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30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本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备料;B、安装;C、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
技术介绍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终端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前已经成为低密度、人口分散居住的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优先选择的工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具有投资少、效率高、占地面积省等诸多优点。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大多采用AO或者A2O工艺,是利用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吸附作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前期启动时间过长,多是由于生化反应池在启动期间活性污泥随出水流失严重,且污泥增长速率较慢。由于现阶段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生化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为敞开式,污泥会随出水大量流失,活性污泥的浓度是终端处理污染物的保证,若污泥流失严重,会导致微生物数量不足,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因此,继续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备料,准备一防污泥流失装置,该防污泥流失装置包括呈竖直设置的溢流筒,在溢流筒的上端一侧设有溢流进口,生化反应池内的污水从溢流进口进入至溢流筒内,在溢流筒的上端另一侧设有溢流出口,在溢流出口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在溢流筒的下端设有位于溢流出口下方的通孔,在溢流进口的内孔口下方设有向溢流出口侧倾斜向下设置且能够将溢流筒下端封闭的导流挡板,且导流挡板的上端位于通孔的内孔口上方,溢流进口为方形进口,所述溢流进口的下沿上设有若干依次连接的截流锯齿,相邻的两个截流锯齿之间形成V形口;B、安装,将防污泥流失装置置于生化反应池,在生化反应池的底部安装曝气装置,在生化反应池的顶部安装出水管路,出水管套接在出水管路的进水端,导流挡板位于曝气装置的上方,通孔出口与生化反应池的池壁之间留有间隙;C、分离,向生化反应池连续注入污水,污水在生化反应池内水位不断的升高,污水从V形口溢流至溢流筒内,污水中的污泥在自重作用下顺着导流挡板向下流动并进入至生化反应池内,而与污泥分离后的污水则从溢流出口排出。溢流筒和导流挡板形成一个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空间,其内部形成一个水流相对较为更加稳定的空间,其更加便于污水中的污泥沉淀,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流失严重现象。设计的溢流进口和溢流出口,其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而且还可以避免污水中的污泥流失。污水中的污泥其经过导流挡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回流至生化反应池中。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的导流挡板上端连接在溢流筒的中部,导流挡板的下端连接在通孔的下侧。导流挡板和溢流进口的挡板之间形成120°~145°的夹角。导流挡板的下端连接在通孔的下侧其可以直接将污泥直接回流至生化污泥池中。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的溢流进口的溢流水位高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的溢流进口的溢流水位等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的溢流进口的溢流水位低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方形进口其可以增大进水量。V形口其可以将污水分切成若干细流分支,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污水污泥的沉淀过滤。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V形口的溢流水位高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V形口的溢流水位等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V形口的溢流水位低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的V形口夹角角度为40°~60°。当然,这里的角度不宜过大或者过小,这种结构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水流的稳定性。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的溢流出口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定向安装结构。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中,所述的溢流筒横向截面呈方形,溢流进口设置在溢流筒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端,溢流出口设置在另外一个侧壁的上端。溢流进口和溢流出口设计在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其可以进行分割水流。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所述的出水管和出水管路之间设有定向安装结构。设计的定向安装结构,其可以确保溢流筒安装后呈竖直设置状态。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所述的定向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出水管外壁上的圆环槽,在圆环槽内设有圆环内圈,在圆环内圈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悬臂弹片,设置在圆环内圈一端的悬臂弹片与设置在圆环内圈另一端的悬臂弹片错位设置,在圆环内圈的内壁中部设有内凸环,在圆环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的内凸环相匹配的圆环配合槽,所述的圆环内圈由至少两块弧形块拼接形成,在圆环内圈的外壁设有沿着圆环内圈轴向设置的定向安装凸起,出水管插于出水管路内,在出水管路的进水端内壁设有供所述的定向安装凸起插入的定向安装配合槽,在出水管和出水管路之间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密封圈。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在上述的A步骤中,导流挡板的三侧边与溢流筒的下端三边密封连接。在导流挡板的三侧边上分别设有V形凸部,在溢流筒的下端三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的V形凸部一一卡入的V形槽。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在上述的A步骤中,所述的溢流筒上端封闭。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在上述的B步骤中,所述的通孔出口与生化反应池的池壁之间留有2-4cm的间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溢流筒和导流挡板形成一个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空间,其内部形成一个水流相对较为更加稳定的空间,其更加便于污水中的污泥沉淀,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流失严重现象。设计的溢流进口和溢流出口,其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而且还可以避免污水中的污泥流失。2、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制造。3、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生化反应池的污泥流失现象,使系统内部污泥浓度保持稳定,维持合理的生长负荷。4、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从沉淀池回流到生化反应池的污泥量,节省了动力和成本,提高了反应效率。5、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到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只要是有出现污泥流失较严重的生化反应单元,均可使用本专利技术,且安装便捷,成本低,见效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污泥流失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污泥流失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向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视角的定向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污泥流失方法的流程框图。图中,溢流筒1、溢流进口11、锯齿111、溢流出口12、通孔13、导流挡板2、出水管3、圆环内圈31、悬臂弹片32、圆弧凹陷口321、内凸环33、圆环配合槽34、定向安装凸起35、生化反应池4、出水管路41、定向安装配合槽411、曝气装置5、密封圈6、防污泥流失装置a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备料,准备一防污泥流失装置,该防污泥流失装置包括呈竖直设置的溢流筒(1),在溢流筒(1)的上端一侧设有溢流进口(11),生化反应池(4)内的污水从溢流进口(11)进入至溢流筒(1)内,在溢流筒(1)的上端另一侧设有溢流出口(12),在溢流出口(12)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3),在溢流筒(1)的下端设有位于溢流出口(12)下方的通孔(13),在溢流进口(11)的内孔口下方设有向溢流出口(12)侧倾斜向下设置且能够将溢流筒(1)下端封闭的导流挡板(2),且导流挡板(2)的上端位于通孔(13)的内孔口上方,溢流进口(11)为方形进口,所述溢流进口(11)的下沿上设有若干依次连接的截流锯齿(111),相邻的两个截流锯齿(111)之间形成V形口;B、安装,将防污泥流失装置置于生化反应池(4),在生化反应池(4)的底部安装曝气装置(5),在生化反应池(4)的顶部安装出水管路(41),出水管(3)套接在出水管路(41)的进水端,导流挡板(2)位于曝气装置(5)的上方,通孔(13)出口与生化反应池(4)的池壁之间留有间隙;C、分离,向生化反应池(4)连续注入污水,污水在生化反应池(4)内水位不断的升高,污水从V形口溢流至溢流筒(1)内,污水中的污泥在自重作用下顺着导流挡板(2)向下流动并进入至生化反应池(4)内,而与污泥分离后的污水则从溢流出口(1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备料,准备一防污泥流失装置,该防污泥流失装置包括呈竖直设置的溢流筒(1),在溢流筒(1)的上端一侧设有溢流进口(11),生化反应池(4)内的污水从溢流进口(11)进入至溢流筒(1)内,在溢流筒(1)的上端另一侧设有溢流出口(12),在溢流出口(12)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3),在溢流筒(1)的下端设有位于溢流出口(12)下方的通孔(13),在溢流进口(11)的内孔口下方设有向溢流出口(12)侧倾斜向下设置且能够将溢流筒(1)下端封闭的导流挡板(2),且导流挡板(2)的上端位于通孔(13)的内孔口上方,溢流进口(11)为方形进口,所述溢流进口(11)的下沿上设有若干依次连接的截流锯齿(111),相邻的两个截流锯齿(111)之间形成V形口;B、安装,将防污泥流失装置置于生化反应池(4),在生化反应池(4)的底部安装曝气装置(5),在生化反应池(4)的顶部安装出水管路(41),出水管(3)套接在出水管路(41)的进水端,导流挡板(2)位于曝气装置(5)的上方,通孔(13)出口与生化反应池(4)的池壁之间留有间隙;C、分离,向生化反应池(4)连续注入污水,污水在生化反应池(4)内水位不断的升高,污水从V形口溢流至溢流筒(1)内,污水中的污泥在自重作用下顺着导流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何凡方俊宋毅超郭盛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