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634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的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包括冷水机组和热交换器,所述冷水机组在热交换器的右侧,所述冷水机组的左侧连接有冷水出水口和循环水进水口,所述冷水出水口在循环水进水口的上端,所述冷水出水口的外壁套接有冷水出水管道,所述冷水出水管道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套接有气动阀门、压力控制阀门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壁连接有冷水进水口和循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道上利用压力控制阀、压力表和压力检测装置相互配合使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只能在小于额定的压力内运行,并有超压报警设定,达到实时监控反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为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但是,因现有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管路无过压泄压装置,工作时易出现热交换器损坏造成泄漏后,泄漏后的冷却液有金属离卫污染,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现有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管路无过压泄压装置,工作时易出现热交换器损坏造成泄漏后,泄漏后的冷却液有金属离卫污染,产生不良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包括冷水机组和热交换器,所述冷水机组在热交换器的右侧,所述冷水机组的左侧连接有冷水出水口和循环水进水口,所述冷水出水口在循环水进水口的上端,所述冷水出水口的外壁套接有冷水出水管道,所述冷水出水管道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套接有气动阀门、压力控制阀门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顶部连接有压力表,所述热交换器的右侧壁连接有冷水进水口和循环口,所述冷水进水口在循环口的上端,所述冷水进水口与冷水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循环口的外壁套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与循环水进水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左侧连接有换热器进口和换热器出口,所述换热器进口在换热器出口的上端,所述换热器进口的外壁套接有换热器进口管道和换热器出口管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检测模块、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内腔右侧顶部连接有远程报警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压力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压力控制阀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和远程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冷水出水管道、循环管道、换热器进口管道和换热器出口管道均通过卡箍分别与冷水出水口和冷水进水口、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口、换热器进口与换热器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冷水出水管道、循环管道、换热器进口管道和换热器出口管道均为PE软管。优选的,所述冷水机组的内腔涂覆有过氯乙烯防腐漆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管道上利用压力控制阀、压力表和压力检测装置相互配合使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只能在小于额定的压力内运行,并有超压报警设定,达到实时监控反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力检测装置剖视图。图中:1冷水机组、2冷水出水口、3循环水进水口、4冷水出水管道、5气动阀门、6压力控制阀门、7压力检测装置、8压力表、9热交换器、10冷水进水口、11循环口、12循环管道、13换热器进口、14换热器出口、15换热器进口管道、16换热器出口管道、17检测模块、18处理模块、19控制模块、20远程报警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包括冷水机组1和热交换器9,冷水机组1在热交换器9的右侧,冷水机组1的左侧连接有冷水出水口2和循环水进水口3,冷水出水口2在循环水进水口3的上端,冷水出水口2的外壁套接有冷水出水管道4,冷水出水管道4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套接有气动阀门5、压力控制阀门6和压力检测装置7,压力检测装置7的顶部连接有压力表8,热交换器9的右侧壁连接有冷水进水口10和循环口11,冷水进水口10在循环口11的上端,冷水进水口10与冷水出水管道4连接,循环口11的外壁套接有循环管道12,循环管道12与循环水进水口3连接,热交换器9的左侧连接有换热器进口13和换热器出口14,换热器进口13在换热器出口14的上端,换热器进口13的外壁套接有换热器进口管道15和换热器出口管道16,压力检测装置7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检测模块17、处理模块18和控制模块19,压力检测装置7的内腔右侧顶部连接有远程报警模块20,检测模块17与压力表8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9与压力控制阀门6电性连接,检测模块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处理模块18的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1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19和远程报警模块2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冷水出水管道4、循环管道12、换热器进口管道15和换热器出口管道16均通过卡箍分别与冷水出水口2和冷水进水口10、循环水进水口3和循环口11、换热器进口13与换热器出口14连接,冷水出水管道4、循环管道12、换热器进口管道15和换热器出口管道16均为PE软管,冷水机组1的内腔涂覆有过氯乙烯防腐漆层。工作原理:对压力检测装置7设定压力极限值,使用时,冷水机组1里的冷水经过冷水出水口2被抽到冷水出水管道4内,经过冷水出水管道4流到热交换器9内,与通过换热器进口管道15进入热交换器9内的热量进行换热后,通过循环口11流到循环管道12内,经过循环管道12流到冷水机组1内,压力表8检测冷水出水管道4内冷水的压力,压力表8将检测到的压力值传递给检测模块17,检测模块17将信号传递给处理模块18,处理模块18将检测到的压力值与设定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当小于设定值时,冷水直接流到热交换器9内,当大于设定值时,处理模块18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9和远程报警模块20,控制模块19调控冷水出水管道4内的压力值,使其小于设定值后流入热交换器9内,远程报警模块20将信号发送到远程警报接收装置上,达到实时监控反馈的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包括冷水机组(1)和热交换器(9),所述冷水机组(1)在热交换器(9)的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1)的左侧连接有冷水出水口(2)和循环水进水口(3),所述冷水出水口(2)在循环水进水口(3)的上端,所述冷水出水口(2)的外壁套接有冷水出水管道(4),所述冷水出水管道(4)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套接有气动阀门(5)、压力控制阀门(6)和压力检测装置(7),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的顶部连接有压力表(8),所述热交换器(9)的右侧壁连接有冷水进水口(10)和循环口(11),所述冷水进水口(10)在循环口(11)的上端,所述冷水进水口(10)与冷水出水管道(4)连接,所述循环口(11)的外壁套接有循环管道(12),所述循环管道(12)与循环水进水口(3)连接,所述热交换器(9)的左侧连接有换热器进口(13)和换热器出口(14),所述换热器进口(13)在换热器出口(14)的上端,所述换热器进口(13)的外壁套接有换热器进口管道(15)和换热器出口管道(16),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检测模块(17)、处理模块(18)和控制模块(19),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的内腔右侧顶部连接有远程报警模块(20),所述检测模块(17)与压力表(8)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9)与压力控制阀门(6)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模块(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处理模块(1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1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19)和远程报警模块(20)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LSZ3300多晶链式制绒机热交换器防过压损坏装置,包括冷水机组(1)和热交换器(9),所述冷水机组(1)在热交换器(9)的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1)的左侧连接有冷水出水口(2)和循环水进水口(3),所述冷水出水口(2)在循环水进水口(3)的上端,所述冷水出水口(2)的外壁套接有冷水出水管道(4),所述冷水出水管道(4)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套接有气动阀门(5)、压力控制阀门(6)和压力检测装置(7),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的顶部连接有压力表(8),所述热交换器(9)的右侧壁连接有冷水进水口(10)和循环口(11),所述冷水进水口(10)在循环口(11)的上端,所述冷水进水口(10)与冷水出水管道(4)连接,所述循环口(11)的外壁套接有循环管道(12),所述循环管道(12)与循环水进水口(3)连接,所述热交换器(9)的左侧连接有换热器进口(13)和换热器出口(14),所述换热器进口(13)在换热器出口(14)的上端,所述换热器进口(13)的外壁套接有换热器进口管道(15)和换热器出口管道(16),所述压力检测装置(7)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检测模块(17)、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四辉张军周道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