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83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装置。该光导装置包括: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Photoconductive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hotoconductive device. The photoconductive device comprises a light incident part and a light conductive body, wherein the light incident part has a first end, an end surface with a polygonal shape, for receiving incident light, and a second end, located at a position opposite to the first end,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ght conductive body for connecting the incident light from the first end. Conducted to the photoconductive body; and a side surface,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ub-surfaces arranged side by side, each of which extends from one side of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irst end to the second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导装置。
技术介绍
光导装置,是指主要以全反射方式使光在其内部进行传输的导光装置。光导装置广泛应用于光照明、光传输等领域。其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可称为导光棒)、长条形(可称为导光条、灯条)、板形(可称为导光板)、环形(可称为导光环)等等。光导装置通常可以将光从其一端输入,并经过其外壁的全反射作用将光传导至光导装置的另一端或任何期望的出射位置。由于全反射的作用,当光在光导装置中被传递足够长的距离之后,容易获得相对均匀的光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导装置,其能够提高光导装置的入射光耦合的均匀性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导装置,包括: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沿着相对于所述光入射部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具有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处的第一边和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第二边,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0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10度且小于60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第一端部的端表面具有正多边形形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第二端部处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外接圆的直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从所述第一端部的正多边形逐渐过渡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圆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部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基本上恒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具有4至16条边。在一实施例中,子表面为三维曲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子表面布置成将来自于第一端部的入射光全反射至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另一个子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导主体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导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解耦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侧壁的与所述解耦结构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解耦表面。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导装置,通过在光入射部设置至少两个子表面,能够提高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和光学效率。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导装置;图2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A-A截得的横截面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B-B截得的横截面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C-C截得的横截面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如图1所示的光导装置由平面D-D截得的横截面视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导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图;以及图7示意性地示出不具有图1中所示的光入射部的子表面而仅包含光导主体的光导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光导装置,包括: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图7示出了一光导装置,其中入射光直接射入光导主体20,而光导主体20的平滑的圆柱面作为光入射端部,光线(如箭头所示)被侧壁不断全反射以大体沿着轴线(图中虚线所示)传导,光线的光路不会围绕该轴线旋转。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导装置100。该光导装置100包括光入射部10和光导主体20。所述光入射部10具有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和侧表面13。该第一端部11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14,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12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11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20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11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20中。侧表面13位于所述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侧表面13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15,每个子表面15从所述第一端部11的端表面14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12。作为示例,每个子表面15从所述第一端部11的端表面14的一条边可以沿着相对于所述光入射部10的轴线x倾斜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12,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所谓并列布置是指,各个子表面15从第一端部11的端表面14至第二端部12的延伸方向趋于一致,或者说相对于光入射部10的轴线x具有同一个方向的偏斜。比如,如图1所示,当从正对端表面14的方向(在图1中的方向为从右向左,亦可参考图6)来观察光入射部10时,各个子表面15在从第一端部11的端表面14延伸至第二端部12过程中均向同一方向(图1中的示例是沿着顺时针方向,当然也可以沿着逆时针方向)偏斜。但不要求各个子表面15的延伸方向绝对平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子表面15从端表面14至第二端部12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是直线,而还可以是被扭转或弯曲的曲线。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光入射部10用于将入射光耦合至光导装置100中。该光入射部10的侧表面13上具有多个子表面15,而不是光滑的圆柱面。所述多个子表面15沿着相对于所述光入射部10的轴线x倾斜的方向延伸,这可以使得入射光被一子表面15反射后并不完全沿着轴线x向第二端部12行进,而是可以在沿着轴线x向第二端部12行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围绕轴线x旋转(光线30的行进路径的示例如图1所示)。这与采用平滑的圆柱面作为光入射端部(如图7所示)的情形相比,可以增加入射光在光导装置的入射光耦合部分的反射次数和路径长度,从而使得入射光能够被更加均匀高效地耦合到光导装置100中。另外,由于入射光在光入射部的反射次数和路径长度增加,所以这还有助于缩短光导装置的入射光耦合部分(如光入射部10)的长度。其还可以提高光导装置100的光入射部中的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在一示例中,每个子表面15可以具有位于光入射部10的第一端部11处的第一边111和位于光入射部10的第二端部12处的第二边112。所述第二边112相对于所述第一边111围绕光入射部10的轴线x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导装置,包括: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导装置,包括:光入射部和光导主体,其中,所述光入射部具有:第一端部,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端表面,用于接收入射光;第二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位置,与光导主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将来自第一端部的入射光传导至所述光导主体中;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所述侧表面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子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的一条边沿着相对于所述光入射部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表面中的每个子表面具有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处的第一边和位于光入射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第二边,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导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围绕光入射部的轴线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大于10度且小于6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装置,其中,所述光入射部的第一端部的端表面具有正多边形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泽斌香志欣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