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2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锚杆本体,沿锚杆本体的轴向呈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锚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结构包括套设于锚杆本体的套筒,在套筒与锚杆本体之间设有限制套筒沿锚杆本体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套筒的周向表面上连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杆,且支撑杆以套筒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对应支撑杆的外端设有长条形结构的滑条,所述滑条呈竖向设置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横向调节伸缩机构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加方便使用,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提高锚杆安装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锚杆结构。
技术介绍
锚喷支护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围岩的措施,60年代以来,已被广泛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共同形成一个承载结构,可有效地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它可用作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必再做永久支护或衬砌。根据围岩的地质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支护形式:①单独采用锚杆,一般只用于局部;②单独采用喷射混凝土,有时也只用于局部;③锚杆结合喷射混凝土,多用于地下洞室的顶拱和边墙;④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加设单层或双层钢筋网,可提高喷层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从而提高支护能力;⑤锚喷加金属网,并在喷层内加设工字钢等型钢作成的肋形支撑。上述各种形式的锚喷支护,所采用的锚杆根数、深度、间距,喷层的厚度以及金属网和肋形支撑的尺寸等,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搞好支护还需要进行围岩变位和变形等现场量测工作。锚喷支护常紧跟开挖掘进,平行作业,特别是在隧洞或地下厂房施工中采用分部开挖的方式时,可随着开挖断面的扩大,边挖边喷,直至全断面完成。现有技术中,在锚杆支护施工中,对锚杆在钻孔中定位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杆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锚杆本体(1),沿锚杆本体的轴向呈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锚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结构包括套设于锚杆本体的套筒(2),在套筒与锚杆本体之间设有限制套筒沿锚杆本体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套筒(2)的周向表面上连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且支撑杆以套筒(2)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对应支撑杆(3)的外端设有长条形结构的滑条(4),所述滑条呈竖向设置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横向调节伸缩机构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锚杆本体(1),沿锚杆本体的轴向呈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锚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结构包括套设于锚杆本体的套筒(2),在套筒与锚杆本体之间设有限制套筒沿锚杆本体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套筒(2)的周向表面上连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且支撑杆以套筒(2)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对应支撑杆(3)的外端设有长条形结构的滑条(4),所述滑条呈竖向设置且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横向调节伸缩机构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筒(2)周向表面上的且贯穿套筒壁厚设置的螺纹连接孔,所述支撑杆(3)为螺纹杆结构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接孔上,且支撑杆(3)的内端抵接支撑于锚杆本体(1)的外圆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杆(3)的内端端面上设有橡胶材质制得的垫片(5);垫片的内侧面抵接支撑于锚杆本体的外圆周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茂刘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