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松强专利>正文

折叠礼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3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礼帽伞,它包括伞架和被覆在伞架上的伞面,而伞架则由一组支撑机构和一帽座构成。每一支撑机构包含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弹性元件以及拉动机构、通过上述拉动机构。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使上述两个四连杆机构发生运动,从而达到可折叠的目的。另外,在一组上述第一四边形的内竖杆与顶杆形成一适合使用者头型的结构,并可在其内表面嵌有一头圈衬布,使人感到头戴舒适。(*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礼帽伞。现有的伞帽大多数是单一尖顶式,不符合人的头型,因而人体与伞帽的接触面积小,使用者会感到不适。申请号为87213552.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折叠晴雨帽,该晴雨帽采用单一的平行四边形的伞架支撑结构,外型为帽状,中心轴是可伸缩的折叠套杆,但是,这种晴雨帽收缩、折叠可靠性较差,制造复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收缩、折叠灵活、可靠性好,且头戴舒适的折叠礼帽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折叠礼帽伞包括伞架和被覆在伞架上的伞面,上述伞架则由一组支撑机构和一帽座构成,每一支撑机构都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弹性元件以及拉动机构;第一四连杆机构由内竖杆、外竖杆、顶杆和第一短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则由上横杆、下横杆,尾杆和第二短杆构成;上述顶杆的一端与上述帽座的底端铰接,其另一端则与上述内竖杆和外竖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上述内竖杆的另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二短杆,上述下横杆的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一短杆;同时,上述拉动机构的上拉线和下拉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四连杆机构的两处相连,上述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组成的平面内,其弹性用来使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伞架的支撑支机构与帽座的结构图。图2是伞架侧面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伞架的支撑机构与帽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支撑机构的顶杆[11]的一端与帽座[13]的下端的一处铰接,且有一延伸部分嵌入帽座的壁内,从而使顶杆不能从水平处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其另一端的a、b两处,外竖杆[5]和内竖杆[8]的一端与顶杆[11]铰接,在下横杆[4]的一端的e、d两处,上述外竖杆[5]和内竖杆[8]的另一端与其铰接;在上述内竖杆[8]的靠近d端的C处,上横杆[3]的一端与其铰接,在尾杆[1]的一端的g、f两处,上横杆[3]和下横杆[4]的另一端与其铰接。于是,顶杆[11]、下横杆[4]的ed部分、内竖杆[8]以及外竖杆[5]构成了第一四连杆机构。另外,尾杆[1]、内竖杆[8]的cd部分、上横杆[3]和下横杆[4]构成了第二四连杆机构,在上横杆[3]的靠近C端的一处h与下横杆[4]和内竖杆[8]的铰接点[d]之间连接一弹性元件例如弹簧[7]。在内竖杆[8]的中央部分钻有两孔k、l,上拉线[9]一端系于孔K处,另一端从帽座13外侧的一通孔m处穿过并经中心通孔G从上端引出,下拉线[10]的一端系于孔1处,另一端穿入顶杆[11]与帽座的铰接端相近的一孔j,并向下引出。在该实施例中,内竖杆[8]与外竖杆[5]的长度大致相等,而ab段与ed段的长度也大致相等,且例如为内竖杆[8]的1/5。为了方便,ab的长度也可稍大于ed的长度。另外,为了保证尾杆[1]在上述弹簧[7]恢复变形后与水平面成一锐角例如20°-30°左右的角度,可通过调节下横杆[4]与上横杆[3]的长度,例如使下横杆[4]的长度略大于上横杆[3]的长度。当顶杆[11]处于水平位置时,内竖杆与上述顶杆[11]成100°左右的角。显然,ab端、ed段的长度、顶杆与内竖杆的角度、尾杆在伞张开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及与下横杆的角度均可根据需要相应变动。且上拉线[10]和下拉线[9]的固定孔k、l也可设置在外竖杆[5]的中部。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铰接是利用销钉或螺栓来完成的。上述内竖杆[8]、外竖杆[5]、顶杆[11]、尾杆[1]、上横杆[3]、下横杆[4]可采用一般的圆钢丝或扁钢条。当收伞时上拉线[9]和下拉线[10]分别向上和向下拉时,内竖杆[8]受到力的作用后,顶杆[1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带动内竖杆[8]和外竖杆[5]相对于a、b点逆时针运动,于是上横杆[3]和下横杆[4]克服弹簧[7]的弹力并相对于c、e点作顺时针方向运动,并带动尾杆[1]相对于g点(或f点)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顶杆[11]、内竖杆[8]、外竖杆[5]、上横杆[3]、下横杆[4]及尾杆[1]几乎处于竖直方向为止,此时该伞体积很小,便于携带,另外,折叠后的伞能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撑开。图2是整个伞架的侧面剖视图。如图所示,该实施例采用了八个支撑机构。每一支撑机构的顶杆的与帽座的下端的八个等分点相互铰接,并有一延伸部分使顶杆不能以水平处沿逆时针向下运动。这样八个支撑机构的顶杆和内竖杆组成一圆台型的内表面。适合于人的头型。在每一支撑机构的内竖杆上用一头圈衬布(带)[15]围成一圈,采用该头圈衬布[15];它可根据使用者的头型调节,以使使用者戴着感到舒适。上述头圈衬布[15]可采用一般的松紧布(带)。在上述伞架上面,用一伞面[17](如图虚线所示)覆盖并固定,该伞面可采用熟知的防雨材料例如防雨绸制作,这样就制成了折叠礼帽伞。每个支撑机构的上拉线与上拉环[19]系在一起,下拉线与下拉环[20]系在一起,如要收折该伞,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拉上拉环[19]和下拉环[20]。必须指出的是,上面所描述的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仍可作一些变动,同样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例如,上述长度cd、ed、fg、ab都可作些变化,尾杆[1]与下横杆[4]在弹性元件[7]恢复变形时所成的角可根据需要作些改变。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构思可以作出种种变换,但它们仍应认为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礼帽伞,它包括伞架和被覆在伞架上的伞面,上述伞架则由一组支撑机构和一帽座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一支撑机构都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弹性元件以及拉动机构;第一四连杆由内竖杆、外紧杆、顶杆和第一短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则由上横杆、下横杆、尾杆和第二短杆构成;上述顶杆的一端与上述帽座的底端铰接,其另一端则与上述内竖杆和外竖杆分别铰边;上述内竖杆的另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二短杆;上述下横杆的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一短杆;上述拉动机构包括上拉线和下拉线,且上拉线和下拉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四连杆机构的两处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礼帽伞,其特征在于上述帽座有一中心通孔,其侧面的一个圆周上分别设有一组通孔,上述每一上拉线通过上述每一帽座侧面圆周的通孔并经过上述中心通孔列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礼帽伞,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元件是一弹簧,其一端与内竖杆与外紧的铰接点相连,另一端与上横杆的一处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礼帽伞,它包括伞架和被覆在伞架上的伞面,而伞架则由一组支撑机构和一帽座构成。每一支撑机构包含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弹性元件以及拉动机构、通过上述拉动机构。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使上述两个四连杆机构发生运动,从而达到可折叠的目的。另外,在一组上述第一四边形的内竖杆与顶杆形成一适合使用者头型的结构,并可在其内表面嵌有一头圈衬布,使人感到头戴舒适。文档编号A45B11/04GK2106527SQ91229519公开日1992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周松强 申请人:周松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礼帽伞,它包括伞架和被覆在伞架上的伞面,上述伞架则由一组支撑机构和一帽座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一支撑机构都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弹性元件以及拉动机构;第一四连杆由内竖杆、外紧杆、顶杆和第一短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则由上横杆、下横杆、尾杆和第二短杆构成;上述顶杆的一端与上述帽座的底端铰接,其另一端则与上述内竖杆和外竖杆分别铰边;上述内竖杆的另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二短杆;上述下横杆的一端部构成上述第一短杆;上述拉动机构包括上拉线和下拉线,且上拉线和下拉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四连杆机构的两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松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松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