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3727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谱化学领域,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采用多种光激发模式研究气相的分子离子的光异构化,能够在质谱阶段前进行同分异构物选择并对产物中的同分异构物进行鉴别,具有多种光激发模式;能够用于研究分子离子的光分解,能够同时从迁移速率和质量两方面来鉴别其带电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特殊的电喷雾方法能够喷射出较为均匀的雾化液滴,喷射头具有环状的液体通道,液体以薄层的形状被施加上高电压,从而能够喷射出较为均匀的雾化液滴,提高进入漂移区域的离子包的质量。

A method for studying molecular isomerization of molecu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pectrochemistry, a method for studying molecular photoisomerization, which uses various photoexcitation modes to study the photoisomerization of molecular ions in gas phase, can select isomers before mass spectrometry stage and identify isomers in products, and has various photoexcitation modes. The photodecomposition of molecular ions can simultaneously identify the charged products from two aspects: migration rate and mass; the special electrospray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produce more uniform atomized droplets, and the ejection head has a circular liquid channel, and the liquid is applied to a high voltage in the shape of a thin layer, thereby ejecting a more uniform. The atomized droplets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he ion packets entering the drift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谱化学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多种光激发模式的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光异构化作用是指在光激发下分子在同质异构间发生的结构变化,能够通过分析某些光谱线来判断光异构反应对分子中每一个基团乃至每一个原子化学位移的影响,通常采用质谱或离子迁移谱来研究,通常是将样品分子以离子的形式注入漂移区域,并通过电极产生的电场使其运动来进行后续的测量。现有技术缺陷一:现有技术无法在同一装置中实现激光从横向及纵向与离子束重叠以相互作用;现有技术缺陷二:通常采用电喷雾方法将样品分子注入漂移区域,现有技术的电喷雾的质量流量输出较低,所述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能够在质谱阶段前进行同分异构物选择并对产物中的同分异构物进行鉴别,具有多种光激发模式;能够用于研究分子离子的光分解,能够同时从迁移速率和质量两方面来鉴别其带电产物;本专利技术喷射头具有环状的液体通道,液体以薄层的形状被施加上高电压,从而能够喷射出较为均匀的雾化液滴,提高进入漂移区域的离子包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装置主要包括电喷雾装置(1)、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激光器I(4)、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激光器II(8)、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离子聚束器II(11)、激光器III(12)、八极离子引导器(13)、四极质量过滤器(14)、探测器(15)、真空腔(16)、漂移腔(17)、气体进口(18)和气体出口(19),xyz为三维坐标系,所述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和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方法,研究分子光异构化的装置主要包括电喷雾装置(1)、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激光器I(4)、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激光器II(8)、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离子聚束器II(11)、激光器III(12)、八极离子引导器(13)、四极质量过滤器(14)、探测器(15)、真空腔(16)、漂移腔(17)、气体进口(18)和气体出口(19),xyz为三维坐标系,所述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和离子聚束器II(11)依次连接,所述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和离子聚束器II(11)均位于所述漂移腔(17)内部,所述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直线电极组II(9)和偏向电极组II(10)均由内径为四十毫米的环形电极组成,所述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直线电极组II(9)和偏向电极组II(10)的环形电极中心形成的空间为漂移区域,所述漂移腔(17)具有起始端和末端,所述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一个小孔用于通过离子束流,所述气体进口(18)位于漂移腔(17)末端的侧壁,所述气体出口(19)位于漂移腔(17)起始端的侧壁,所述气体进口(18)依次连接有质量流量控制器和储气罐,储气罐中装有缓冲气体,缓冲气体为氮气或氦气,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能够控制漂移腔(17)中的缓冲气体流量,缓冲气体从气体出口(19)排出漂移腔(17),缓冲气体流量典型值为0.3SLM,能够形成一个通过离子聚束器I(2)的气体逆流,并能够阻止中性分子特别是电喷雾溶液中的溶剂分子进入漂移区域,漂移腔(17)具有放气阀,通过调节缓冲气流流量和所述放气阀的开与关的频率,能够控制漂移区域中的气压,所述气压典型值为1000帕斯卡,所述电喷雾装置(1)位于漂移腔(17)的起始端外一侧,所述真空腔(16)位于漂移腔(17)的末端外一侧,所述八极离子引导器(13)、四极质量过滤器(14)和探测器(15)依次线性排列地位于真空腔(16)内部,所述真空腔(16)的起始端具有一个小孔用于通过离子束流,真空腔(16)连接有真空泵组,所述真空泵组能够对所述真空腔(16)抽真空,真空度优于10-5mbar,当电喷雾装置(1)产生待测分子的离子后,离子依次经过所述离子聚束器I(2)、离子门I(3)、偏向电极组I(5)、直线电极组I(6)、离子门II(7)、直线电极组II(9)、偏向电极组II(10)、离子聚束器II(11)、八极离子引导器(13)和四极质量过滤器(14)到达探测器(15),从而形成离子束流路径;所述偏向电极组I(5)和偏向电极组II(10)分别均具有十九个环形电极,环形电极垂直于yz平面,相邻的环形电极之间的夹角为五度,所述偏向电极组I(5)中,离子束流先通过的十个环形电极的中心位于yz平面内、且位于半径为五十毫米的1/8圆周上,并以顺时针方向等间距地排列,离子束流接下来通过的九个环形电极的中心位于yz平面内、且位于半径五十毫米的1/8圆周上,并以逆时针方向等间距地排列,所述偏向电极组II(10)中,离子束流先通过的十个环形电极的中心位于yz平面内、且位于半径为五十毫米的1/8圆周上,并以顺时针方向等间距地排列,离子束流接下来通过的九个环形电极的中心位于yz平面内、且位于半径五十毫米的1/8圆周上,并以逆时针方向等间距地排列;所述偏向电极组I(5)和偏向电极组II(10)中相邻的环形电极之间均串联有一兆欧姆电阻来分压,所述偏向电极组I(5)和偏向电极组II(10)分别通过两个高压电源来提供电压;直线电极组I(6)和直线电极组II(9)分别均具有二十个环形电极,环形电极垂直于yz平面,偏向电极组II(10)的环形电极具有通孔,激光器III(12)发射的激光能够通过所述通孔沿z负方向进入漂移区域;激光器I(4)发射的激光束能够通过所述偏向电极组I(5)进入漂移区域,激光器II(8)发射的激光束能够通过所述直线电极组II(9)进入漂移区域;离子聚束器I(2)由五十块厚度为一毫米的金属环形电极组成,包括十个内径为四十毫米的环形电极和沿z正方向内径为从四十毫米线性减小至二毫米的四十个环形电极,相邻金属环形电极用一毫米厚的绝缘片隔开;漂移区域末端连接的离子聚束器II(11)由四十个沿z正方向内径为从四十毫米线性减少至二毫米的环形电极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晶晶张向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