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8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埋设有一对U型钢筋,每个所述U型钢筋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柱端面,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埋设有纵筋,所述纵筋的一个端部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梁端面,其中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左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右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受力性能好,抗震性能好,传力路径合理,整体性好,施工方便,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chorage connection assembled beam column joi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ssembly beam-column joint structure with anchor pipe connection, which comprises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 pair of U-shaped steel bars are embedded in the joint area of the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necting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nd the two ends of each U-shaped steel bar are extended from the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lumn end surface, the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s embedded wi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ne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extends the beam end surface of the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one end of the U-shaped reinforc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left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through the anchor pi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U-shaped reinforc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right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through the anchor pip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 anchor pipe connection assembly beam-column joint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goo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reasonable transmission path, good integrity,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节约材料,对环境污染小,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小,产品质量易保证,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节点连接是整个装配式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有效的节点设计是推动装配式结构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埋设有一对U型钢筋,每个所述U型钢筋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柱端面,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埋设有纵筋,所述纵筋的一个端部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梁端面,其中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左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右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筋、锚管以及纵筋的连接处为节点现浇区,所述节点现浇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进一步的,一对所述U型钢筋以及经锚管与一对U型钢筋相连接的纵筋形成一组连接单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一组连接单体,两组所述连接单体之间设置有一对E型栓钉,所述E型栓钉的尾部埋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所述E型栓钉的E型头部伸出制钢筋混凝土柱,且所述E型栓钉的E型头部埋入节点现浇区。进一步的,一对所述U型钢筋的折弯部重叠设置,一对所述U型钢筋的折弯部重叠焊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筋的一个伸出端对应一个纵筋。进一步的,所述锚管包含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孔,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一锥形孔的第一楔形夹片,所述纵筋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二锥形孔的第二楔形夹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楔形夹片与第二楔形夹片均由两片夹片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楔形夹片上设置有用以与U型钢筋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内孔,所述第二楔形夹片上设置有用以与纵筋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连接内孔。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上部设置有灌浆孔。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同一侧的任意两个锚管错开设置。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包含以下步骤:(1)生产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将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吊装到预定位置;(2)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经U型钢筋、锚管以及纵筋与位于左侧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相连接,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经U型钢筋、锚管以及纵筋与位于右侧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相连接;(3)对所述锚管进行灌浆;(4)在所述钢筋、锚管以及纵筋的连接处现浇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受力性能好,抗震性能好,传力路径合理,整体性好,施工方便,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节点现浇区未浇筑混凝土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节点现浇区未浇筑混凝土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节点现浇区已浇筑混凝土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节点现浇区已浇筑混凝土的U型钢筋。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对U型钢筋的构造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锚管的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楔形夹片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预制钢筋混凝土梁,3-U型钢筋,301-折弯部,4-纵筋,5-锚管,501-管体,502-第一锥形孔,503-第二锥形孔,6-节点现浇区,7-E型栓钉,8-第一楔形夹片,9-第二楔形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7所示,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的节点区域埋设有一对U型钢筋3,每个所述U型钢筋3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柱端面,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内埋设有纵筋4,所述纵筋4的一个端部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的梁端面,其中一个所述U型钢筋3的伸出端经锚管5与位于左侧的纵筋4的伸出端相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U型钢筋3的伸出端经锚管5与位于右侧的纵筋4的伸出端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U型钢筋3、锚管5以及纵筋4的连接处为节点现浇区6,所述节点现浇区6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对所述U型钢筋3以及经锚管5与一对U型钢筋3相连接的纵筋4形成一组连接单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的节点区域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一组连接单体,两组所述连接单体之间设置有一对E型栓钉7,所述E型栓钉7的尾部埋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所述E型栓钉7的E型头部伸出制钢筋混凝土柱,且所述E型栓钉7的E型头部埋入节点现浇区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对所述U型钢筋3的折弯部301重叠设置,一对所述U型钢筋3的折弯部301重叠焊接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U型钢筋3的一个伸出端对应一个纵筋4,也就说,如附图1、附图2所示,位于左侧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内设置有四根纵筋4,位于右侧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内设置有四根纵筋4,八根所述纵筋4与两对U型钢筋3的八个伸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锚管5包含管体501,所述管体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孔502,所述管体5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孔503,所述U型钢筋3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一锥形孔502的第一楔形夹片8,所述纵筋4的伸出端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二锥形孔503的第二楔形夹片9;利用锥形孔的楔形原理锚固U型钢筋3和纵筋4,避免了因现场焊接引起的疲劳损伤和焊缝质量问题,受力性能较好;所述锚管5和第一楔形夹片8、第二楔形夹片9来连接U型钢筋3和纵筋4,将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2中的应力和变形传递给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传力路径更合理,整体性更好。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形夹片8与第二楔形夹片9均由两片夹片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楔形夹片8上设置有用以与U型钢筋3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内孔,所述第二楔形夹片9上设置有用以与纵筋4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连接内孔;所述U型钢筋3的伸出端与纵筋4的伸出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内孔与第二螺纹内孔均设置有内螺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管体501的上部设置有灌浆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同一侧的任意两个锚管5错开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对所述U型钢筋3的折弯部301重叠长度、U型钢筋3的伸出端长度、纵筋4的伸出端长度、E型栓钉7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的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埋设有一对U型钢筋,每个所述U型钢筋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柱端面,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埋设有纵筋,所述纵筋的一个端部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梁端面,其中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左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右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埋设有一对U型钢筋,每个所述U型钢筋的两个端部均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柱端面,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埋设有纵筋,所述纵筋的一个端部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梁端面,其中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左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U型钢筋的伸出端经锚管与位于右侧的纵筋的伸出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筋、锚管以及纵筋的连接处为节点现浇区,所述节点现浇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U型钢筋以及经锚管与一对U型钢筋相连接的纵筋形成一组连接单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区域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一组连接单体,两组所述连接单体之间设置有一对E型栓钉,所述E型栓钉的尾部埋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所述E型栓钉的E型头部伸出制钢筋混凝土柱,且所述E型栓钉的E型头部埋入节点现浇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U型钢筋的折弯部重叠设置,一对所述U型钢筋的折弯部重叠焊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管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筋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刘琼陈尚鸿郝文洲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