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708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包括开设有多个升气孔的塔板、设置在塔板上的对应每个升气孔的位置处安装的喷射罩及多个分别与每个升气孔连通设置的位于喷射罩内腔的升气管;喷射罩的底端与塔板之间留有底隙;升气管的上下两端为敞口结构,升气管的底端与升气孔的边缘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尤其适合在吸收过程中要求气液接触时间较长的工艺系统中使用,具有高效率低压降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化工塔器内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关吸收过程中的气液连续接触传质的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等生产中,经常使用吸收的方法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吸收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用吸收剂将气体中的可溶成分溶解在液相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保留在气相中,达到分离的目的。混合气体利用吸收剂的分离一般在吸收塔中进行,其中板式塔被广泛应用。板式塔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从传统塔板,如泡罩、浮阀、筛板等,到出现垂直筛板喷射型塔板,塔板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塔板的处理能力小、效率低、而且压降大,能耗高,而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垂直筛板New-VST、立体连续传质塔板LLCT以及在LLCT基础上研发的喷射型塔板等,其处理能力、效率、操作弹性、抗堵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在吸收单元的板式塔中,不管用什么气液接触传质件,都要设法实现高液层下操作,以提供给气液两相足够的接触时间,实现可溶气体的溶解和与不可溶气体的分离,但是高液层下,塔板阻力降必定增大,寻找气液接触时间足够长、而板压降相对较低,且分离效率高的气液接触传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包括开设有多个升气孔(1)的塔板(2)及设置在所述塔板(2)上的对应每个所述升气孔(1)的位置处安装的喷射罩(3);所述喷射罩(3)的底端与所述塔板(2)之间留有底隙(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升气孔(1)连通设置的位于所述喷射罩(3)内腔且与所述喷射罩之间留有空隙的升气管(5),所述升气管(5)为圆台形结构,其上下两端敞口,其上端面内径小于其下端面内径,所述升气管(5)的底端与所述升气孔(1)的边缘无缝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包括开设有多个升气孔(1)的塔板(2)及设置在所述塔板(2)上的对应每个所述升气孔(1)的位置处安装的喷射罩(3);所述喷射罩(3)的底端与所述塔板(2)之间留有底隙(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升气孔(1)连通设置的位于所述喷射罩(3)内腔且与所述喷射罩之间留有空隙的升气管(5),所述升气管(5)为圆台形结构,其上下两端敞口,其上端面内径小于其下端面内径,所述升气管(5)的底端与所述升气孔(1)的边缘无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管(5)的下端面内径比上端面内径长10-50mm,所述升气管(5)的下端面内径与所述升气孔(1)的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持液量喷射型吸收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管(5)的顶端还连接有圆柱环形结构的第二升气管(6),所述第二升气管(6)的底端边缘与所述升气管(5)的顶端边缘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红果杨敬辉杜佩衡杨振李蓓陈学青张继军郑献军李忠鞘王静洁寇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衡创工大现代塔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