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双信专利>正文

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8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是由伞杆(1)、伞架(2)、伞面(3)、充气器(4)、套环(5)、气仓(6)、气孔(7)、带子(8)、充放气孔(9)、充气把手(10)、气筋(11)和气圈(12)等组成。其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均为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形成的充气腔。使用时,采用电动、手动、口吹等方式,通过充气器(4),使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充满气体,依靠气体的膨胀力,达到支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变形,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提物品和旅行用品。采用传统的各类晴雨伞均为骨架式支掌结构,以手动式、自开式、自开自合式等方式达到开合伞的目的,伞架及伞柄均采用硬质杆件。因此,伞的结构单调,不易实现多种艺术造型;生产工艺复杂;需要的材料种类多;造价较高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变形、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的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以下结合附图作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气筋支撑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由伞杆(1)、伞架(2)、伞面(3)、充气器(4)、套环(5)、气仓(6)、气孔(7)、带子(8)、充放气孔(9)、充气把手(10)、气筋(11)和气圈(12)等组成。其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均为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形成的充气腔。使用时,采用电动、手动、口吹等方式。通过充气器(4),使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充满气体,依靠气体的膨胀力。达到支撑的目的,取代传统的实体支撑骨架和连动机构。如图1所示,带多孔通气阀的上端为充气气孔(9),下端为充气把手(10),充气把手(10)与伞杆(1)相连,充气器(4)的气孔(7)与伞面的气仓(6)相通。如图2所示,伞面(3)亦可代气筋(11)和气圈(12),气筋(11)之间是单面的材料,伞架(2)为不同长度的支撑气筋。亦可将伞面(3)制成各种充气的立体艺术造型。本技术排气后,通过带子(8)拉动套环(5)可以形成一个手袋,亦可以将伞面折叠后拉上拉链形成一个小包。本技术采用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如塑料、雨布等,经过剪裁、热合等工艺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是由伞杆(1)、伞架(2)和伞面(3)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均为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形成的充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其特征在于伞面(3)可形成手袋或折叠成小包。专利摘要本技术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是由伞杆(1)、伞架(2)、伞面(3)、充气器(4)、套环(5)、气仓(6)、气孔(7)、带子(8)、充放气孔(9)、充气把手(10)、气筋(11)和气圈(12)等组成。其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均为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形成的充气腔。使用时,采用电动、手动、口吹等方式,通过充气器(4),使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充满气体,依靠气体的膨胀力,达到支撑的目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变形,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特点。文档编号A45B23/00GK2173524SQ9324064公开日1994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5日专利技术者郑双信 申请人:郑双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晴雨伞,是由伞杆(1)、伞架(2)和伞面(3)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1)、伞架(2)和伞面(3)均为气密性弹柔性材料形成的充气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双信
申请(专利权)人:郑双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