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191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缝面骑缝灌浆,骑缝布置灌浆孔孔径20~25mm,埋设灌浆管前在灌浆区段上下端骑缝各钻一个止浆孔,通气检查确保孔与孔之间串通良好,最大压力控制在0.15~0.2Mpa范围内;灌浆由下向上,上部灌浆孔兼做排气孔用,下部结束灌浆的灌浆孔及时扎紧;2、缝面灌浆处理完成两天后进行缝口嵌填处理,沿灌浆区段内的横缝凿U型槽,在清洗干燥后的槽底先后均匀涂刷塑性止水材料及底胶,将搓成细条的SR塑性止水材料分层沿槽嵌填,用木锤锤击密实,然后回填砂浆;3、表面喷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工艺简单、避免对上游坝面止水的破坏且达到横缝渗漏处理坚固且耐久的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水工混凝土重力坝因施工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大坝横缝排水槽堵塞或横缝止水失去效果,最终形成通往坝体廊道和坝后的渗漏水通道。渗漏水产生的三个要素为渗水源、渗水通道及溢出点,要解决渗漏水问题也要从这三个要素着手,一般在渗水源进行堵漏效果最好。常规的横缝渗漏处理一般均在横缝的渗水源部位进行,其方法有坝顶钻孔灌浆法和上游坝面骑缝灌浆法,坝顶钻孔灌浆法是在横缝的两道止水之间从上至下钻垂直孔的一种灌浆方法,该钻孔角度不宜控制,且灌浆孔孔径至少75㎜,故对钻孔设备的选择存在局限性,一般采用地质钻机,但控制不好有可能对两道止水造成破坏,且钻孔工作量大,成本也高,且占压工作面时间久;上游坝面骑缝灌浆法,短期止水效果明显,但缺少巩固措施,方法较为单一,长期止水性能差;因为大坝横缝是与坝轴线垂直的永久性的竖向缝,其作用为适应运行期坝基的不均匀沉降及温度变化,若止水破损或失去效果的话,直接更换横缝止水不太现实,现场仅采取灌浆法对缝面实施了浆液充填处理,一旦有不均匀沉降,将影响到浆液密实填充的耐久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1、缝面骑缝灌浆,主要是对迎水面至第一道止水片之间缝面的灌浆,骑缝布置灌浆孔,间距30~35cm,孔深18~20cm,孔径20~25mm;埋设灌浆管前在灌浆区段上下端骑缝各钻一个止浆孔,孔径不小于90mm,孔底距迎水面第一道止水约40~50cm,清除止浆孔内杂物及孔口周边松动块,并用有压水冲洗干净,待孔内干燥后采用903聚合物水泥砂浆或预缩砂浆分层回填夯实;横缝缝面及孔口采用堵漏王或903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封闭,封闭长度延伸至横缝上下端各2~3m,然后通气检查确保孔与孔之间串通良好,最大压力控制在0.15~0.2Mpa范围内,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横缝渗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1、缝面骑缝灌浆,主要是对迎水面至第一道止水片之间缝面的灌浆,骑缝布置灌浆孔,间距30~35cm,孔深18~20cm,孔径20~25mm;埋设灌浆管前在灌浆区段上下端骑缝各钻一个止浆孔,孔径不小于90mm,孔底距迎水面第一道止水约40~50cm,清除止浆孔内杂物及孔口周边松动块,并用有压水冲洗干净,待孔内干燥后采用903聚合物水泥砂浆或预缩砂浆分层回填夯实;横缝缝面及孔口采用堵漏王或903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封闭,封闭长度延伸至横缝上下端各2~3m,然后通气检查确保孔与孔之间串通良好,最大压力控制在0.15~0.2Mpa范围内,用肥皂水刷满缝的表面,发现漏气冒泡,重新封闭;灌浆由下向上逐孔灌注,上部灌浆孔兼做排气孔用,下部结束灌浆的灌浆孔及时扎紧,依次向上进行,灌浆压力要先小后大,灌浆结束标准:缝面停止吸浆后再继续灌注30min结束;步骤2、缝面灌浆处理完成两天后进行缝口嵌填处理,沿灌浆区段内的横缝凿U型槽,在清洗干燥后的槽底先后均匀涂刷塑性止水材料及底胶,表面干燥后,将搓成细条的SR塑性止水材料分层沿槽嵌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