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性荣专利>正文

水孔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69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开了一种水孔盖结构,该水孔盖由二本体枢设而成,当第二本体位移至第一位置时,该排水盖呈开放状,外界的水可经由水孔盖排出。当第二本体位移至第二位置时,该水孔盖呈封闭状,排水管内的害虫即无法由水孔盖的排水孔爬出,有效的维护了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且因该排水管内的臭气也无法由水孔盖的排水孔排出,使空气不致受到污染,相当好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孔盖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孔盖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选择性地将排水孔封闭的水孔盖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参照附件一公告编号第416451号「落水口底盘结构」专利案,其于底盘集水区3中央设有一落水口4,该底盘落水口4处周缘形成有一凹环槽5,其凹环槽5可提供各式水孔盖2、7、8、9依需求作置换。该些水孔盖2、7、8、9虽可依需求来置换,然该些水孔盖2、7、8、9上的排水孔洞并无法封闭而始终呈开放状。如此排水管内的害虫即可由水孔盖2、7、8、9的排水孔洞爬出于外,造成环境的污染。且该排水管内的臭气亦会由水孔盖2、7、8、9的排水孔洞排出,使空气品质恶化,并不好用、实用。上述现有结构所衍生的种种缺失,实有加以研发改良的必要。因此,本专利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艺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地将排水孔封闭的水孔盖结构,以解决由于现有水孔盖上的排水孔洞并无法封闭而始终呈开放状,造成排水管内的害虫即可由水孔盖的排水孔洞爬出于外,造成环境的污染。且该排水管内的臭气亦会由水孔盖的排水孔洞排出,使空气品质恶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水孔盖结构,其包括有:一个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可装设于落水口的基座内,该第一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一个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枢设于第一本体,该第二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该第二本体可与第一本体产生相对的枢摆,使该第二本体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些排水孔系呈开放状,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些排水孔系呈封闭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前述的该第一本体设有一枢部,该第二本体设有一卡部,该卡部可结合于该枢部。前述的该枢部的一端形成斜锥状。前述的该第一本体的设有一抵靠部。前述的第二本体的排水孔系对应于第一本体的排水孔。前述的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二本体之排水孔系呈重叠状。前述的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二本体之排水孔系呈非重叠状。前述的第一本体设有一孔,可将一螺栓穿入孔内并螺设于基座,俾使水孔盖得以更稳固地结合于基座。前述的第一本体设有数个卡孔,该卡孔系供设于第二本体上的卡块容置,俾使第二本体得以枢设于第一本体。前述的卡块可于卡孔内滑动。前述的第二本体设有一拨片,该拨片系凸露于第一本体的排水孔外,而可供使用者拨动。前述的第二本体的拨片系设于排水孔的一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孔盖结构,该水孔盖由二本体枢设而成,当第二本体位移至第一位置时,该排水盖呈开放状,外界的水可经由水孔盖排出。当第二本体位移至第二位置时,该水孔盖呈封闭状,排水管内的害虫即无法由水孔盖的排水孔爬出于外,有效的维护了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且因该排水管内的臭气亦无法由水孔盖的排水孔排出,使空气不致受到污染,相当好用、实用,实为一极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的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视图,表示水孔盖呈开放状;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表示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侧剖视图,表示水孔盖呈封闭状;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表示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侧剖视图,表示水孔盖呈开放状;-->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表示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另一侧剖视图,表示水孔盖呈封闭状;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表示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就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功能,加以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水孔盖10包括有一第一本体20及一枢设于第一本体20的第二本体30。该第一本体20设于落水口的基座40内,同时参照图3,该第一本体20的中央设有一枢部21及一抵靠部22,该第一本体20设有数个环绕于枢部21的排水孔23。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枢部21的一端形成斜锥状。该第二本体30的中央设有一卡部31,该卡部31可结合于第一本体20的枢部21,使该第二本体30枢设于第一本体20。该第二本体30并设有数个环绕于卡部31的排水孔32。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对应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参照图3及图4,当使用者有排水需求时,可将第二本体30拨转至第一位置,此时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重叠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而使水孔盖10形成开放状,俾使外界的水可经由水孔盖10排出。参照图5及图6,当使用者没有排水需求时,可将第二本体30拨转至第二位置,此时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不再重叠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而相互将排水孔23、32盖合,使水孔盖10形成封闭状。如此,排水管内的害虫即无法由水孔盖10的排水孔23、32爬出于外,有效的维护了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且因该水孔盖10已呈封闭状,故该排水管内的臭气无法由水孔盖10排出,使空气不致受到污染,相当好用、实用。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该第一本体20的中央设有一孔24,可将一螺栓25穿入孔24内并螺设于基座40,使水孔盖10得以更稳固地结合于基座40。图8及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该第一本体20设有数个卡孔26,该卡孔26供设于第二本体30上的卡块33容置,且该卡块33可于卡孔26内滑动,使第二本体30得以枢设于第一本体20。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一侧更设有一拨片34,该拨片34凸露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外,而可供使用者拨动。参照图9及图10,当使用者有排水需求时,可拨动第二本体30的拨片34,使-->第二本体30位移至第一位置,此时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重叠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而使水孔盖10形成开放状,使外界的水可经由水孔盖10排出。参照第图11及第图12,当使用者没有排水需求时,可拨动第二本体30的拨片34,使第二本体30拨转至第二位置,此时该第二本体30的排水孔32不再重叠于第一本体20的排水孔23,而相互将排水孔23、32盖合,使水孔盖10形成封闭状。如此,排水管内的害虫即无法由水孔盖10的排水孔23、32爬出于外,有效的维护了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且因该水孔盖10已呈封闭状,故该排水管内的臭气也无法由水孔盖10排出,使空气不致受到污染,相当好用、实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孔盖结构,其包括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体装设于落水口的基座内,该第一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所述的第二本体枢设于第一本体,该第二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产生相对的枢摆,使该第二 本体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些排水孔呈开放状,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些排水孔呈封闭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孔盖结构,其包括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体装设于落水口的基座内,该第一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所述的第二本体枢设于第一本体,该第二本体设有数个排水孔;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产生相对的枢摆,使该第二本体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些排水孔呈开放状,该第二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些排水孔呈封闭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孔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设有一枢部,该第二本体设有一结合于该枢部的卡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孔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部的一端形成斜锥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孔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的设有一抵靠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孔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的排水孔对应于第一本体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性荣陈嘉祥洪浩伦
申请(专利权)人:洪性荣陈嘉祥洪浩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