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集水接头和具有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653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管座容纳部,管座容纳部从接头主体的侧部一体地伸出;以及支管座,支管座容纳在管座容纳部中,并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插口,支管插口平行配置在支管座收容部内且都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连通。该管式集水接头可将排水支管平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污水的流动性能并且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在不同方向或不同高度上连接其它的排水管道,提高了适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和具有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其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用、特别是民用废水、污水、雨水的集水排水系统中。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用、特别是民用废水、污水、雨水的集水排水系统中,往往有多个排水管道同时汇集到一个直径较大的管道中,这些排水管道可能包括来自于建筑物的管道、也包括来自于污水井盖系统的管道。图1表示传统集水排水系统的管路敷设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通常为管式构造的集水接头100和支管102,支管102例如是连接至厨房、卫生间、洗衣机等的支管,其通过地下连接至集水接头。来自于建筑物101的多个支管102的污水、以及来自于污水结构103的污水汇集到该集水接头100中,因此集水接头100也称作集水箱;又因为其设置在室外,因此也称作室外集水箱。汇集在该集水接头100中的污水再通过排水管104流到主排水管105中,最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上述集水排水系统中,由于集水接头100的直径有限,设置在其上的用于连接多个支管102的插口数受到限制,为此,在进入集水接头100之前,需要通过使用集流接头106将多个支管102汇集在一起,从而减少进入集水接头100的支管数量。上述传统的集水排水系统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首先,在施工时需要预先连接管接头,由于管接头的存在改变了某些支管的敷设角度,可能需要使某些支管倾斜地进入建筑物的地下,这样就相应地增加了施工时间和施工难度;由于管接头的存在,阻碍了水的流畅流动,使水的流动性能变差;维护管理耗费劳动力,难以向管道内插入清扫器具或检查器具;增加了补-->充管接头的成本。另外,插入管接头也占用了建筑物101和PVC树脂(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集水接头100之间的距离;由于支管的位置不规则,翻掘时难以分清支管的位置,容易造成支管损坏;而且,如果根据支管插口数或口径的不同,做成能够连接多个支管的集水接头,则存在需要增加集水接头品种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和其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其可将排水支管平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污水的流动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在不同方向或不同高度上连接其它的排水管道,提高了适应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可使包括该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容易检查、清扫和疏通。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管座容纳部,所述管座容纳部从所述接头主体的侧部一体地伸出;以及支管座,所述支管座容纳在所述管座容纳部中,并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插口,所述支管插口平行配置在所述支管座收容部内且都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连通。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在所述支管座面向所述接头主体的一侧、在各个支管插口之间设有肋。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所述支管插口具有不同的内径。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所述接头主体侧部还设有侧向延伸的管接口,所述管接口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管座容纳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或者相互垂直。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所述接头主体的下部一体地设有排水管接口,该排水管接口的管径比该接头主体的管径更小。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所述管接口的下部位于所述支管座的下部之-->下。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支管插口上设有橡胶环。在上述管式集水接头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支管插口上设有橡胶环和穿过支管插口内部的滑动接头,而且所述滑动接头通过所述橡胶环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支管插口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排水集水装置,包括:上述管式集水接头,所述管式集水接头的接头主体具有上部开口端和下部开口端;第一立管,所述第一立管的一端安装至所述上部开口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立管的另一端的盖单元;以及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具有向上方开口的立管接口、和至少一个的排水管接口,所述立管接口连接在所述下部开口端。在上述排水集水装置中,还包括管适配器,所述管适配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上部开口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管,其中所述第一立管的外径和上部开口端的内径不同。在上述排水集水装置中,还包括第二立管,所述第二立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部开口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集水组件的立管接口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的至少一端开口;支管座,所述支管座从所述接头主体的侧部一体地伸出并包括至少两个支管插口,所述支管插口平行配置在所述支管座内且分别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连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式集水接头和集水排水装置,不再需要传统技术中的管接头(集流接头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污水的流动性能,维护管理方便,降低了施工和维修成本,节省空间。另外,即使在支管插口数或口径的差异多样化的情况下,也不增加排水组件的品种数。进而,由于能够对齐支管的高度,因此,翻掘时容易分清配管位置,不会损坏排水支管,维护性能好。另外,由于能够将排水支管在较高的位置上进行配管,因此,易于通过下游侧的配管取得下降的坡度。进一步地,即使支管的室外侧的前端不齐,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尤其,在具有滑动接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接大径插口之后连接小径插口。而且,在接头主体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模具或喷射成形机小型化,并能够防止逆流。-->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清楚。图1表示传统集水排水系统的管路敷设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管式集水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A表示包括图2所示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排水集水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图2C表示图2B的主视图;图2D表示图2C的右视图;图2E表示图2C的局部剖视图;图2F表示图2C的俯视图;图2G表示沿2C中的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2A’表示包括图2所示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排水集水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图2C’表示图2B’的主视图;图2D’表示图2C’的右视图;图2E’表示图2C’的局部剖视图;图2F’表示图2C’的俯视图;图2G’表示沿2C’中的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2A”表示包括图2所示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排水集水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图2C”表示图2B”的主视图;图2D”表示图2C”的右视图;图2E”表示图2C”的局部剖视图;图2F”表示图2C”的俯视图;图2G”表示沿2C”中的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管式集水接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3A表示图3所示管式集水接头的接头主体和管座容纳部的立体图;图3B表示图3A的主视图;图3C表示图3B的俯视图;图3D表示图3B的右视图;图3A’表示包括图3所示管式集水接头的集水排水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3B’表示图3A’所示的排水集水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C’表示图3B’的主视图;图3D’表示图3C’的右视图;图3E’表示图3C’的俯视图;图3F’表示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    管座容纳部,所述管座容纳部从所述接头主体的侧部一体地伸出;以及    支管座,所述支管座容纳在所述管座容纳部中,并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插口,所述支管插口平行配置在所述支管座收容部内且都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集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管座容纳部,所述管座容纳部从所述接头主体的侧部一体地伸出;以及支管座,所述支管座容纳在所述管座容纳部中,并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插口,所述支管插口平行配置在所述支管座收容部内且都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在所述支管座面向所述接头主体的一侧、在各个支管插口之间设有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支管插口具有不同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接头主体侧部还设有侧向延伸的排水管接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排水管接口的下部位于所述支管座的下部之下。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排水管接口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管座容纳部的延伸方向相反。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排水管接口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管座容纳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8、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式集水接头,其中所述接头主体的下部一体地设有排水管接口,该排水管接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政之日野博圆谷昭博
申请(专利权)人:安隆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