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81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外壳、PCB板和传输接口,传输接口与PCB板相电连接,传输接口分为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两组,外壳上开设有容置槽,传输接口与外壳之间转动连接,传输接口相对外壳旋转后可缩入容置槽或伸出容置槽;充电接口为A型USB公头和/或USB Type‑C公头,供电接口为Lightning公头和USB Type‑C公头或Lightning公头和MicroUSB公头;在需要对移动电源充电或需要使用移动电源对其他电子产品供电时,可将旋转传输接口以从外壳中伸出便于与外部接口相连接,而不需要额外的数据线辅助连接,在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其他电子产品供电或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不需要使用时,旋转传输接口以缩入隐藏在外壳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如公告号为CN206727930U的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文本,其公开了一种带WIFI功能的太阳能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电路功能板和发射线圈,电路功能板上设有主控芯片以及无线充电模块,具有无线充电功能能的电子产品靠近发射线圈后,发射线圈与电子产品内部的充电线圈可相互感应实现隔空传输电能,但是相对于导体连接传输电能而言,转换效率比较低,且传输速率低。如公告号为CN207339367U的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文本,其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装置,包括可拆卸式相互扣合固定连接的充电器和移动电源;充电器上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电源触点;移动电源上设有供凸台插接的凹槽,凹槽内设有电源顶针,凸台插入凹槽后,电源顶针可与与电源触点相接触构成电连接。该方案中为移动电源充电过程中需要先将充电器从移动电源上拆卸下来,然后使凸台与凹槽相对接,操作比较复杂;在对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供电时,仍然需要使用USB数据线将数码产品的充电接口与移动电源的供电接口相电连接,在不使用USB数据线的情况下无法为电子产品供电,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无线”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可以解决现有在不使用数据线的情况下无法对电子产品进行供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外壳、PCB板和传输接口,传输接口与PCB板相电连接,传输接口分为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两组,外壳上开设有容置槽,传输接口与外壳之间转动连接,传输接口相对外壳旋转后可缩入容置槽或伸出容置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接口与容置槽的内侧壁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的旋转平面与容置槽的底面相垂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包括开设于所示外壳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充电接口与第一容置腔内壁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的旋转平面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壁相平行,充电接口旋转后可缩入容置腔或伸出第一容置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PCB板相电连接,所述容置槽内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电接口与容置槽的内壁相转动连接,供电接口的旋转平面与容置槽的底面相垂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包括开设于所示外壳上的第二容置腔,所述供电接口与第二容置腔内部相转动连接,供电接口的旋转平面与第二容置腔的内壁相平行,供电接口旋转后可缩入第二容置腔或伸出第二容置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电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PCB板相电连接,所述容置槽内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第二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所述供电接口位于外壳设有所述容置槽的一面的中心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接口为A型USB公头和/或USBType-C公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电接口为Lightning公头和MicroUSB公头或Lightning公头和USBType-C公头。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需要对移动电源充电或需要使用移动电源对其他电子产品供电时,可将旋转传输接口以从外壳中伸出便于与外部接口相连接,而不需要额外的数据线辅助连接,在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其他电子产品供电或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不需要使用时,旋转传输接口以缩入隐藏在外壳内,便于保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外壳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传输接口翻转伸出容置槽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体现第一转轴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体现第二转轴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中体现MicroUSB-Lightning二合一公头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体现第一容置腔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中体现充电接口旋转伸出第一容置腔后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3中体现第二容置槽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3中体现供电接口旋转伸出第二容置槽后的状态示意图。其中,1、外壳;11、容置槽;111、第一容置腔;112、第二容置腔;12、第一转轴;13、第一通孔;14、第二转轴;15、第二通孔2、PCB板;3、传输接口;31、充电接口;32、供电接口;321、MicroUSB-Lightning二合一公头;4、导线;5、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综合图1和图2,包括外壳1、电池5、PCB板2和传输接口3,电池5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PCB板2与电池5相电连接;传输接口3与PCB板2相电连接,传输接口3分为充电接口31和供电接口32两组,外壳1其中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容置槽11,传输接口3与外壳1之间转动连接,结合图3,传输接口3相对外壳1旋转后可缩入容置槽11或伸出容置槽11。如图4所示,容置槽1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的中心轴线与容置槽11的底面相平行,充电接口31与第二转轴14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31与容置槽1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2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31的旋转平面与容置槽11的底面相垂直。充电接口31通过导线4与PCB板2相电连接,容置槽11内壁上开设有供导线4穿过的第一通孔13。如图5所示,容置槽1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中心轴线与容置槽11的底面相平行,供电接口32与第二转轴14相转动连接;供电接口32与容置槽1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4相转动连接,供电接口32的旋转平面与容置槽11的底面相垂直。供电接口32通过导线4与PCB板2相电连接,容置槽11内壁上开设有供导线4穿过的第二通孔15。优选地,供电接口32位于外壳1设有容置槽11的侧面的中心位置,在充电过程中,容置槽11开口朝上,供电接口32翻转伸出容置槽11且竖直朝上,电子产品与供电接口32相连接后可更稳定地保持与移动电源相连接,移动电源的两端受力更平衡。充电接口31为A型USB公头或USBType-C公头,优选采用A型USB公头,也可以是A型USB公头和USBUSBType-C公头相组合。供电接口32为Lightning公头或MicroUSB公头,也可以是Lightning公头和MicroUSB公头相组合或Lightning公头和USBType-C公头相组合,若为组合形式,Lightning公头和USBType-C公头或Lightning公头和MicroUSB公头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14与容置槽11内壁相转动连接,也可相互优选地,Lightning公头和USBType-C公头通过同一个第二转轴14相互串连。供电接口32还可以是MicroUSB-Lightning二合一公头321,MicroUSB-Lightning二合一公头321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金手指(导体),用于供Lightn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PCB板(2)和传输接口(3),传输接口(3)与PCB板(2)相电连接,传输接口(3)分为充电接口(31)和供电接口(32)两组,其特征是:外壳(1)上开设有容置槽(11),传输接口(3)与外壳(1)之间转动连接,传输接口(3)相对外壳(1)旋转后可缩入容置槽(11)或伸出容置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PCB板(2)和传输接口(3),传输接口(3)与PCB板(2)相电连接,传输接口(3)分为充电接口(31)和供电接口(32)两组,其特征是:外壳(1)上开设有容置槽(11),传输接口(3)与外壳(1)之间转动连接,传输接口(3)相对外壳(1)旋转后可缩入容置槽(11)或伸出容置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充电接口(31)与容置槽(11)的内侧壁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31)的旋转平面与容置槽(11)的底面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容置槽(11)包括开设于所示外壳(1)上的第一容置腔(111),所述充电接口(31)与第一容置腔(111)内壁相转动连接,充电接口(31)的旋转平面与第一容置腔(111)的内壁相平行,充电接口(31)旋转后可缩入容置腔或伸出第一容置腔(11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充电接口(31)通过导线(4)与所述PCB板(2)相电连接,所述容置槽(11)内壁上开设有供导线(4)穿过的第一通孔(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供电接口(32)与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房顶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