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金斌专利>正文

多用充气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57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用充气伞,其特征是采用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是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所述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的底边向伞面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所述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伞柄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式新颖、使用安全,必要时可以作为水中救生器具;日常可作为手袋,一物多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伞具。
技术介绍
伞是人们外出必备的用具,伞的形式有很多,直柄伞、两折伞、三折伞等等,不论是何种形式,都离不开用于支撑伞体的伞骨。长期以来,伞骨都是采用金属构件或硬塑料件,这种结构形式存在如下问题1、伞在使用功能上不能得到发挥;2、金属伞骨易生锈,生锈之后会影响撑伞的灵活性;3、硬性伞骨不仅在摔打或碰撞时易折断,而且在撑开状态下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更突显于儿童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改传统的金属或塑料伞骨结构,提供一种在使用功能上可得到发挥、安全性好、携带更加方便的多用充气伞。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是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所述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的底边向伞面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所述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伞柄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采用充气结构,整个伞体不再有金属或硬塑料伞骨的存在,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尤其适于儿童使用。2、本技术伞体重量轻、可随意拆叠,更加便于携带。3、本技术在必要时可以作为水中救生器具;如果在伞面外周设置一圈拉绳,适当收紧拉绳,整体伞体可作为手袋进行使用,一物多用。4、本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一成不变传统伞骨,形式新颖。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图中标号1圆锥形充气腔、2伞柄、3伞面、4充气筋条、5手握充气囊、6排气口。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采用充气结构,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1,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2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1的底边向伞面3的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4,各中空部分,包括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1、伞柄2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4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具体实施中,在伞柄2的底端设置手握充气囊5,充气口即为手握充气囊5的输出口,排气口6设置在顶部上。使用时,由手握充气囊5为伞体充气,收叠时,打开排气口6即可。权利要求1.多用充气伞,其特征是采用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是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所述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的底边向伞面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所述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伞柄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充气伞,其特征是在所述伞柄的底端设置手握充气囊。专利摘要多用充气伞,其特征是采用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是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所述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的底边向伞面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所述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伞柄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本技术形式新颖、使用安全,必要时可以作为水中救生器具;日常可作为手袋,一物多用。文档编号A45B19/02GK2870547SQ20062006968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孙金斌 申请人:孙金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充气伞,其特征是采用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是将伞顶部中央设置为圆锥形充气腔,将固联在中央的伞柄设置为中空管状充气腔,自所述伞顶部圆锥形充气腔的底边向伞面外周呈射状分布中空的充气筋条,所述伞顶部中央设置的圆锥形充气腔、伞柄的中空管状充气腔与中空的充气筋条相互贯通,并设有充气口和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斌
申请(专利权)人:孙金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