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05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包括反力加载架底板,反力加载架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水准仪,两根分配钢梁立柱对称固定在反力加载架底板中部,分配钢梁立柱上套有支架,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分配钢梁,分配钢梁下方依次设有电动液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反力加载架底板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加载立柱,加载立柱顶部与加载下横梁固定连接,加载下横梁通过加载竖杆与加载上横梁连接,两个加载上横梁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试验梁设置在加载下横梁和加载上横梁之间,升梁杆固定在加载上横梁外侧,位移监测横杆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了混凝土梁裂缝走势的观察和裂缝宽度的测量,可实现反力加载架的自由移动。

A free mobile concrete beam loading r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eely movable concrete beam counterforce load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counterforce loading frame bottom plate, a leveling instrument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counterforce loading frame, two distributing steel beam columns are symmetrically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unterforce loading frame bottom plate, a br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distributing steel beam column, and a distributing steel beam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Under the distributing steel beam, there are electro-hydraulic jacks and pressure sensors in turn; two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reaction loading frame are installed with a loading column, the top of the loading column is fixed with the loading cross beam, and the loading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ading upper cross beam through the loading vertical bar, and the two loading cross beam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oading upper cross beam through the transverse tie bar. Then, the test beam is set between the loading cross beam and the loading cross beam, the lifting beam rod is fix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loading cross beam, and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ross bar is fixed on the two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vertical bars on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facilitates the observation of crack trend and the measurement of crack width of the concrete beam, and realizes the free displacement of the reaction loading frame.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试验装置
,具体地指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
技术介绍
在土木工程领域里,目前混凝土构件的长期受力性能已成为结构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而混凝土梁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对混凝土梁进行长期静力加载试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因而土木工程试验中,混凝土梁的静力加载属于基本必要性试验。目前对混凝土梁的长期受力性能实验中,大多采用的是堆载法,该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重物和人力,而且重物可能产生倾覆及失稳问题,增加了静载试验的危险性,同时,静载试验过程中的加载值及加载速度也不易控制,产生的试验误差较大。而现有的加载装置一般为占地面积较大的固定式整体结构,因移动不便而使试验范围受限;只能适用于单一尺寸混凝土梁的加载试验,利用率较低;而且对构件表面裂缝观察测时要俯身低头较为不便;更不利于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测量,容易造成试验误差;由于场地所限无法进行特定环境(如恒温、冻融循环等)下的试验,整个试验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便,无法普及。综上所述,设计一种能够简化混凝土梁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方便试验操作,提高加载时的控制精度,可自由移动,减小对场地范围的要求,能够满足多种尺寸的混凝土梁试验,方便裂缝的观察与测量,安装、拆卸方便且利于普及的混凝土梁试验装置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包括反力加载架底板,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水准仪,两根分配钢梁立柱对称固定在反力加载架底板中部,所述分配钢梁立柱上套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分配钢梁,所述分配钢梁下方依次设有电动液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加载立柱,所述加载立柱顶部与加载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加载下横梁通过加载竖杆与加载上横梁连接,两个加载上横梁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试验梁设置在加载下横梁和加载上横梁之间,升梁杆固定在加载上横梁外侧,位移监测横杆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上。优选地,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两端设有滑槽,每个滑槽上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加载立柱,所述固定螺丝下方垫有加载立柱垫板;所述加载下横梁为圆环结构,内部套有传力轴,加载竖杆套在传力轴上并通过转轴垫板和转轴螺母固定,加载上横梁通过加载上横梁螺母与加载竖杆固定,升梁杆通过滑槽固定在加载上横梁外侧,位移监测横杆通过螺母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上;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底部安装有两个定向轮和两个万向轮,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底部外侧均安装有触地支座。优选地,所述加载上横梁外侧设置有凹形滑槽,所述加载上横梁上设有刻度。优选地,所述加载竖杆上端为带有螺纹的圆柱体,并与加载上横梁螺母上的螺纹配套,所述加载上横梁两端设置有圆孔。优选地,所述横向拉杆与拉杆外侧夹板和拉杆内侧夹板整体形成U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分配钢梁立柱下端设有与反力加载架底板的螺纹孔配套的螺纹,所述分配钢梁立柱中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凹槽。优选地,所述分配钢梁上表面为槽型结构,其内槽宽度与滑动铰支座和固定铰支座的长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适用于混凝土梁类构件的试验,能够满足不同尺寸构件的需要;加载系统使用了电动液压千斤顶,在减少人力劳动的同时可精确加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荷载,不会因构件开裂或徐变而造成荷载明显减小;该装置底部安装有定向轮和万向轮,两组福马轮可以实现反力加载架的自由移动,即使相对较窄实验室门也可以在不借助其它吊运设备的情况下自由通过,极大地方便了反力加载架的场地布置;所设计的升梁杆可实现试验梁在顶升时左右不偏移,达到定位精准的目的;加载上横梁可通过螺母对横梁位置进行上下微调,实现试验梁与加载上横梁的无缝接触;U形拉杆的设计拓宽了试验梁上方的可操作空间,方便了试验过程中梁顶裂缝的观察和测量;设置在底座上的滑槽可以方便地调整加载立柱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混凝土梁试件;大部分构件可拆卸,更换方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稳定性较好,减少了人力劳动,提高了试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反力加载架底板1、定向轮2、万向轮3、触地支座4、水准仪5、分配钢梁立柱6、支架7、分配钢梁8、电动液压千斤顶9、压力传感器10、加载立柱垫板11、固定螺丝12、加载立柱13、加载下横梁14、转轴垫板15、转轴螺母16、加载竖杆17、加载上横梁18、加载上横梁螺母19、拉杆外侧夹板20、拉杆内侧夹板21横向拉杆22、试验梁23、升梁杆24、位移监测横杆25、螺母26、位移监测竖杆27、滑动铰支座28、固定铰支座29、垫板30、传力轴31、千斤顶控制器32、压力传感器采集仪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包括反力加载架底板1,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水准仪5,两根分配钢梁立柱6对称固定在反力加载架底板1中部,所述分配钢梁立柱6上套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水平设置有分配钢梁8,所述分配钢梁8下方依次设有电动液压千斤顶9和压力传感器10;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加载立柱13,所述加载立柱13顶部与加载下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加载下横梁14通过加载竖杆17与加载上横梁18连接,两个加载上横梁18之间通过横向拉杆22连接,试验梁23设置在加载下横梁14和加载上横梁18之间,升梁杆24固定在加载上横梁18外侧,位移监测横杆25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27上。优选地,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两端设有滑槽,每个滑槽上通过固定螺丝12安装加载立柱13,所述固定螺丝12下方垫有加载立柱垫板11;所述加载下横梁14为圆环结构,内部套有传力轴31,加载竖杆17套在传力轴31上并通过转轴垫板15和转轴螺母16固定,加载上横梁18通过加载上横梁螺母19与加载竖杆17固定,升梁杆24通过滑槽固定在加载上横梁18外侧,位移监测横杆25通过螺母26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27上;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底部安装有两个定向轮2和两个万向轮3,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底部外侧均安装有触地支座4。优选地,所述加载上横梁18外侧设置有凹形滑槽,所述加载上横梁18上设有刻度。升梁杆24和加载上横梁18上的刻度可保证混凝土梁在上升时左右不偏转,达到定位精准的目的。优选地,所述加载竖杆17上端为带有螺纹的圆柱体,并与加载上横梁螺母19上的螺纹配套,所述加载上横梁18两端设置有圆孔。此设计方便了加载上横梁18的上下微调,可以实现试验梁23与加载上横梁18的无缝接触。优选地,所述横向拉杆22与拉杆外侧夹板20和拉杆内侧夹板21整体形成U形结构。此设计拓宽了试验梁23上方的可操作空间,方便了试验过程中梁顶裂缝的观察和测量。优选地,所述分配钢梁立柱6下端设有与反力加载架底板1的螺纹孔配套的螺纹,所述分配钢梁立柱6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包括反力加载架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水准仪(5),两根分配钢梁立柱(6)对称固定在反力加载架底板(1)中部,所述分配钢梁立柱(6)上套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水平设置有分配钢梁(8),所述分配钢梁(8)下方依次设有电动液压千斤顶(9)和压力传感器(10);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加载立柱(13),所述加载立柱(13)顶部与加载下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加载下横梁(14)通过加载竖杆(17)与加载上横梁(18)连接,两个加载上横梁(18)之间通过横向拉杆(22)连接,试验梁(23)设置在加载下横梁(14)和加载上横梁(18)之间,升梁杆(24)固定在加载上横梁(18)外侧,位移监测横杆(25)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2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包括反力加载架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水准仪(5),两根分配钢梁立柱(6)对称固定在反力加载架底板(1)中部,所述分配钢梁立柱(6)上套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水平设置有分配钢梁(8),所述分配钢梁(8)下方依次设有电动液压千斤顶(9)和压力传感器(10);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加载立柱(13),所述加载立柱(13)顶部与加载下横梁(14)固定连接,所述加载下横梁(14)通过加载竖杆(17)与加载上横梁(18)连接,两个加载上横梁(18)之间通过横向拉杆(22)连接,试验梁(23)设置在加载下横梁(14)和加载上横梁(18)之间,升梁杆(24)固定在加载上横梁(18)外侧,位移监测横杆(25)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位移监测竖杆(2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由移动式混凝土梁反力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加载架底板(1)两端设有滑槽,每个滑槽上通过固定螺丝(12)安装加载立柱(13),所述固定螺丝(12)下方垫有加载立柱垫板(11);所述加载下横梁(14)为圆环结构,内部套有传力轴(31),加载竖杆(17)套在传力轴(31)上并通过转轴垫板(15)和转轴螺母(16)固定,加载上横梁(18)通过加载上横梁螺母(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港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