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忠明专利>正文

高处水塔输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35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主要由蓄水槽、储水塔、水道、消压筒、进出水管、电磁阀水箱等构件组成。主要在低处设一密闭蓄水槽,在高处设一储水塔,在蓄水槽及储水塔之间以一水道及一消压筒连接,该蓄水槽分设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其进水管枢接自来水管,出水管枢接一电磁阀门,并穿设过水道底端水箱且凸出于底端水箱上,以一栓柱预以螺锁密闭,该水道依蓄水槽及储水塔间之高度而设且高于储水塔,在水道内设有间隔密闭的水箱,相邻两水箱间分别以一连接管穿设。(*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民居的自来水装置技术,是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习知的将水送往高处水塔的方法,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可分为下列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1)储水塔03所在位置并不是很高时(约三层楼),可直接在低处自来水之进水管01设一加压马达02,而藉由加压马达02之加压,令水可因其加压而输往储水塔03内,再由储水塔03将水输往各用水区04。第二种方式(如图2)储水塔03所在位置略高时(约六、七层楼高),则在储水塔03之进水端设一抽水马达05,俾藉由该抽水马达05之抽送,而令水可输往储水塔03内,再由储水塔03将水输往各用水区04。第三种方式(如图3)当储水塔03所在位置相当高时(尚未超过百米),其系在底端设一蓄水池06,并于蓄水池06之出水管07设一加压马达02,而在储水塔03之进水端则设一抽水马达05,借由加压马达02的加压及抽水马达05的抽送,而令水可输往储水塔03内,同时该储水塔03所在位置越高时,其相对所需之马达马力越大。第四种方式(如图4)当储水塔03所在位置极高时(超过百米以上),其系在于底端蓄水池06处设一加压马达02,而在于储水塔03之进水端则设一抽水马达05,并在于蓄水池06于储水塔03间之输送管路上分设数加压马达02,俾令水可输往储水塔03内。由以上叙述可知,习知将水送往高处水塔之方式将有以下缺失(1)必面使用马达加压或抽送水流,而使其购置成本高昂。(2)必需耗费电力以驱动马达抽送水流,而令其使用成本高昂,同时耗费能源。(3)大功率马达转动时所发出之转动声音,将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4)马达必需作经常性保养以免故障,因此乃造成使用者的负担。(5)直接枢接自来水端的方式,常因自来水停水,而造成加压马达或抽水马达空转,进而造成马达烧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出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令水可在无辅助动力情况下,自然由低处输往高处,以节省能源损耗。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的于提出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藉由免除加压马达及抽水马达,而令使用者的各项使用成本皆可完全降低或免除。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藉由免除加压马达及抽水马达,而令环境无该项噪音污染。本实用新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用自然法则中的压力原理予以研究创新,而其主要系于低处设一密闭蓄水槽,而于高处设一储水塔,而在蓄水槽及储水塔之间则以一水道及一消压筒相连接,而该水道系依蓄水槽及储水塔间之高度而设,并且系高于储水塔的高度,而在水道内系焊设有间隔密闭的水箱,同时两相邻间的水箱系间隔一开放式的容室,而在容室内则可操作螺锁密闭水箱连接管之一端,而二相邻间的水箱系以一连接管相连接,该连接管一端穿置于下端水箱内近底处,而另端则穿设过上端水箱,且凸伸于上端水箱上端容室内,而其置于上端水箱内的管体近顶处系开设一通孔,而在最顶端水箱则系以一连接管与消压筒相连接,而该连接管一端系凸伸于顶端水箱上,而另端则连接至消压筒的内环墙内,并其置于顶端水箱中之一段下端适处开设一入水口,而在消压筒的内环墙内穿设一排气管,该排气管上端系穿设于消压筒顶端外,可以一栓予以螺锁密闭,而内环墙系由消压筒顶端一体凸伸向下,且与消压筒底面保持一段间距,而在消压筒上再设固一输水管,并输水管系受一电磁阀门所操控其开启或关闭,而输水管另端则连接至储水塔内,藉此而能令蓄水槽的水经由出水管通孔输入水道的底端水箱中,并在出水管端末发生涌泉现象时,以栓柱螺锁密闭出水管端末,而令水因水箱内的压力而由连接管的管体端末再输入于下一水箱中,依此连续注满水道的每一水箱,再由顶端水箱将水输往消压筒内环墙内,并在消压筒注水至近输水管高度时,以栓柱螺锁密闭其顶端的排气管,且打开电磁阀门令输水管将水输往储水塔内,由储水塔储水以供应各用水区,而在储水塔储水位至一定高度时关闭输水管及出水管的电磁阀门,即可因消压筒及水箱内的压力平衡,而令水无回流之虞,并得在打开电磁阀时再度供水,而达在无辅助动力源的情况下令水由下往上输送供应,而达节省能源损耗的功效。本技术的高处水塔输水装置,主要由蓄水槽、储水塔、水道、消压筒、电磁阀、进、出水管,水箱等件组成于低处设一密闭蓄水槽,在高处设一储水塔,在蓄水槽及储水塔之间以一水道及一消压筒连接,该蓄水槽分设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其进水管枢设一电磁阀并枢接自来水管,出水管则枢接一电磁阀,并穿设过水道的底端水箱且凸出于底端水箱上,并可以一栓柱予以螺锁密闭,而该水道依蓄水槽及储水塔间之高度而设,且高于储水塔,而该水道内系焊设有间隔密闭的水箱,相邻两水箱间分别以一连接管穿设相接,同时两水箱间系形成一开放容室,得使连接管顶端穿设于内并以一栓柱予以螺锁密闭,而该连接管之底端穿设于下端水箱的底端,置于上端水箱中的管体上段适处则开设一通孔,而在水道顶端之水箱内设一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凸伸于顶端水箱上,而另端则连接至消压筒之内环墙内,并其置于顶端水箱中之一段上端适处开设一入水孔,而在消压筒之内环墙内穿设一排气管,该排气管上端系穿设于消压筒顶端外,可以一栓柱予以螺锁密闭,而内环墙系由消压筒顶端一体凸伸向下,且与消压筒之底面保持一段间距,而在消压筒上再设固一输水管,输水管受一电磁阀门所操控其开启或关闭,而输水管另端则连接至储水塔内,藉此而能令蓄水槽的水经由出水管输入水道,再输往消压筒,由储水塔储水以供应各用水区,而在储水塔的储水位至一定高度时,关闭输水管及出水管的电磁阀,即可因消压筒及水箱内的压力平衡,而令水无回流问题,并在打开电磁阀时再度供水,而达在无辅助动力源之情况下令水由下往上输送供应,而达节省能源损耗之功效。该水道之水箱亦可设独立的排气管,而其连接管两端系穿设于水箱内,亦能达输水及关闭后水无回流之虞。该水道的水箱亦可不设排气管,而其连接管系为头尾设在同一水平线,而能藉由蓄水槽之压力直接将水输往消压筒,亦能达输水及关闭后水无回流之虞。该水道的水箱内连接管通孔处亦可焊设一端为封闭的管头,于管头管体上设一通孔,亦能达输水及关闭后水无回流之虞。其管头也可设为弯管状。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所达成之功效,兹配合附图及图号详细说明如后图1系习知将水送往高处水塔的装置示意图。图2系习知另一将水送往高处水塔装置示意图。图3系习知再一将水送往高处水塔装置示意图。图4系习知又一将水送往高处水塔装置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将水送往高处水塔装置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将水送往高处水塔装置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之水道立体外观图。图7A系图七的A部分局部剖视图。图8系本技术水道顶端水箱与消压筒连结后的立体剖视图。图9系本技术消压筒之立体系统图。图10系本技术蓄水池之配置示意图。图10A系本技术蓄水池之进水动作示意图。图11系本技术水道水箱输水动作图。图11A系图11之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系图11之一下一动作图。图12A系图12的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系本技术水道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14系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输水动作示意图。图15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6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输水动作示意图。图17系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8系本技术再一实施例输水动作示意图。图19系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0系本技术又一实施例输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处水塔输水装置,主要由蓄水槽、储水塔、水道、消压筒、电磁阀、进、出水管,水箱等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于低处设一密闭蓄水槽,在高处设一储水塔,在蓄水槽及储水塔之间以一水道及一消压筒连接,该蓄水槽分设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其进水管枢设一电磁阀并枢接自来水管,出水管枢接一电磁阀,并穿设过水道的底端水箱凸出于底端水箱上,以一栓柱螺锁密闭,该水道依蓄水槽及储水塔间之高度而设,且高于储水塔,该水道内焊设有间隔密闭的水箱,相邻两水箱间分别以一连接管穿接,两水箱间形成一开放容室,连接管顶端穿设于内并以一栓柱螺锁密闭,该连接管之底端穿设于下端水箱的底端,置于上端水箱中的管体上段开设一通孔,在水道顶端水箱内设一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凸伸于顶端水箱上,另端连接至消压筒之内环墙内,置于顶端水箱中之一段上端开设一入水孔,在消压筒之内环墙内穿设一排气管,该排气管上端穿设于消压筒顶端外,以一栓柱螺锁密闭,内环墙由消压筒顶端一体凸伸向下,与消压筒之底面保持一段间距,在消压筒上再设固一输水管,输水管受一电磁阀门所操控,输水管另端连接至储水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忠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