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2946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降密健群均氮壮株抗涝渍栽培技术(“旋耕施肥机条播一体化”精量匀播方式和“保基肥、增追肥”基追并重(基氮:追氮=5:5)的最优壮苗抗涝渍氮肥运筹方式)与传统栽培技术(“耕翻撒肥大播量撒播”传统播种方式和“一炮轰”施肥方法)比较试验结果可见,降密健群均氮壮株抗涝渍栽培技术,明显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建立合理群体,克服传统栽培技术大播量、大群体易倒伏的弊端,增强冬小麦根系活力和发根力,提升冬小麦抗涝渍能力,可显著减轻冬小麦中后期涝渍危害。

A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method of reducing nitrogen content and nitrogen content and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and resisting waterlogging of winter wheat.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educing density and healthy group, uniform nitrogen and strong plant and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integration of rotary tillage and fertilizer applicator with drill seeding\ precision uniform seeding method and the optimum operation method of strong seedling and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both base fertilizer and top dressing (base nitrogen: top dressing = 5:5). The comparative test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raditional sowing methods of \tillage and tillage with full sowing quantity\ and \one bombardm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show that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educing density and healthy group with uniform nitrogen and strong plants and resisting waterlogging are obviously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ational groups, and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large sowing quantity and large group prone to lodging,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oot vigor and rooting power of winter whea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amage of waterlogg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Winter Wheat by improving the waterlogging resistance of winter 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抗涝渍栽培

技术介绍
淮河流域涉鄂豫皖苏鲁5省,国土面积约27万km2,总耕地面积占全国近1/7,粮食产量、商品粮产量分别约占全国1/5、1/4,是我国重要粮棉油重要生产基地。沿淮地区是指沿淮河及部分支流分布的大片低洼平原,包括沿淮湖泊、洼地、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及各圩堤保护的圩区及其连带的附近耕作区,地理位置为跨淮河两岸幅宽为50-80km的地域范围,涉鄂豫皖苏4省,耕地面积约1.2亿亩,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该区域耕地面积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具有打造新的粮食主体功能区的自然禀赋,只要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并采取综合性措施集中攻关,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该区打造成为一个新的稳产高产粮食主体功能区,从而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提供可靠的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求。沿淮地区因地处南北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势低洼加之淮河独特的U型河床地貌特征,使得淮河流域特别是很难通过单纯的工程治淮达到彻底消除洪涝灾害的目标,洪涝灾害年均成灾面积2468万亩,占全国同期多年平均成灾面积的39%,是涝灾多发区和重灾区。适宜旱作的潮土、砂姜黑土占比最高,分别为36.2%和14.2%,传统生产故以小麦、大豆、玉米等旱粮为主。随着国家建设的骨干水利工程逐步完善,大洪大涝得到较好控制,但面广、量大、灾重的涝渍灾害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造成粮食年均产量损失11.03%;更为低洼的行蓄洪区涝渍灾害尤为突出且持续时间长,传统麦—豆(玉)模式下大豆、玉米产量因灾损失高达24.2%以上。涝渍防控传统技术机械化、轻简化程度低而难以推广应用,新技术又多为单项技术而应用成效小,导致沿淮作物生产稳定性差、产量低的问题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沿淮农民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沿淮地区特殊地势与土壤条件,以及春夏季洪涝灾害多发,严重影响冬小麦麦穗的生长发育,导致冬小麦产量与品质下降的现状,本专利技术希望提供冬小麦防灾减灾保产增效的栽培方法,形成沿淮地区冬小麦减灾增效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对目标地块施以基肥;步骤S2、对目标地块进行耕整地;步骤S3、对于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进行杀菌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对于地下害虫重发地区进行杀虫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步骤S4、采用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进行播种;步骤S5、播种后测定土壤含水量,并根据含水量进行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步骤S6、对目标地块的小麦进行追肥。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种植过程中保基肥、增追肥。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使用与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或铧式犁进行土地耕整,连续两年旋耕作业后进行深耕,以加深耕层,增加作物根系吸收土壤养分的土层深度,深耕每2-3年进行一次。优选地,所述步骤S4包括采用精量匀播方式,以等行距播种。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涝渍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优选地,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涝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优选地,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本专利技术通过降密健群均氮壮株抗涝渍栽培技术(“旋耕施肥机条播一体化”精量匀播方式和“保基肥、增追肥”基追并重(基氮:追氮=5:5)的最优壮苗抗涝渍氮肥运筹方式)与传统栽培技术(“耕翻撒肥大播量撒播”传统播种方式和“一炮轰”施肥方法)比较试验结果可见,降密健群均氮壮株抗涝渍栽培技术,明显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建立合理群体,克服传统栽培技术大播量、大群体易倒伏的弊端,增强冬小麦根系活力和发根力,提升冬小麦抗涝渍能力,可显著减轻冬小麦中后期涝渍危害。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密均氮、减少小麦黄化的冬小麦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对目标地块施以基肥;步骤S2、对目标地块进行耕整地;步骤S3、对于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进行杀菌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对于地下害虫重发地区进行杀虫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步骤S4、采用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进行播种;步骤S5、播种后测定土壤含水量,并根据含水量进行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步骤S6、对目标地块的小麦进行追肥,所述小麦的品种为泛麦5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描述的范围之中。申请人在对冬小麦抗涝渍机理进行研究时发现,要想减轻涝渍小麦危害就要提高功能叶净光合速率(Pn)、Chl含量,单茎绿叶数、单茎绿叶面积、单茎地上干重、根系活力和发根力(RA),进而提升小麦根系溶氧能力。另外,申请人分别对涝渍对叶片生理特性、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及N、P、K素营养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明确了了涝渍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为功能叶净光合速率(Pn)、单茎绿叶数和发根力(RA),在此础上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提高小麦抗渍性的生物抗渍栽培方式。本文中,CK表示小麦正常种植未遭受涝渍情况下的数据,T表示小麦在涝渍处理条件下的数据。(1)涝渍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小麦涝渍的典型症状是使叶片自下而上褪绿黄化。苗期、返青期涝渍时黄化叶片并不立即枯死,黄化持续时间较长,而拔节后涝渍造成的黄化叶片衰亡加快。从不同生育时期涝渍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平均RIR(相对受害率)来看,灌浆期(36.83%)﹥孕穗期(30.33%)﹥拔节期(26.77%)﹥苗期(16.57%)>返青期(12.95%)(表9)。表1不同生育时期涝渍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mg/gDW)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涝渍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7.04**,υ1=4,υ2=20,F0.01=4.43)。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涝渍逆境条件下对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RIR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F=6.12**,υ1=5,υ2=20,,F0.01=4.10),其中农林46、皖麦52、水里占和泛麦5号平均RIR为19.54%~23.04%,扬麦13和烟农19平均RIR>30%。(2)涝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小麦功能叶片Cs、Ci和Pn下降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涝渍皆显著降低小麦叶片气孔导度(Cs)、细胞间隙CO2浓度(Ci),RIR分别为9.92%~25.00%、5.80%~33.53%,平均RIR分别为16.05%、15.11%。由此可见,涝渍使小麦气孔收缩或部分关闭,气孔阻力增加,造成叶片内外气体交换受阻,限制了CO2进入叶肉细胞,从而降低了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其RIR为10.12%~41.54%,平均RIR为23.4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涝渍对功能叶片Pn影响的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9.62**,υ1=4,υ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对目标地块施以基肥;步骤S2、对目标地块进行耕整地;步骤S3、对于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进行杀菌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对于地下害虫重发地区进行杀虫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步骤S4、采用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进行播种;步骤S5、播种后测定土壤含水量,并根据含水量进行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步骤S6、对目标地块的小麦进行追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S1、对目标地块施以基肥;步骤S2、对目标地块进行耕整地;步骤S3、对于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进行杀菌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对于地下害虫重发地区进行杀虫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步骤S4、采用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进行播种;步骤S5、播种后测定土壤含水量,并根据含水量进行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步骤S6、对目标地块的小麦进行追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种植过程中保基肥、增追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降密均氮抗涝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才张银萍武文明吴进东卢想林非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