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iral two-axle off-road vehicle for complex wetland and ice terrain, including a trailer housing, a power system, a forward device and a seat. The power system is used to provide forward/steering power for the forward device, which advances/steers under the power provided by the power system. The seat is used for passengers. The forward device includes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2,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3 and a spiral forward axl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2 is used to receive the forward power provided by the power device and transmit it to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3.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3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forward power. The spiral advancing axis moves forward to the spiral advancing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越野拖车。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工作之余选择到户外去度假,但由于地形和交通状况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目前多栖交通工具应用优势很大,因为它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形行驶,但现有的多栖交通工具的越障能力差,同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野车,用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螺旋前进轴作为前进体,螺旋前进轴采用螺旋步进形式前进,使得本越野拖车适应于沼泽、冰面等复杂恶劣地形。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包括拖车外壳、动力系统、前进装置、座椅,所述的动力系统用于为前进装置提供前进/转向的动力,所述的前进装置在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作用下进行前进/转向,所述的座椅用于工作人员乘坐;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转向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用于为前进装置提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拖车外壳、动力系统、前进装置、座椅,所述的动力系统用于为前进装置提供前进/转向的动力,所述的前进装置在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作用下进行前进/转向,所述的座椅用于工作人员乘坐;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转向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用于为前进装置提供前进动力,所述的转向装置用于改变本越野拖车的前进方向并完成转向;所述的拖车外壳可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车体外壳一、车体外壳二,所述的车体外壳一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筒体结构,车体外壳一的开口端位于封闭端上方并且开口端匹配设置有密封端盖,所述的车体外壳二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拖车外壳、动力系统、前进装置、座椅,所述的动力系统用于为前进装置提供前进/转向的动力,所述的前进装置在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作用下进行前进/转向,所述的座椅用于工作人员乘坐;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转向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用于为前进装置提供前进动力,所述的转向装置用于改变本越野拖车的前进方向并完成转向;所述的拖车外壳可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为车体外壳一、车体外壳二,所述的车体外壳一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筒体结构,车体外壳一的开口端位于封闭端上方并且开口端匹配设置有密封端盖,所述的车体外壳二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筒体结构并且车体外壳二的开口端固定安装于密封端盖的上端面;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一、动力轴一、动力轴二,所述的驱动电机用于为动力轴一/动力轴二提供转动动力,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一用于接收驱动电机的转动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动力轴一/动力轴二,所述的动力轴一/动力轴二在转动动力作用下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前进装置包括动力传递机构二、动力传递机构三、螺旋前进轴,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二用于接收动力轴一转动产生的前进动力并将其传递至动力传递机构三,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三用于将前进动力传递至螺旋前进轴,所述的螺旋前进轴在前进动力作用下前进;所述的螺旋前进轴放置于地面并且螺旋前进轴为圆柱体结构,螺旋前进轴的外圆面同轴设置有呈螺旋状结构的前进螺纹;所述的前进装置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前进装置一、前进装置二,前进装置一、动力轴一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进装置二、动力轴二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盘、转向传递机构、负载机构,所述的转向盘转动并产生拉动力,所述的转向传递机构用于接收拉动力并将其传递至负载机构,所述的负载机构在拉动力作用下对动力轴一/动力轴二施加负载并使动力轴一、动力轴二之间形成有转速差;所述的车体外壳二的封闭端设置有通孔一并且车体外壳二内设置有支撑架二,所述的支撑架二固定安装于密封端盖的上端面并且部分支撑架二穿过通孔一并位于车体外壳二的封闭端上方;所述的转向盘设置于车体外壳二的封闭端上方、并且转向盘与支撑架二之间设置有转向轴,转向轴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二并且转向轴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转向盘同轴固定套接于转向轴外部;所述的负载机构设置于车体外壳一内,负载机构包括施加构件、负载构件,所述的施加构件用于接收转向传递机构传递的拉力并将其传递至负载构件,所述的负载构件在拉力作用下对动力轴一产生负载并使动力轴一的转速递减;所述的负载机构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负载机构一、负载机构二,负载机构一、转向传递机构、动力轴一之间的连接关系与负载机构二、转向传递机构、动力轴二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驱动电机设置于车体外壳二内,所述的密封端盖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穿设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密封端盖的上端面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地面、并且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车体外壳一内;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一设置于车体外壳一内,动力传递机构一包括差速外壳、锥齿轮传递构件、差速构件,所述的锥齿轮传递构件、差速构件均设置于差速外壳内,所述的差速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筒体结构,差速外壳的开口端固定安装于车体外壳一的内腔腔底,差速外壳的封闭端设置有与穿设孔同轴布置的穿孔;所述的差速构件包括差速框架,所述的差速框架为轴向平行于地面的圆柱体结构,差速框架与差速外壳内腔之间设置有轴承且差速框架通过轴承安装于差速外壳内、并且差速框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差速框架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直径的安装孔,差速框架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与安装孔连接接通的轴承孔一,所述的动力轴一、动力轴二、差速框架三者同轴布置并且动力轴一、动力轴二分别位于差速框架的一端,所述的差速外壳垂直于差速框架轴向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贯穿其厚度并与轴承孔一同轴布置的轴承孔二,所述的车体外壳一垂直于差速框架轴向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贯穿其厚度并与轴承孔一同轴布置的轴承孔三,动力轴一的动力输入端位于差速框架的安装孔内、动力输出端穿过一轴承孔一、一轴承孔二、一轴承孔三并位于车体外壳一外部,动力轴一与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之间均设置有轴承,动力轴二的动力输入端位于差速框架的安装孔内、动力输出端穿过另一轴承孔一、另一轴承孔二、另一轴承孔三并位于车体外壳一外部,动力轴二与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之间均设置有轴承;所述的差速构件还包括自转轴,所述的自转轴活动安装于差速框架的安装孔内并且自转轴的轴向垂直于差速框架的轴向,自转轴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差速构件还包括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半轴齿轮一、半轴齿轮二并且四者均为锥齿轮结构,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均固定套接于自转轴外部并且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分别位于自转轴的一端,半轴齿轮一固定套接于动力轴一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一分别与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啮合,半轴齿轮二固定套接于动力轴二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半轴齿轮二分别与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二啮合;所述的锥齿轮传递构件包括齿轮轴、主动锥齿轮一、从动锥齿轮一,所述的齿轮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布置,齿轮轴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联轴器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齿轮轴的动力输出端穿过设置于差速外壳封闭端的穿孔并位于差速外壳内并且齿轮轴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一固定套接于齿轮轴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一固定套接于差速框架外部并且主动锥齿轮一与从动锥齿轮一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沼泽、冰面复杂地形的螺旋双轴越野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二包括传递外壳,所述的传递外壳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传递端盖,传递外壳的封闭端固定安装于车体外壳一垂直于差速框架轴向的侧面、且传递外壳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轴承孔三与传递外壳内腔之间连接接通的避让孔、并且动力轴一的动力输出端穿过避让孔并位于传递外壳内,传递外壳平行并靠近地面的侧面设置有与其内腔连接接通的伸出孔;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二还包括转轴一、转轴二,所述的转轴一的轴向垂直于地面,转轴一的动力输入端位于传递外壳内、动力输出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传递外壳下方,转轴一的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转轴二与转轴一同轴布置,转轴二的动力输入端与转轴一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部件进行连接,转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转轴一可通过连动部件持续向转轴二输出动力,所述的连动部件为设置于转轴一的连接孔内的内花键、设置于转轴二动力输入端的外花键;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二还包括主动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