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取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4918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取暖方法。该电动汽车包括车厢、蓄电池以及取暖装置,取暖装置包括电热膜以及控制单元,电热膜铺设于车厢内,并通过控制单元与蓄电池电连接,控制单元适于连通或断开蓄电池对电热膜的供电。电热膜铺设在所述车厢内,占用空间小,基本上不需要对电动汽车原有的结构进行改进,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电热膜的安装位置,取暖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述电热膜的电热转换率可到达90%以上,选用电热膜作为取暖方式,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取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取暖方法。
技术介绍
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共同倡导的主题,新能源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代步工具,其乘坐舒适性也是关键因素。新能源电动汽车取消了发动机,没有发动机冷却液的余热作为热源,汽车驾驶室采暖是一项很大的技术挑战。此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低温天气条件下,电池快速放电,蓄电能力受到损耗,电池寿命缩短,这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和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采暖以电辅助加热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燃油加热方式和热泵加热方式。电辅助加热的原理是加热器中的发热体为电阻丝加热管或PTC加热管,对加热器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中的热量以循环水作为媒介送入暖风芯体,最终将暖风吹入驾驶室。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加热功率大,在3000W以上,电池容量消耗巨大,严重影响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的使用寿命。燃油加热的原理是加热器中的发热体是被雾化的燃油,火花塞将燃油点燃,对加热器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中的热量以循环水作为媒介送入暖风芯体,吹入驾驶室。该方式消耗燃油,产生尾气排放,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零排放理念相违背;燃油加热系统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和成本,生产操作复杂,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增加车体重量,减少续航里程。热泵加热的原理是在电动压缩机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增加电磁阀控制制冷剂流向,通过蒸发冷凝器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通过内部冷凝器向驾驶室释放热量。热泵系统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机舱布置困难,技术难度极大,开发成本很高,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实用性。现有市场上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的电辅助加热取暖方式,能耗高,严重降低汽车续航里程、降低电池使用寿命;燃油加热取暖方式存在尾气排放的致命缺陷,且与热泵加热取暖方式一样,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严重降低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另外,以上三种取暖方式同时还会造成车内空气质量差、干燥、噪音大的缺陷,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感、影响了车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取暖能耗高、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取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取暖能耗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厢、蓄电池以及取暖装置,所述取暖装置包括电热膜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电热膜铺设于所述车厢内,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连通或断开所述蓄电池对所述电热膜的供电。所述电热膜铺设在所述车厢内,占用空间小,基本上不需要对电动汽车原有的结构进行改进,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述电热膜的安装位置,取暖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述电热膜的电热转换率可到达90%以上,选用电热膜作为取暖方式,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面的第一电热膜和/或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顶面的第二电热膜,所述第一电热膜上方设有底面防护层,所述第二电热膜下方设有顶面防护层,所述车厢内设有用于监控所述车厢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对所述电热膜通电或断电。所述底面防护层和所述顶面防护层主要起到保护电热膜的作用。将电热膜设置车厢的底面和/或顶面,基本不影响车内的布局,且覆盖面积大,有利于快速加热所述车厢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内的第三电热膜以及设置在所述蓄电池处的第四电热膜,所述控制单元单独控制各个位置处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与断电,所述蓄电池处设有用于监控所述蓄电池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对所述第四电热膜通电或断电。由于低温时,所述蓄电池的正常使用以及寿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所述蓄电池处单独设置电热膜以及温度传感器,随时保证所述蓄电池的温度不低于其正常工作的温度,即使在电动汽车停泊期间,也可以维持所述蓄电池处于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所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还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座椅上,或所述电动汽车的方向盘上,或所述电动汽车的后备箱内。由于所述电热膜的铺设、安装与控制都极为方便,在电动汽车的大部分位置处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电热膜。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膜为PTC自控温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包括红外反射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红外反射层的内侧,以使得所述发热层向所述车厢外侧发出的辐射通过所述红外反射层反射向所述车厢内部,所述发热层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发热电路,所述发热电路包括两电极以及发热区域,两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电极为导电材料或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镀层或涂层或箔或片,所述发热区域为黑炭体或合金体或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镀层或涂层或纤维丝,所述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红外反射层,提高了所述发热层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发热层的电热转换效率大于90%,远红外光能转换效率大于70%,转化远红外光能波长80%以上集中在5-15μm。远红外光供热的辐射距离为60~80cm,热量柔和、无噪音、无强对流,取暖舒适,此外,5-15μm远红外辐射还具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此外,由于所述电热膜具有正温度系数性能,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现象,也即不会出现过热、烧糊、起火等事故,提高了所述电热膜的使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汽车取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电动汽车的车厢底面、顶面和/或车门板内设置电热膜;S2.由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向所述电热膜供电。进一步地,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蓄电池附近设置电热膜;步骤S2中,不同位置处的所述电热膜与所述蓄电池的电连接被设置为单独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取暖方法还包括步骤:设定一电动汽车停泊状态下的蓄电池温度最低值,于电动汽车停泊期间检测所述蓄电池处的温度,当检测到所述蓄电池温度低于所述最低值时,对所述蓄电池附近的电热膜供电,当温度超过所述最低值时,对所述蓄电池附近的电热膜的断电。在电动汽车停泊期间,也可以维持所述蓄电池处于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所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取暖方法还包括步骤:设定一电动汽车启动状态下的车厢温度恒定值,于电动汽车启动期间检测所述车厢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所述恒定值时,对所述电热膜供电,当温度低于所述恒定值时,对所述电热膜断电。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取暖方法还包括步骤:设定一电动汽车停泊状态下的车厢温度最低值,于电动汽车停泊期间检测所述车厢内的温度,当检测到所述车厢内温度低于所述最低值时,对所述电热膜供电,当温度超过所述最低值时,对所述电热膜断电。电动汽车停泊期间的预设温度(即车厢温度最低值)可以设置为较低的温度,主要是避免环境温度过低时,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或其他部件受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此外,使用者在进入电动汽车时,车厢内温度不至于过低,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厢、蓄电池以及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装置包括电热膜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电热膜铺设于所述车厢内,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连通或断开所述蓄电池对所述电热膜的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厢、蓄电池以及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装置包括电热膜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电热膜铺设于所述车厢内,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连通或断开所述蓄电池对所述电热膜的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面的第一电热膜和/或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顶面的第二电热膜,所述第一电热膜上方设有底面防护层,所述第二电热膜下方设有顶面防护层,所述车厢内设有用于监控所述车厢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对所述电热膜通电或断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内的第三电热膜以及设置在所述蓄电池处的第四电热膜,所述控制单元单独控制各个位置处的所述电热膜的通电与断电,所述蓄电池处设有用于监控所述蓄电池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对所述第四电热膜通电或断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还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座椅上,或所述电动汽车的方向盘上,或所述电动汽车的后备箱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为PTC自控温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包括红外反射层以及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红外反射层的内侧,以使得所述发热层向所述车厢外侧发出的辐射通过所述红外反射层反射向所述车厢内部,所述发热层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发热电路,所述发热电路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慧肖淑勇孙飞肖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加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