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07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定位汇流条保持架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的马达包括转子、定子、支承轴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汇流条单元以及筒状的外壳部,所述转子具有轴,所述外壳部保持汇流条单元、定子以及第一轴承,外壳部包括圆形的底部和保持第一轴承且沿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承保持部,所述底部具有贯通孔,外壳部具有向第一侧开口的输出轴孔,轴的第一侧的端部通过贯通孔从输出轴孔向外壳部的外部突出,汇流条单元包括汇流条和支承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汇流条保持架包括第二轴承保持部和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第二轴承保持部支承第二轴承,主体部借助定子被定位于一方向以及轴的径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305943.X、申请日为2015年6月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马达”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例如如日本公报第2010-136596号公报所记载的,公知一种将支承转子的旋转轴的一侧的轴承保持于配置有汇流条的保持架,另一侧的轴承保持于容纳有保持架的托架的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在如上所述的马达中,在托架的开口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部以及比第一开口部的内径大的第二开口部,在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配置有倾斜面部。即,在托架的内侧设置有台阶。保持架通过嵌入到设置于该托架的内侧的台阶而被定位。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托架的内侧设置有台阶,因此托架在径向大型化,其结果是产生马达在径向大型化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定位汇流条保持架的结构的马达。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所述定子包围所述转子,且使所述转子绕所述轴旋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方向的第一侧,且支承所述轴;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且支承所述轴;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向所述定子提供驱动电流;以及外壳部,所述外壳部为筒状,且所述外壳部保持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定子以及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外壳部包括圆形的底部和第一轴承保持部,所述底部具有贯通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所述外壳部具有向所述第一侧开口的输出轴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所述输出轴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轴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贯通孔从所述输出轴孔向所述外壳部的外部突出,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和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第二轴承保持部和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轴承,所述主体部借助所述定子而在所述一方向以及所述轴的径向上被定位,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且沿所述径向延伸,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径向的外侧或所述径向的内侧,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定子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线圈部,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铁芯背部和齿部,所述线圈部配置在所述齿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是所述齿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大型化且能够定位汇流条保持架的结构的马达。通过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以上所述以及其他的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外壳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外壳部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外壳部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外壳部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外壳部的仰视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外壳部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单元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的平面图。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另一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另一例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变更。并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并且,在附图中,优选以三维正交坐标系示出XYZ坐标系,将Z轴方向作为图1所示的轴31的轴向(一方向),将图1所示的汇流条单元60的长度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汇流条单元60的宽度方向即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作为后侧(第二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作为前侧(第一侧)。并且,将绕轴31的轴线的方向作为θZ方向。并且,如果不做特别的说明,以下说明中的轴向的意思是轴31的轴向。<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截面是穿过后述的定子40的齿部42的截面。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是无刷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10包括外壳部20、具有轴31的转子30、定子40、汇流条单元60、多个O型圈、前轴承(第一轴承)51、后轴承(第二轴承)52以及油封80。多个O型圈包括前侧O型圈(第一O型圈)71和后侧O型圈(第二O型圈)72。[外壳部]外壳部20是将汇流条单元60压入内侧的筒状的金属制部件。外壳部20包括前外壳部(第一外壳部)21和后外壳部(第二外壳部)22。在外壳部20的内侧保持有转子30、定子40、汇流条单元60、前轴承51、后轴承52、前侧O型圈71、后侧O型圈72以及油封80。(前外壳部)图2至图4是示出前外壳部21的图。图2是立体图。图3是平面图即从后侧(+Z侧)观察的图。图4是主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前外壳部21呈两端包括前侧开口部24和输出轴孔27的多台阶的圆筒形状。即,外壳部20具有输出轴孔27。前外壳部21按如下顺序沿轴向(Z轴方向)包括:前侧开口部24侧(+Z侧)、前侧凸缘部28、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第一筒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第一轴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换言之,外壳部20包括前侧凸缘部28、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油封保持部21d分别呈同心的圆筒形状,且直径按所述顺序变小。前侧凸缘部28从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21a的后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的外侧扩展。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前侧凸缘部28具有沿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8a、28b、28c。不特别限定贯通孔28a至28c的俯视(从XY面观察)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例如呈圆角长方形状。如图1所示,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21a从轴31的径向的外侧包围汇流条单元60的前侧(-Z侧)的端部。汇流条保持架插入部21a具有前侧开口部24。如图1以及图3所示,俯视时定子保持部21b(从XY面观察)具有圆形的底部21e,底部21e具有贯通孔21f。换言之,外壳部20具有底部21e。贯通孔21f与输出轴孔27连通。定子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所述定子包围所述转子,且使所述转子绕所述轴旋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方向的第一侧,且支承所述轴;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且支承所述轴;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向所述定子提供驱动电流;以及外壳部,所述外壳部为筒状,且所述外壳部保持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定子以及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外壳部包括圆形的底部和第一轴承保持部,所述底部具有贯通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所述外壳部具有向所述第一侧开口的输出轴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所述输出轴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轴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贯通孔从所述输出轴孔向所述外壳部的外部突出,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和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第二轴承保持部和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轴承,所述主体部借助所述定子而在所述一方向以及所述轴的径向上被定位,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且沿所述径向延伸,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径向的外侧或所述径向的内侧,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定子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线圈部,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铁芯背部和齿部,所述线圈部配置在所述齿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是所述齿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7.14 JP 2014-144334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以沿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所述定子包围所述转子,且使所述转子绕所述轴旋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方向的第一侧,且支承所述轴;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且支承所述轴;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向所述定子提供驱动电流;以及外壳部,所述外壳部为筒状,且所述外壳部保持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定子以及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外壳部包括圆形的底部和第一轴承保持部,所述底部具有贯通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所述外壳部具有向所述第一侧开口的输出轴孔,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所述输出轴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轴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贯通孔从所述输出轴孔向所述外壳部的外部突出,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和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包括第二轴承保持部和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第二轴承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轴承,所述主体部借助所述定子而在所述一方向以及所述轴的径向上被定位,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且沿所述径向延伸,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径向的外侧或所述径向的内侧,且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定子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线圈部,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铁芯背部和齿部,所述线圈部配置在所述齿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第二侧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接触,或隔着第一间隙对置,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是所述齿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的端面向所述第一侧凹陷,所述定子铁芯的侧面是所述凹部的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背部的形状呈与所述轴同心的圆筒状,所述齿部从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向所述轴延伸,所述齿部设置为多个,且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铁芯背部的内侧面的周向,所述齿部与所述转子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贺英博佐藤留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