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520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水泥底板层、减震层、防水层和水泥面板层,减震层位于水泥底板层的顶部,防水层设置在减震层与水泥面板层之间,减震层包括上减震板、下减震板、锯齿状的减震支撑架和吸震泡沫,减震支撑架位于上减震板与下减震板之间,吸震泡沫填充在减震支撑架与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水泥面板层的上表面开设有气液流通孔,水泥面板层的内部设有通风水槽,每个通风水槽分别与每列气液流通孔中的所有气液流通孔相连通,通风水槽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圆弧形状,通风水槽下方的水泥面板层部位为密封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隔热降温,节约能源,抗冲击性和抗震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节能建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使建筑的楼顶实现隔热和降温,通常的做法是在楼顶增设一些隔热和降温设备,但是其使用成本高,浪费能源,同时现有的楼顶建筑的抗冲击性和抗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隔热节能、抗冲击性和抗震性能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包括水泥底板层、减震层、防水层和水泥面板层,所述减震层位于水泥底板层的顶部,所述防水层设置在减震层与水泥面板层之间,所述减震层包括直板状的上减震板、直板状的下减震板、锯齿状的减震支撑架和吸震泡沫,所述下减震板位于水泥底板层的顶部,所述上减震板位于防水层的底部,所述减震支撑架位于上减震板与下减震板之间,所述吸震泡沫填充在减震支撑架与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水泥面板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列间隔排布的且用于供气体和雨水流通的气液流通孔,所述水泥面板层的内部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且位于每列气液流通孔下方的通风水槽,每个通风水槽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底板层(1)、减震层(2)、防水层(3)和水泥面板层(4),所述减震层(2)位于水泥底板层(1)的顶部,所述防水层(3)设置在减震层(2)与水泥面板层(4)之间,所述减震层(2)包括直板状的上减震板(21)、直板状的下减震板(22)、锯齿状的减震支撑架(23)和吸震泡沫(24),所述下减震板(22)位于水泥底板层(1)的顶部,所述上减震板(21)位于防水层(3)的底部,所述减震支撑架(23)位于上减震板(21)与下减震板(22)之间,所述吸震泡沫(24)填充在减震支撑架(23)与上减震板(21)和下减震板(2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水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节能的楼顶减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底板层(1)、减震层(2)、防水层(3)和水泥面板层(4),所述减震层(2)位于水泥底板层(1)的顶部,所述防水层(3)设置在减震层(2)与水泥面板层(4)之间,所述减震层(2)包括直板状的上减震板(21)、直板状的下减震板(22)、锯齿状的减震支撑架(23)和吸震泡沫(24),所述下减震板(22)位于水泥底板层(1)的顶部,所述上减震板(21)位于防水层(3)的底部,所述减震支撑架(23)位于上减震板(21)与下减震板(22)之间,所述吸震泡沫(24)填充在减震支撑架(23)与上减震板(21)和下减震板(2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水泥面板层(4)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列间隔排布的且用于供气体和雨水流通的气液流通孔(41),所述水泥面板层(4)的内部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且位于每列气液流通孔(41)下方的通风水槽(42),每个通风水槽(42)分别与每列气液流通孔(41)中的所有气液流通孔(41)相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健军黎家瑜何晓敏庾惠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