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增压自动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55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力增压自动供水设备,包括水泵机组(5、6、7),进水管路(1),用户管网(14),出口总管路(10),第一控制仪表(11),第二控制仪表(12),第三控制仪表(13)以及与所述三个控制仪表相连的控制柜(15);还包括一个止回阀(2),一个逆止阀(8),一个气压罐(4);止回阀(2)进水口的一端与市政水源以及第三水泵(7)的入口管路相连,出水口与气压罐(4)以及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相连;逆止阀(8)的进水口与第三水泵(7)的出口管路相连,其出水口与气压罐(4)以及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并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供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功能复合气压罐的自动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自动给水设备按其应用不同一般可分为3类(1)以水池(水箱)为水源的二次(中转)增压供水设备;(2)直接以市政管网为水源的接力增压供水设备;(3)循环泵水系统中的供水设备。常见的自动给水设备,是以水池为水源二次中转增压供水,停机时靠设备出水管路上的气压罐维持压力。这种二次增压供水设备构成简单,运行控制方便。其缺点是能耗大、易受污染;水池建设占用较大建筑面积成本高。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接力增压供水设备直接以市政管网为水源,由于系统密闭,在原有水压基础上增压供水,差多少补多少,即节能又卫生安全,但现有接力增压设备也存在一些问题,由图1可见第一,为了避免对市政管网的过度抽吸作用,一般需在设备进水管路与市政水源之间串接一个缓冲压力罐,对市政水源起缓冲作用(削峰填谷作用),但现有设备存在问题是简单配套的缓冲压力罐其实并无动态缓冲作用,当设备正常运行时,缓冲压力罐内充满了水,其作用仅相当于一段管路,只有当市政水源失压断流时,罐中水源被抽吸造成负压使外界大气进入,这时缓冲压力罐中的水容积才可起一定的备用水源作用;若要使压力罐在平时运行中也能起到对市政水源的缓冲作用,需要在设备的进水管路增设水源切换装置,当市政供水高峰时自动隔断市政供水,切换到压力罐供水,但这又会增大设备成本;第二,为使设备在零流量或极小流量自动停机后能保持供水压力,需要在设备出口设置气压罐,这会造成设备体积庞大,占用建筑面积大,使用户投资较大;第三,如将缓冲压力罐改为气压罐虽然也可起到对市政水源的缓冲作用,但由于气压罐贮能由市政水源压力变化的最大压差决定,而市政水源压力变化范围较小,使其有效的缓冲水容积很小,缓冲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接力增压自动供水设备,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水泵机组,进水管路,用户管网,出口总管路,第一控制仪表,第二控制仪表,第三控制仪表以及与所述三个控制仪表相连的控制柜;所述的水泵机组可以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或者是三个以上;还包括一个止回阀,一个逆止阀,一个气压罐;所述的止回阀进水口的一端与市政水源相连,还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三水泵的入口管路相连,止回阀出水口与气压罐相连,还与至少二个以上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的入口管路相连;所述的逆止阀的进水口与第三水泵的出口管路相连,其出水口与气压罐以及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的入口管路并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只需配套一个气压罐,利用时分功能变换,即作为市政水源缓冲罐又做为设备出水口的停机保压罐,有效地缩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成本,特别是作为市政水源缓冲罐时,由于罐内压力较高可提供较大的补偿水容积,对市政供水具有较好缓冲作用,还有利于设备的标准统一结构设计,对用户还简化了设备安装,节省了建筑面积,可有效降低建筑给水系统总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供水设备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2可见本专利技术包括水泵机组(5、6、7),进水管路1,用户管网14,出口总管路10,第一控制仪表11,第二控制仪表12,第三控制仪表13以及与所述三个控制仪表相连的控制柜15;所述的水泵机组(5、6、7)可以包括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或者是三个以上;还包括一个止回阀2,一个逆止阀8,一个气压罐4;所述的止回阀2进水口的一端与市政水源相连,还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三水泵7的入口管路相连,止回阀2出水口与气压罐4相连,还与至少二个以上的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相连;所述的逆止阀8的进水口与第三水泵7的出口管路相连,其出水口与气压罐4以及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并接;所述的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的功率大于第三水泵7;气压罐作用零流量时气压罐贮存的高压水经第一水泵5通向设备出口,实现设备的停机保压功能;小流量时泵第三水泵7运行给气压罐补水贮能,大流量时泵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运行,气压罐贮存的高压水也作为水源之一,用来实现对市政供水的削峰补偿作用。以上功能的实现在电气上采用时分复用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管路结构上靠气压罐4、止回阀2、逆止阀8与水泵机组的管路连接方式。本专利技术根据设备配置与运行方式的需要止回阀2的进水口一侧连接的水泵不限于第三水泵7一台,止回阀2出水口一侧连接的水泵不限于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二台。控制柜15根据控制第一控制仪表11,第二控制仪表12,第三控制仪表13采集的信号对设备的运行实施控制。为了有效利用市政水源原有的压力势能,同时也为适应水泵大幅变工况运行,给水泵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均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三台泵按2大1小考虑,大泵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交替运行互为备用,第三水泵7作为小流量运行泵。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控制方式如下调试正常运行的设备,停机期间靠气压罐4保持用户管网14的水压,当气压罐贮能被使用消耗,使得用户管网水压降低至设定的压力下限时,设备自动启动运行,首先启动的是小流量泵第三水泵7,该泵直接抽取市政水源,在原有压力基础上变频调速运行,差多少补多少实现节能运行,该泵运行时一方面经出口总管满足用户单泵小流量范围内恒压供水需求,另一方面会经过逆止阀8给气压罐补水,使气压罐处于较高贮能状态;如果用户管网用水量增大,小流量给水泵第三水泵7运行不能满足需求,则自动启动给水大泵第一水泵5或第二水泵6运行,同时小流量泵第三水泵7延时自动停机,当给水泵第一水泵5或第二水泵6运行时,由于气压罐内的高压贮水也作为水源之一,从而对市政供水具有一定高峰补偿作用,与现有设备相比这种缓冲补偿作用不需增设切换装置。当一台泵第一水泵5或第二水泵6运行不能满足流量需求时,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运行会自动并联运行。本专利技术大流量运行期间如出现进水总管处压力小于等于市政水源允许的最低抽吸压力时,将自动停机禁止运行,以避免对市政水源的过度抽吸。本专利技术运行期间如果用户管网用水量减小,以至使给水泵运行频率过低,则会自动减泵,当减回到小流量泵第三水泵7运行时,又会通过逆止阀8的管路给气压罐补水贮能。小流量第三水泵7单独运行期间,如用户管网用水量降至很低或为0时,本专利技术将自动进入停机过程第三水泵7会自动加速运行直至给气压罐充水增压至设定的压力上限后自动停机,也即设备停机,这时气压罐的作用又变为停机保压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接力增压自动供水设备,包括水泵机组(5、6、7),进水管路(1),用户管网(14),出口总管路(10),第一控制仪表(11),第二控制仪表(12),第三控制仪表(13)以及与所述三个控制仪表相连的控制柜(15);所述的水泵机组(5、6、7)可以包括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或者是三个以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止回阀(2),一个逆止阀(8),一个气压罐(4);所述的止回阀(2)进水口的一端与市政水源相连,还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三水泵(7)的入口管路相连,止回阀(2)出水口与气压罐(4)相连,还与至少二个以上的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相连;所述的逆止阀(8)的进水口与第三水泵(7)的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力增压自动供水设备,包括水泵机组(5、6、7),进水管路(1),用户管网(14),出口总管路(10),第一控制仪表(11),第二控制仪表(12),第三控制仪表(13)以及与所述三个控制仪表相连的控制柜(15);所述的水泵机组(5、6、7)可以包括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或者是三个以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止回阀(2),一个逆止阀(8),一个气压罐(4);所述的止回阀(2)进水口的一端与市政水源相连,还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三水泵(7)的入口管路相连,止回阀(2)出水口与气压罐(4)相连,还与至少二个以上的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相连;所述的逆止阀(8)的进水口与第三水泵(7)的出口管路相连,其出水口与气压罐(4)以及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的入口管路并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