檐处与集水槽(2)的槽底部联为一体,采用注塑成型,使集水槽与地漏成为一个整体,解决集水槽四周和地漏周围渗漏的问题。本技术防渗集水槽地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原材料,可以解决渗漏问题。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方式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防渗集水槽地漏结构图。图中,1-地漏;2-集水槽;3-水箅;4-扣碗;5-下水管。由图1所知,本技术可以使用注塑成型,将地漏(1),集水槽(2),水箅(3)、扣碗(4)、下水管(5)组成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1)内壁上口檐处设有放置水箅(3)的圆圈凸台,地漏(1)外壁上口檐处与集水槽(2)的槽底部联接成一体,一次成型;下端同下水管(5)联接。施工时,将已成型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安装好,然后把地漏周围孔洞堵好,解决集水槽四周和地漏周围渗漏的问题。本技术以成品件带替现场土建施工湿法作业,安装工作简便易行,节省工时,保证施工的质量,也可用于公共建筑物中污水池的制作与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由地漏(1)、集水槽(2)、水箅(3)、扣碗(4)、下水管(5)组成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1)内壁上口檐处设有放置水箅(3)的圆周凸台,地漏(1)外壁上口檐处与集水槽(2)的槽底部增面联接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防渗集水槽地漏,本技术可以使用注塑成型,将地漏(1)、集水槽(2)、水箅(3)、扣碗(4)、下水管(5)组成的防渗集水槽地漏,一次成型,下端同下水管(5)联接。施工时,在地面施工完成后,将已成型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安装好,同时楼板堵孔,即可解决集水槽四周和地漏周围渗漏的问题。以成品件带替现场土建施工湿法作业,安装工作简便易行,节省工时,保证施工的质量,也可用于公共建筑物中污水池的制作与安装。文档编号E03C1/28GK2141437SQ9223550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玉清 申请人:李玉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地漏(1)、集水槽(2)、水箅(3)、扣碗(4)、下水管(5)组成的防渗集水槽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1)内壁上口檐处设有放置水箅(3)的圆周凸台,地漏(1)外壁上口檐处与集水槽(2)的槽底部增面联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