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SC适配器及智能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52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SC适配器及智能托盘,包括适配器本体、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导向销,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槽道,所述本体带有槽道的一侧设置有中空凸台;所述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设置在中空凸台内,接触配合形成回路,并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开关信号;所述导向销包括限位端和作用端,所述限位端设置在槽道内,所述作用端接近或者接触第一簧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靠性高、成本低;实现了对托盘端口的智能化管理,有效实现了连接器插拔以及没有插到位的实时告警、故障端口快速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SC适配器及智能托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SC适配器及智能托盘,属于通信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SC适配器一般均为只传输光信号,不具备智能管理和故障智能分析的功能,随着全光网络的发展,已经凸显出管理难、扩容难、维护难,缺乏故障分析,信号诊断等功能,管理和维护全部依赖人工,存在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SC适配器,它外形结构尺寸为标准SC适配器,与传统SC适配器一致。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传统光纤采用纸质标签管理,容易出现混乱,出现故障时需人工查找,工作效率比较低,花费维护人员的大量的工作时间;2、对适配器连接器插入和拔出时状态不可控,没有告警信号功能,使得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设备间的跳接不能够方便的完成。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SC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导向销,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槽道,所述本体带有槽道的一侧设置有中空凸台,所述中空凸台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设置在中空凸台内,接触配合形成回路,并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开关信号;所述导向销包括限位端和作用端,所述限位端设置在槽道内,所述作用端接近或者接触第一簧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簧片包括条形插片,所述条形插片的两端延伸出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条形插片的上方还延伸出条形第一触角;所述第二簧片包括接触头,接触头延伸出第二触角,接触头的位置在条形插片和第一侧边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空凸台内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条形插片与第一折边由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侧边和第四侧边形成的角落,固定装置与第一侧边、第四侧边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均包括一个突出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插片、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均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端包括设置在滑槽中的左右限位装置和设置在滑槽外部的上下限位装置,当连接器接入适配器时,连接器带动左右限位装置移动,作用端将接触条形插片,使条形插片发生位移,从而实现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脱离。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边为圆弧设计,所述第二折边与设置在中空凸台内部的限位柱配合,防止条形插片形变过大。一种智能托盘,包括若干所述智能SC适配器,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接触;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路开关信号检测电路,每路开关信号检测电路对应一个适配器。本技术实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开关接触的方式实现了连接器与适配器、托盘的接触识别,可靠性高、成本低;实现了对托盘端口的智能化管理,有效实现了连接器插拔以及没有插到位的实时告警、故障端口快速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适配器本体和中空凸台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簧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簧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向销结构示意图。图6是适配器插入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带有本技术的托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智能SC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1,所述适配器本体1上带有槽道11的一侧设置有中空凸台2,中空凸台2包括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第三侧边23和第四侧边24,所述第一侧边21上设置有缺口25;还包括第一簧片3、第二簧片4和导向销5,所述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4接触配合形成回路,并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开关信号,所述导向销5的限位端51设置在槽道11内,作用端52接近或者接触第一簧片3。上述状态是适配器没有插入连接器7的情形,当有连接器7插入适配器时,连接器7接触到限位端51,从而带动导向销5整体向簧片方向移动,作用端52穿过缺口25带动第一簧片3发生位移,当连接器76到达适配器指定的位置时,实现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4脱离,两者脱离后,回路断开,开关信号消失。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对开关信号的检测判定适配器中是否有连接器7以及连接器7是否被正确安装。上述的方案仅仅给出了较为概括的实现方式,以下实施例中还将给出若干优化方案。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4接触配合形成回路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簧片3包括条形插片31,所述条形插片的两端延伸出第一折边32和第二折边33,条形插片31的上方还延伸出条形第一触角3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簧片3的材质需要使用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当条形插片31和第一触角34受到外力作用会相应地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条形插片31和第一触角34有自行恢复原状的能力。条形插片31与第一折边33由固定装置27固定在第一侧边21和第四侧边24形成的角落,固定装置27与第一侧边21、第四侧边24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空隙至少可以实现第一簧片3放入。第一簧片3放入空隙后,只能由外力向上移动,从而被被固定。与第一簧片3配合的第二簧片4包括接触头41,接触头41延伸出第二触角42,接触头41的位置在条形插片31和第一侧边21之间。第一触角34和第二触角42均有包括一个突出部340,突出部340的设计目的是方便第一触角34和第二触角42和电路板6紧密接触。推动第一簧片3产生位移的是导向销5,导向销5的限位端51包括设置在滑槽11中左右限位装置511和设置在滑槽11外部的上下限位装置512,左右限位装置511和上下限位装置512实现导向销5只能在滑槽11的范围移动,同时由于左右限位装置511设置在滑槽11中,当连接器7接入适配器时,连接器7将带动导向销5移动,导向销的作用端52将接触条形插片31,并使其发生位移,从而实现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4脱离。为了防止导向销5产生的作用力过大,第二折边33为圆弧设计,若导向销5产生的作用力过大,第二折边33将会受到设置在中空凸台内部的限位柱26的限制,不能继续产生形变,上述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因形变过大导致第一簧片3无法自行恢复原状。以上的设计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可以检测的开关信号,本设计通常与托盘8一起使用,所述托盘8上设置有电路板6与第一触角34、第二触角42接触。电路板6上设置有十二路开关信号检测电路,每路开关信号检测电路对应一个适配器。开关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连接器7是否插入到相应的适配器中,并将采集的开关信号反馈给主处理控制电路;当连接器7插头插入FC适配器中,第一簧片3和第二簧片4脱离,开关信号检测电路检测到开关断开。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附图和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均同样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SC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本体、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导向销,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槽道,所述本体带有槽道的一侧设置有中空凸台,所述中空凸台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设置在中空凸台内,接触配合形成回路,并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开关信号;所述导向销包括限位端和作用端,所述限位端设置在槽道内,所述作用端接近或者接触第一簧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SC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本体、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导向销,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槽道,所述本体带有槽道的一侧设置有中空凸台,所述中空凸台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设置在中空凸台内,接触配合形成回路,并可以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开关信号;所述导向销包括限位端和作用端,所述限位端设置在槽道内,所述作用端接近或者接触第一簧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SC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包括条形插片,所述条形插片的两端延伸出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条形插片的上方还延伸出条形第一触角;所述第二簧片包括接触头,接触头延伸出第二触角,接触头的位置在条形插片和第一侧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SC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凸台内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条形插片与第一折边由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侧边和第四侧边形成的角落,固定装置与第一侧边、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升奇吴体荣曾大庆黄玉军崔浩马芬杨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