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一种伞骨之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加以改进的内槽主骨及内槽支骨之配合,使伞骨制造简易且使用时避免内连系骨与内槽主骨中包头产生卡掣的缺陷。如图5所示,习用的伞骨之内槽主骨A与内连系骨B分别枢接于中包头C上,内槽主骨A及内连系骨B的另外一端分别枢接于伞骨之内槽支骨E及上巢(图中未示)上,而且内槽主骨A之外端结合可挠中连系骨D。习用的内槽主骨A呈凵形,且该凵形开口向下,因此,当伞骨撑开时,内连系骨B靠向内槽主骨A,而且内连系骨B的枢接点嵌入内槽主骨A的凵形开口中。然而,使用中常因为枢接点的偏移无法顺利嵌入凵形开口中,造成伞骨尚未完全撑开以前,就被枢接点卡制住,形成使用的不便。另外,内槽主骨A必须结合可挠中连系骨D,所以必须在内槽主骨A的上表面挖孔加工,以利可挠中连系骨D结合。由于内槽主骨A规格基小,额外的加工比较麻烦,制造上甚觉不便。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致力研究改进,经再三试作,今终研制出一种伞骨之改良结构,确实克服上述缺点,使伞骨更具实用性。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伞骨之改良结构,它包含一开口向上之凵形内槽主骨,配合中包头及内连系骨与中包头之枢接点均呈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骨之改良结构,系于伞骨上设有固定式上巢及可滑动的下巢,一内槽主骨枢接于中包头及上巢之间,一内槽支骨枢接于下巢及内槽主骨中段处之间,一内连系骨枢接于中包头及内槽支骨外端之间,一中槽主骨枢接于中包头及外包头之间,可挠中连系骨枢接于外包头及内槽主骨外端之间,一固定套包住中槽主骨及挠性连系骨中段,以及一外主骨连结于外包头而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内槽主骨为一凵型骨杆且凵型开口朝上,内槽主骨适当处设一梢供可挠中连系骨从上方结合,而且内槽支骨之外端呈分叉状以枢接于内槽主骨之中段处,提供枢动时所需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