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容体和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29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收容体和盒。液体收容体具备收容部、口栓及板。收容部是收容液体的挠性构件且具有在X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的表面。口栓设置在收容部的X方向两端部即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前端部。板固定于收容部的表面。板的X方向前端部具有向X方向中的从收容部离开的前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Liquid receiver and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quid receiving body and a box. The liquid receiver is provided with a receiving part, a bolt and a plate. The receiving part is a flexible component for holding liquid, and has a surface extending in X direction and Y direction. The mouth bolt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part of the X direction of the receiving part, namely the front end part and the rear end part. The plate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ceiving part. The front end of the plate in the X direction has a first protrusion protruding in the X direction from the front direction of the receiv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收容体和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体和能够收容液体收容体的盒。
技术介绍
存在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体和能够收容液体收容体的盒。日本专利公开2006年第103061号公报所记载的墨包具备收容墨液的主体和用于供给墨液的墨液供给口。平板粘贴于主体的一方的侧面部。墨盒具备在与平板对向的侧面内侧设置的滑动用构件。通过将平板沿着滑动用构件插入,墨包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墨盒。在该公报所记载的墨包中,墨液供给口设置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主体具有比平板向长度方向两侧延伸的部位即延伸部。由于延伸部比平板向长度方向两侧延伸,因此平板难以支撑延伸部。因而,主体在延伸部处容易挠曲。即,主体在长度方向上容易挠曲,因此墨包的处理有可能变得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长度方向上难以挠曲的液体收容体和能够收容液体收容体的盒。技术方案1的液体收容体具备:收容部,是收容液体的挠性构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面,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与规定方向交叉;口栓,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即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及板,固定于所述面,所述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离开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即,突出部向长度方向中的从收容部离开的离开方向突出。因而,板能够支撑收容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液体收容体在长度方向上难以挠曲。在技术方案2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板端部,该板端部具有比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离开方向突出的所述突出部,所述板端部设置在从所述口栓沿所述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即,具有突出部的板端部从口栓沿宽度方向离开。因而,在将板与收容部彼此固定的作业时,板与口栓不容易相互干扰。而且,由于突出部比第一端部沿离开方向突出,因此收容部的口栓侧难以挠曲。在技术方案3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收容部具有口栓连通部,该口栓连通部是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口栓连通的部位,所述板端部设置在从所述口栓连通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即,即使口栓连通部是以使液体朝向口栓通过的方式鼓出的形状,板端部在宽度方向上也是与口栓连通部分离开的。因而,板与口栓连通部不容易相互干扰。在技术方案4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板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使在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从所述口栓连通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部位向所述规定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朝向所述板的方向露出。即,即使部位是以使液体朝向口栓连通部通过的方式鼓出的形状,板也不支撑与切口部在规定方向上对向的部位。因而,板与收容部的部位不容易相互干扰。在技术方案5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口栓设置在离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中的所述第三端部比离所述第四端部近的位置,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口栓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比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离开方向突出。因而,能够使突出部在宽度方向上长,因此板端部能够更稳定地支撑第一端部。在技术方案6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突出部具有贯通所述突出部的孔部。即,在板适当地固定于收容部的状态下,收容部不覆盖突出部的孔部。因而,制造液体收容体的作业者能够以突出部的孔部为基准将板相对于收容部准确地定位。在技术方案7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孔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口栓之间。因而,制造液体收容体的作业者通过在突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接近孔部的一侧配置口栓,能够将板相对于收容部准确地定位。在技术方案8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板在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面重叠的区域中通过粘结构件而粘结于所述面,所述板具有表示成为所述粘结构件的配置对象的区域的定位记号。因而,制造液体收容体的作业者能够基于板的定位记号而在准确的位置配置粘结构件。在技术方案9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口栓设置在离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中的所述第三端部比离所述第四端部近的位置,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比所述第三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即,由于第一凸部比第三端部向宽度方向中的从收容部离开的方向突出,因此板能够支撑收容部的第三端部。因而,液体收容体在宽度方向上难以挠曲,尤其是位于接近口栓的位置的第三端部难以挠曲。而且,作业者通过使用第一凸部而容易搬运液体收容体。在技术方案10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因而,第三端部能够由多个第一凸部更稳定地支撑。而且,作业者通过使用多个第一凸部而容易搬运液体收容体。在技术方案11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比所述第四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部。即,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向宽度方向中的从收容部离开的两个方向突出。因而,板能够支撑收容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即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收容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挠曲。而且,作业者通过使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而更容易搬运液体收容体。在技术方案12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互不相同的长度。因而,制造液体收容体的作业者基于具有互不相同的长度方向长度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能够将板相对于收容部在准确的宽度方向上固定。在技术方案13的液体收容体中,所述液体是白色墨液。因而,在收容部内的液体为沉降性高的白色墨液时,作业者能够通过握持突出部而摇晃液体收容体,来搅拌收容部内的白色墨液。技术方案14的盒是能够收容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盒,其中,具备:第一爪部,能够与收容于所述盒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第一凸部卡合;及第二爪部,能够与收容于所述盒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第二凸部卡合,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弹性变形。即,收容于盒的液体收容体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与盒的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卡合。因而,液体收容体能够在盒内稳定地固定。而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各卡合状态。因而,液体收容体对于盒的拆装容易。技术方案15的盒具备两个第一肋,该两个第一肋隔着收容于所述盒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第一凸部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即,收容于盒的液体收容体的第一凸部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两个第一肋之间。因而,能够抑制液体收容体的长度方向的移动。技术方案16的盒具备第二肋,该第二肋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肋之间,与收容于所述盒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第一凸部的突出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向。因而,与收容于盒的液体收容体的第一凸部的突出端对向的第二肋能够限制液体收容体的宽度方向的移动。技术方案17的盒具备剩余量检测板,该剩余量检测板从与所述板相反的一侧与收容于所述盒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收容部接触,通过沿所述规定方向移动来表示所述液体的剩余量,所述剩余量检测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所述突出部沿所述规定方向离开的位置。即,剩余量检测板从与板相反的一侧与收容部接触,且剩余量检测板的至少一部分从突出部沿规定方向离开。因而,剩余量检测板能够防止沿规定方向移动的剩余量检测板与板的接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液体的剩余量。技术方案18的盒具备:壳体,具有载置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第一壁、从所述第一壁沿所述规定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收容体(5),其特征在于,具备:收容部(7),是收容液体的挠性构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面(71A),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与规定方向交叉;口栓(8),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7A、7B)即第一端部(7A)和第二端部(7B)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及板(9),固定于所述面,所述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离开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8 JP 2017-0624231.一种液体收容体(5),其特征在于,具备:收容部(7),是收容液体的挠性构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面(71A),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与规定方向交叉;口栓(8),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7A、7B)即第一端部(7A)和第二端部(7B)中的所述第一端部;及板(9),固定于所述面,所述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所述长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离开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板端部(91),该板端部(91)具有比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离开方向突出的所述突出部,所述板端部设置在从所述口栓沿所述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口栓连通部(75),该口栓连通部(75)是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口栓连通的部位,所述板端部设置在从所述口栓连通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切口部(95、96、97),该切口部(95、96、97)使在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从所述口栓连通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部位(76)向所述规定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朝向所述板的方向露出。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栓设置在离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7C、7D)即第三端部(7C)和第四端部(7D)中的所述第三端部比离所述第四端部近的位置,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口栓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比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离开方向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贯通所述突出部的孔部(98A)。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口栓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在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面重叠的区域中通过粘结构件(901、902、903)而粘结于所述面,所述板具有表示成为所述粘结构件的配置对象的区域的定位记号(99A、99B、99C、99D、99E、99F、99G)。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栓设置在离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7C、7D)即第三端部(7C)和第四端部(7D)中的所述第三端部比离所述第四端部近的位置,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比所述第三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从所述收容部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93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凸部(931)。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本久晃近藤和幸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