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锈膜覆膜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14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锈膜覆膜辊,第一覆膜辊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柱状凸起,第一柱状凸起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覆膜辊的端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外边缘的部分设有橡胶密封垫,第一柱状凸起与位于第二覆膜辊一端内部的柱状凹槽相卡接,转动杆的端部设有的环形凸起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环形滑轨的上端部与热空气进气管贯穿连接,环形滑轨的下端口与转动杆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环形凸起与转动杆内设有柱状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覆膜辊拼接而成,从而可直接通过增加第二覆膜辊的数量来增加覆膜辊的长度,使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金属物体表面防锈膜的覆膜;热空气从微孔内喷出,不仅可以将防锈膜向下冲压,使得防锈膜与金属物品表面的贴合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锈膜覆膜辊
本技术涉及防锈膜覆膜辊
,具体为一种防锈膜覆膜辊。
技术介绍
防锈膜是气相防锈塑料薄膜的简称,是基于高分子材料与VCI气相防锈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新一代创新高科技产品。将被防锈金属物品用防锈膜(也可以制作成各种塑料袋形状)包装密封后,膜体内含有的VCI开始升华挥发出防锈气体因子,扩散渗透至被防锈物品表面并吸附其上,形成单分子厚的致密保护膜层,隔绝诱发锈蚀的各种因素与被防锈物品表面的接触,从而有效防止锈蚀的产生。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通常采用覆膜辊将防锈膜滚压在金属物品的表面,这种滚压的方式不仅使得防锈膜粘贴效率更好,且密封性更好,但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对于不同尺寸的金属物件进行滚压时,需要采用不同尺寸的覆膜辊,现有技术中采用更换覆膜辊的方式,不仅需要准备各种型号尺寸的覆膜辊,且更换时由于覆膜辊质量较重,更换很不方便;2.在覆膜辊进行滚压过程中,由于金属表面温度较低,常常导致一次滚压过后防锈膜与金属物体表面的贴合性不好,有少许气泡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锈膜覆膜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锈膜覆膜辊,包括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所述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的表面均设有微孔,所述第一覆膜辊的一端与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覆膜辊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柱状凸起,所述第一柱状凸起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覆膜辊的端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外边缘的部分设有橡胶密封垫,所述第一柱状凸起与位于第二覆膜辊一端内部的柱状凹槽相卡接,所述第二覆膜辊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柱状凸起,所述第二柱状凸起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杆的端部设有的环形凸起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环形滑轨的上端部与热空气进气管贯穿连接,所述环形滑轨的下端口与转动杆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凸起与转动杆内设有柱状通孔。优选的,所述微孔在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的表面绕第一覆膜辊的中心轴线呈等距环形排列,且所述微孔的内部直径大于微孔的外部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一柱状凸起的外径与柱状凹槽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柱状凸起的长度与柱状凹槽的深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柱状凸起与所述第二柱状凸起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柱状凸起与所述第二柱状凸起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覆膜辊的数目为两组,所述第二覆膜辊的数目不少于三组,且所述第二覆膜辊位于间隔设置的第一覆膜辊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的覆膜辊由第一覆膜辊与第二覆膜辊拼接而成,从而可直接通过增加第二覆膜辊的数量来增加覆膜辊的长度,使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金属物体表面防锈膜的覆膜;2.本技术中的第一覆膜辊与第二覆膜辊上均设有微孔,从传动杆进入覆膜辊内的热空气从微孔内喷出,不仅可以将防锈膜向下冲压,使得防锈膜与金属物品表面的贴合性更好,还可以防止防锈膜粘附在覆膜辊的表面,从而避免产生褶皱或气泡。3.位于转动杆端部的环形凸起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使得转动杆可在进行360度旋转的同时,而不会使得热空气进气管发生缠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覆膜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覆膜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形凸起与环形滑轨的连接状态图;图5第一覆膜辊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第一覆膜辊、2第二覆膜辊、3微孔、4转动杆、41环形凸起、42柱状通孔、5环形滑轨、6热空气进气管、7环形密封圈、8橡胶密封垫、9柱状凹槽、10第二柱状凸起、11第一柱状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锈膜覆膜辊,包括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的表面均设有微孔3,微孔3在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的表面绕第一覆膜辊1的中心轴线呈等距环形排列,且微孔3的内部直径大于微孔3的外部直径,第一覆膜辊1的数目为两组,第二覆膜辊2的数目不少于三组,且第二覆膜辊2位于间隔设置的第一覆膜辊1之间,本技术中第二覆膜辊2的数目为五组(图中未全部画出),第一覆膜辊1的一端与转动杆4活动连接,第一覆膜辊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柱状凸起11,第一柱状凸起11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覆膜辊1的端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11外边缘的部分设有橡胶密封垫8,第一柱状凸起11与位于第二覆膜辊2一端内部的柱状凹槽9相卡接,第一柱状凸起11的外径与柱状凹槽9的内径相等,且第一柱状凸起11的长度与柱状凹槽9的深度相等,第二覆膜辊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柱状凸起10,第二柱状凸起10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柱状凸起11与第二柱状凸起10的直径相等,且第一柱状凸起11与第二柱状凸起10的长度相等,转动杆4的端部设有的环形凸起41与环形滑轨5滑动连接,环形滑轨5的上端部与热空气进气管6贯穿连接,环形滑轨5的下端口与转动杆4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7,环形凸起41与转动杆4内设有柱状通孔42。工作原理: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时,从热空气进气管6经过转动杆4的内部进入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内部的热空气从微孔3中喷射而出,喷出的热空气一方面可以将防锈膜向下冲压,使得防锈膜与金属物品表面的贴合性更好,还可以防止防锈膜粘附在覆膜辊的表面,从而避免产生褶皱或气泡;若需要改变覆膜辊的长度,可在第一覆膜辊1之间增加第二覆膜辊2的数目,从而使其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金属物品表面的覆膜,且这种可拆卸式的覆膜辊在运输及搬运方面更加省力,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锈膜覆膜辊,包括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的表面均设有微孔(3),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一端与转动杆(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柱状凸起(11),所述第一柱状凸起(1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端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11)外边缘的部分设有橡胶密封垫(8),所述第一柱状凸起(11)与位于第二覆膜辊(2)一端内部的柱状凹槽(9)相卡接,所述第二覆膜辊(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柱状凸起(10),所述第二柱状凸起(1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杆(4)的端部设有的环形凸起(41)与环形滑轨(5)滑动连接,所述环形滑轨(5)的上端部与热空气进气管(6)贯穿连接,所述环形滑轨(5)的下端口与转动杆(4)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7),所述环形凸起(41)与转动杆(4)内设有柱状通孔(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锈膜覆膜辊,包括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辊(1)和第二覆膜辊(2)的表面均设有微孔(3),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一端与转动杆(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柱状凸起(11),所述第一柱状凸起(1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覆膜辊(1)的端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11)外边缘的部分设有橡胶密封垫(8),所述第一柱状凸起(11)与位于第二覆膜辊(2)一端内部的柱状凹槽(9)相卡接,所述第二覆膜辊(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柱状凸起(10),所述第二柱状凸起(1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杆(4)的端部设有的环形凸起(41)与环形滑轨(5)滑动连接,所述环形滑轨(5)的上端部与热空气进气管(6)贯穿连接,所述环形滑轨(5)的下端口与转动杆(4)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7),所述环形凸起(41)与转动杆(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昌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