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5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其结构包括整流罩、外壳、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尾锥、内涵喷管、外涵喷管、高压压气机、增压室、风扇、驱动装置,整流罩安装于外壳内侧左端,燃烧室位于外壳内侧中端,燃烧室与外壳内侧相贴合,高压涡轮内侧左端与高压压气机右端相连接,低压涡轮右端与尾锥左端相焊接,在结构上设有驱动装置,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锥齿轮和齿轮配合工作,然后由传送带带动涡轮的转动,涡轮和蜗杆啮合配合工作,带动风扇快速转动,然后带动气体流入增压室,加大风扇的驱动力,使风扇带入的气体充足,提高发动机发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
本技术是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飞机普遍使用的涡扇发动机,是先靠前级风扇和压气机提供的气流通过燃烧室燃油燃烧,使膨胀的高温高压燃气冲动涡轮作高速旋转产生的推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03219796.9的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若干冲压发动机固定在涡扇发动机周围,冲压发动机外进气涵道与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相通,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连接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连接冲压发动机喷口,冲压发动机喷口和涡扇发动机喷口连接尾喷管,冲压发动机外进气涵道与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之间有气流导向叶片,气流导向叶片内侧的涡扇发动机外涵道连接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涡扇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之间有内冷却空气层,冲压发动机外侧有外冷却空气层、隔热层,但是该现有技术在风扇带入气体时,风扇的驱动力不足,导致通过燃烧室的气体不足,发动机发动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以解决现有的在风扇带入气体时,风扇的驱动力不足,导致通过燃烧室的气体不足,发动机发动的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整流罩(1)、外壳(2)、燃烧室(3)、高压涡轮(4)、低压涡轮(5)、尾锥(6)、内涵喷管(7)、外涵喷管(8)、高压压气机(9)、增压室(10)、风扇(11)、驱动装置(12),所述整流罩(1)安装于外壳(2)内侧左端,所述燃烧室(3)位于外壳(2)内侧中端,所述燃烧室(3)与外壳(2)内侧相贴合,所述高压涡轮(4)内侧左端与高压压气机(9)右端相连接,所述低压涡轮(5)右端与尾锥(6)左端相焊接,所述低压涡轮(5)安装于外壳(2)内侧右端,所述尾锥(6)位于外壳(2)末端,所述内涵喷管(7)设于尾锥(6)后侧,所述内涵喷管(7)安装于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扇助推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整流罩(1)、外壳(2)、燃烧室(3)、高压涡轮(4)、低压涡轮(5)、尾锥(6)、内涵喷管(7)、外涵喷管(8)、高压压气机(9)、增压室(10)、风扇(11)、驱动装置(12),所述整流罩(1)安装于外壳(2)内侧左端,所述燃烧室(3)位于外壳(2)内侧中端,所述燃烧室(3)与外壳(2)内侧相贴合,所述高压涡轮(4)内侧左端与高压压气机(9)右端相连接,所述低压涡轮(5)右端与尾锥(6)左端相焊接,所述低压涡轮(5)安装于外壳(2)内侧右端,所述尾锥(6)位于外壳(2)末端,所述内涵喷管(7)设于尾锥(6)后侧,所述内涵喷管(7)安装于外壳(2)内侧,所述外涵喷管(8)与外壳(2)内侧后方相贴合,所述高压压气机(9)安装于外壳(2)内侧中端,所述高压压气机(9)内侧左端与增压室(10)相连接,所述增压室(10)位于风扇(11)右端,所述风扇(11)与流罩(1)相贴合,所述风扇(11)安装于外壳(2)内侧左端,所述驱动装置(12)位于风扇(11)右侧并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2)包括外壳(1201)、蜗杆(1202)、涡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盛国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