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明明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泊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755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泊车系统,多层泊车系统主要包括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和运车板,并对该多层泊车系统的具体结构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升降载车组件和停车组件以及运车板的协同工作方式,实现多层车辆的高效集中泊车,能够有效利用车库外围空间,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泊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泊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停车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层泊车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迅猛增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化进程过快,我国的停车位数量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并且对停车位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大,停车难难正逐步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具有日趋严重的普遍性。针对停车难,停车位紧缺等问题,市面上出现了格式各样的停车机构,为了更好利用空间,传统停车机构大多采用多层设计,但下层车辆驾驶员需驱车驶入上方停有车辆的区域,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下层车辆存取车行驶方向往往与周边交通道路不能平行,所以车库外围空间需要足够大,用于车辆转弯或倒车;同时,下层泊车位面积受限,对驾驶技术的考验较严格,不利于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且可避免相邻车辆的互相干扰的一种新型多层泊车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泊车系统,包括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和运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载车组件包括底座、升降油缸、第一摆动油缸、第二摆动油缸和载车板,停车组件包括主受力架、次受力架和停车台,具体的,所述底座底部右端两侧设有第一从动轮,底座底部左端两侧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平移电机三角带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上方,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部的底座上设有支柱,所述第一主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一缓冲件,第一从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二缓冲件,支柱中部开设有第一铰接点,升降油缸底部通过铰接与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油缸远离第一铰接点一端下侧设有定位板,第一摆动油缸上端与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底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底座铰接连接,第二铰接节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右下方,当第一摆动油缸伸出,第一升降油缸位于竖直方向时,第一摆动油缸和第一升降油缸之间存在夹角;所述载车台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通道,在载车台下凹的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左侧的第二主动轮与固定在载车台上的第二平移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载车台下凹的另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从动轮,载车台左端两侧设有第一载车固定件,第一载车固定件与左侧的升降油缸顶端铰接,载车台右端两侧设有第二载车固定板,第二载车固定件与右侧的升降油缸铰接,第二载车固定件通过中部的铰接点与第二摆动油缸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与第一挡板侧面中部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一挡板侧面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一挡板直角边一侧与载车台铰接;所述底座下侧的地面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为凹槽结构,且轨道为平行的两条,两条轨道之间距离等于两个第一主动轮或两个第一从动轮之间距离,在需要停放升降载车组件的位置的轨道处设有刹车系统;所述停车组件包括两个主受力架、四个次受力架和停车台,所述两个主受力架和四个次受力架呈矩形阵列分布,两个主受力架位于中部,四个次受力架位于两侧,且两个主受力架之间的距离为停车台纵向长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之间的距离停车台的横向宽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均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且高出地平面四米高度,分别在高出水平面两米高度和四米高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之间设有停车台,每个停车台在靠近主受力架一侧设有第三平移电机,所述停车台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通道,在停车台靠近主受力架一端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三主动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前面的第三主动轮与固定在主受力架上的第三平移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停车台靠近次受力架一端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三从动轮,所述运车板为底部凸起板结构,前后两边缘刚好能够使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通过,运车板左侧上面焊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为板状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一钢板,钢板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正大ZDQ缓冲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油缸上设有平衡阀。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上设有平衡阀。作为优选的:所述载车台下侧四个角部位设有缓冲垫。作为优选的:所述地面为混凝土铺设而成。作为优选的:所述轨道采用钢材轧制而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分离,可将停车组件集中放置,而且停车组件下方不影响停车空间利用率比传统停车组件更高,而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多层泊车系统准备泊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层泊车系统在运送车辆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运送板从升降组件移动到停车台时结构图;图4为停车组件结构图;图5位停车组件结构图;图6位图3中A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底座、2第一缓冲件、3第一铰接点、4升降油缸、5第一载车台固定件、6第一摆动油缸、7第二铰接点、8第一主动轮、9第一从动轮、10第一挡板、11第二摆动油缸、12第二载车台固定件、13定位板、14第二缓冲件、15第二挡板、16载车台、17刹车系统、18小车、19轨道、20第一平移电机、21缓冲垫、22第二平移电机、23第二主动轮、24第二从动轮、25主受力架、26次受力架、27停车台、28第三从动轮、29第三主动轮、30第三平移电机、31运车板、32支柱、33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层泊车系统,包括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和运车板3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载车组件包括底座1、升降油缸4、第一摆动油缸6、第二摆动油缸11和载车板16,停车组件包括主受力架25、次受力架26和停车台27,具体的,所述底座1底部右端两侧设有第一从动轮9,底座1底部左端两侧设有第一主动轮8,两个第一主动轮8通过传动杆18连接,所诉传动杆18靠近前侧第一主动轮8处设有传动轮19,传动轮19与第一平移电机20三角带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电机20固定在底座1上,且位于传动轮19上侧,在第一主动轮8和第一从动轮9上部的底座上设有支柱32,所述第一主动轮8上部支柱32的顶端设有第一缓冲件2,第一从动轮9上部支柱32的顶端设有第二缓冲件14,支柱32中部开设有第一铰接点3,升降油缸4底部通过铰接与底座1连接,所述升降油缸4远离第一铰接点3一端下侧设有定位板13,第一摆动油缸6上端与定位板13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6底端通过第二铰接点7与底座1铰接连接,第二铰接节点7在第一铰接点3右下方,当第一摆动油缸6伸出,第一升降油缸4位于竖直方向时,第一摆动油缸6和第一升降油缸4之间存在夹角;所述载车台16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31通道,在载车台16下凹的后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主动轮23,所述第二主动轮23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左侧的第二主动轮23与固定在载车台16上的第二平移电机22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载车台16下凹的前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从动轮24,载车台16左端两侧设有第一载车固定件5,第一载车固定件5与左侧的升降油缸4顶端铰接,载车台16右端两侧设有第二载车固定板12,第二载车固定件12与右侧的升降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泊车系统包括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和运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载车组件包括底座、升降油缸、第一摆动油缸、第二摆动油缸和载车板,停车组件包括主受力架、次受力架和停车台,具体的,所述底座底部右端两侧设有第一从动轮,底座底部左端两侧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平移电机三角带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上方,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部的底座上设有支柱,所述第一主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一缓冲件,第一从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二缓冲件,支柱中部开设有第一铰接点,升降油缸底部通过铰接与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油缸远离第一铰接点一端下侧设有定位板,第一摆动油缸上端与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底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底座铰接连接,第二铰接节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右下方,当第一摆动油缸伸出,第一升降油缸位于竖直方向时,第一摆动油缸和第一升降油缸之间存在夹角;所述载车台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通道,在载车台下凹的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左侧的第二主动轮与固定在载车台上的第二平移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载车台下凹的另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从动轮,载车台左端两侧设有第一载车固定件,第一载车固定件与左侧的升降油缸顶端铰接,载车台右端两侧设有第二载车固定板,第二载车固定件与右侧的升降油缸铰接,第二载车固定件通过中部的铰接点与第二摆动油缸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与第一挡板侧面中部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一挡板侧面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一挡板直角边一侧与载车台铰接;所述底座下侧的地面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为凹槽结构,且轨道为平行的两条,两条轨道之间距离等于两个第一主动轮或两个第一从动轮之间距离,在需要停放升降载车组件的位置的轨道处设有刹车系统;所述停车组件包括两个主受力架、四个次受力架和停车台,所述两个主受力架和四个次受力架呈矩形阵列分布,两个主受力架位于中部,四个次受力架位于两侧,且两个主受力架之间的距离为停车台纵向长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之间的距离停车台的横向宽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均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且高出地平面四米高度,分别在高出水平面两米高度和四米高度主受力架和次受力架之间设有停车台,每个停车台在靠近主受力架一侧设有第三平移电机,所述停车台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通道,在停车台靠近主受力架一端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三主动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前面的第三主动轮与固定在主受力架上的第三平移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停车台靠近次受力架一端的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三从动轮,所述运车板为底部凸起板结构,前后两边缘刚好能够使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通过,运车板左侧上面焊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为板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泊车系统包括升降载车组件、停车组件和运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载车组件包括底座、升降油缸、第一摆动油缸、第二摆动油缸和载车板,停车组件包括主受力架、次受力架和停车台,具体的,所述底座底部右端两侧设有第一从动轮,底座底部左端两侧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平移电机三角带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上方,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部的底座上设有支柱,所述第一主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一缓冲件,第一从动轮上部支柱的顶端设有第二缓冲件,支柱中部开设有第一铰接点,升降油缸底部通过铰接与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油缸远离第一铰接点一端下侧设有定位板,第一摆动油缸上端与定位板铰接,所述第一摆动油缸底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底座铰接连接,第二铰接节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右下方,当第一摆动油缸伸出,第一升降油缸位于竖直方向时,第一摆动油缸和第一升降油缸之间存在夹角;所述载车台中间下凹,形成运车板通道,在载车台下凹的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最左侧的第二主动轮与固定在载车台上的第二平移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载车台下凹的另一侧壁内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从动轮,载车台左端两侧设有第一载车固定件,第一载车固定件与左侧的升降油缸顶端铰接,载车台右端两侧设有第二载车固定板,第二载车固定件与右侧的升降油缸铰接,第二载车固定件通过中部的铰接点与第二摆动油缸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与第一挡板侧面中部的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一挡板侧面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一挡板直角边一侧与载车台铰接;所述底座下侧的地面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为凹槽结构,且轨道为平行的两条,两条轨道之间距离等于两个第一主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霞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