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滤床渗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97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硐室,江底隧道,导井,竖井,泵站组成。硐室位于江底地层,硐室壁有渗流孔,套管通过渗流孔辐射伸向江底天然滤床砾石层,套管顶端装有过滤管,过滤管顶端封闭,管壁有孔或缝,过滤管位于砾石层中、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河床底部潜水层取水,水质、水量均不受河水直接影响,获取水量稳定、清洁,工程造价低廉,可取代传统取水井。(*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取水、集水或配水的装置或方法有关,尤其与天然滤床渗流井取水,供水有关。传统的取水井如机井,大井、渗渠、幅射并等等都不可避免地破坏滤床结构,使滤床上、下部连通,各种污染物质不断向深部迁移,扩大了污染晕范围,潜流水水质遭到破坏。传统的渗流井设置在地面,占用耗地,破坏生态环境,很容易受洪水,泥沙等灾害的破坏,其供水量也受枯水期的严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不受灾害影响,获取水量稳定,清洁,工程造价低廉的天然滤床渗流井。众所周知河床表面的砂砾石层除能将浑浊的地表水过滤成透明度好的清水外,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去净化地表水质。实践证明复盖于砂卵石表面的泥膜是除氨除氮的理想生物滤膜。人类活动排放到江河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大部被天然滤床吸收,形成污染晕,再扩散或弥散迁移达到平衡。研究表明,含各种污染物质江水通过滤床在过滤过程中的溶解,吸附等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许多有毒成份的浓度。在天然滤床的中下部,地下潜流水是清洁的。利用江河河床表面复盖的砂砾卵石层和泥膜形成的天然滤床的过滤作用,将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潜流水,从潜水层底板处设置者干漏点,构成漏面形成较大流量的水流,把渗水流取出地面正是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由硐室,将硐室和导井连通的江底隧道,竖井,泵站组成。硐室位于江底河床下地层。硐室壁有渗流孔,套管通过渗流孔辐射伸向江底天然滤床砾石层,套管顶端装有过滤管,过滤管壁有孔或缝。过滤管位于砾石层中、下部,即在该处设置了若干漏点。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可有分支,每个分支隧道端部都有一个硐室。本专利技术硐室壁上的若干渗流孔以不同的角度向江底天然滤床层幅射,过滤管壁上的孔或缝在砾石层形成由若干漏点组成的漏面。本专利技术的漏面的大小由渗流孔的角度,个数控制漏面的大小和位置,由天然滤床的结构,潜水层富水性,河水污染程度,污染的距离、污染物质、污染晕迁移方向,要求水量等参数决定。本专利技术从天然滤床过滤的清洁的潜流水中获取渗流水,节约了过滤处理的费用,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很容易从“天然滤床”获取大量的潜流水,可以达到日产1-5万米或更大的水量,这是常规取水技术难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对于从弱含水层获取较大水量更具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的水量计算采用静水压力与水量的关系,水位标高与水量的关系的理论、推导出影响水量的系数方程,可以很可靠地设计评价水的获取量。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也是很成熟的,工程造价低。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地下、少占耕地,不受洪水、泥沙、山地灾害的影响,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是本专利技术的附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构造2是实施,例2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如下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硐室1位于江底,硐室有支护钢架2。硐室壁有渗流孔3,从渗流孔3向江底砾石层钻进。钻进时,套管4和过滤器5不用旋转同步跟入渗流孔3内。钻进过程中专用钻头和扩孔器向外回转,钻出一个比过滤器5大一个级别的孔,当达到所需求时,钻具反钻,扩孔器往里回转到它最小直径,钻头可通过留在孔内的过滤器5退出,过滤器同时起到护孔作用。然后用一锥形堵头6,用高震击法将堵头镶入砾石层中,封住过滤器端部,防止泥沙进入渗流孔,使地下潜水经过双重过滤达到水清砂净的目的。以上工艺用于含有大漂砾和竖硬大卵石构成的天然滤床。颗粒较小的砂卵砾石层的渗流孔,采用潜孔钻机将已封住端部的过滤器5通过基岩上的渗流孔用顶击或底击钻进法同步跟入砾石层。硐室1与竖井7由江底隧道8连通。江底隧道有导水渠17。竖井下为导井9。竖井壁采用无缝钢管支架预支护,钢筋混凝土井简全支护。江底隧道两壁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砌护,基顶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全支护。江底隧道有通风孔10。竖井有泵房15和深井潜水泵16。本实施例有幅射渗流孔及配套的套管、过滤器各八个,仰角最小为5°,最大为18°日涌水量为25238吨。实施例2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江底隧道11有支遂道12。隧道端有硐室13,14。硐室位于江底。每个硐室壁有向江底砾石层幅射的9个渗流孔,孔内的套管和过滤器构造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天然滤床渗流井,其特征在于由硐室,隧道,导井,竖井,泵站组成,硐室位于江底地层,硐室壁有渗流孔,套管通过渗流孔辐射伸向江底天然滤床砾石层,套管顶端装有过滤管,过滤管顶端封闭,过滤管壁有孔或缝,过滤管位于砾石层中、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滤床渗流井,其特征在于隧道有分支,每个分支隧道端部有一个硐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滤床渗流井,其特征在于硐室壁上的数个渗流孔以不同的角度向江底幅射,过滤管上的孔或缝在天然滤床砾石层形成由若干漏点组成的漏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由硐室,江底隧道,导井,竖井,泵站组成。硐室位于江底地层,硐室壁有渗流孔,套管通过渗流孔辐射伸向江底天然滤床砾石层,套管顶端装有过滤管,过滤管顶端封闭,管壁有孔或缝,过滤管位于砾石层中、下部。本专利技术从河床底部潜水层取水,水质、水量均不受河水直接影响,获取水量稳定、清洁,工程造价低廉,可取代传统取水井。文档编号C02F1/00GK1092042SQ9311095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台智, 韩宗珊 申请人: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天然滤床渗流井,其特征在于由硐室,隧道,导井,竖井,泵站组成,硐室位于江底地层,硐室壁有渗流孔,套管通过渗流孔辐射伸向江底天然滤床砾石层,套管顶端装有过滤管,过滤管顶端封闭,过滤管壁有孔或缝,过滤管位于砾石层中、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台智韩宗珊
申请(专利权)人: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