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025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部为敞开设置,所述第一箱体靠近侧壁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棒,两个所述固定棒为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棒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箱体侧壁内腔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箱体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杆,两个所述推动杆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相互匹配,所述推动杆的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且延伸至第一箱体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在复合板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齿块,所述推动杆的正下方设有齿轮,所述第一齿块与齿轮相互啮合。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plate grip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lamping device for composite plate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ox, the top of the first box is open, the top of the first box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wo fixed rods near the top of the side wall, the two fixed rod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up and down, and the two fixed rod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nite plate. A third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limit plate, and a first opening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box body.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irst box body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two push rods. The two push rods are matched with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third opening. One side of the push ro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third opening in turn and extends. A clamping groov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rst box. The clamping groove is clamped to the front and back side walls of the composite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driving rod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several first tooth blocks. A gear is arranged directly below the driving rod, and the first tooth blocks mesh with the g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夹持
,具体为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复合板支架的种类很多,包括卡夹式和吸附式,现有的卡夹式复合板支架一般都是手动夹紧,但是在夹紧之前需要手动将活动块掰开,这样很费力气,通常情况下都是双手操作,因此腾不出手来拿复合板,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操作不便、费力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所述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不费力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部为敞开设置,所述第一箱体靠近侧壁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棒,两个所述固定棒为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棒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箱体侧壁内腔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箱体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杆,两个所述推动杆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相互匹配,所述推动杆的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且延伸至第一箱体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在复合板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齿块,所述推动杆的正下方设有齿轮,所述第一齿块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插接在第一箱体内腔前后两端面,两个所述齿轮正下方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内腔侧壁,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齿轮靠近第一箱体内腔中心一侧设有活动杆,所述第二开口与活动杆相互匹配,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贯穿第二开口,且延伸至限位杆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活动杆靠近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齿块,所述第二齿块与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有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以固定板中心为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支架卡接在复合板底端前后两壁,所述支撑板底部和第一箱体之间设有两个弹簧,所述第一箱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以第一箱体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块依次贯穿弹簧和支撑板,且延伸至支撑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齿块和第二齿块横截面均为三角形,若干个所述第一齿块和第二齿块自上至下呈线性排列,且多个所述第一齿块和第二齿块组合呈锯齿状优选的,所述矩形块表面为光滑设置,所述矩形块至少为四个。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长度大于推动杆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矩形块的长度大于支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复合板需要夹持时,放置在固定板上,复合板的底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之间,当固定完成时,因受到重力的作用,两边的活动杆带动固定板向下移动,活动杆上的第一齿块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齿块转动,第一齿块带动推动杆转动,推动杆带动卡槽移动,卡槽将复合板进行固定,活动杆向下移动压制支撑板,支撑板向下移动弹簧发生形变,当需要拿出复合板时,只需将复合板向上抽出,当弹簧发生形变恢复初始样,从而使得支撑板向上移动,支撑板的移动使得活动杆向上移动,活动杆上第二齿块也随着向上移动,第二齿块移动使得齿轮旋转,齿轮带动第一齿块移动,第一齿块使推动杆移动,卡槽随着推动杆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箱体、2.固定棒、3.限位板、4.第三开口、5.第一开口、6.推动杆、7.卡槽、8.复合板、9.第一齿块、10.齿轮、11.转轴、12.限位杆、13.第二开口、14.活动杆、15.支撑板、16.第二齿块、17.固定板、18.支架、19.弹簧、20.矩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为敞开设置,所述第一箱体1靠近侧壁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棒2,两个所述固定棒2为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棒2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上开设有第三开口4,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内腔开设有第一开口5,所述第一箱体1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杆6,两个所述推动杆6与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相互匹配,所述推动杆6的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且延伸至第一箱体1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卡槽7,所述卡槽7卡接在复合板8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推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齿块9,所述推动杆6的正下方设有齿轮10,所述第一齿块9与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齿轮10上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均插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前后两端面,两个所述齿轮10正下方设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侧壁,所述限位杆1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3,所述齿轮10靠近第一箱体1内腔中心一侧设有活动杆14,所述第二开口13与活动杆14相互匹配,所述活动杆14的底端贯穿第二开口13,且延伸至限位杆1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活动杆14靠近齿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齿块16,所述第二齿块16与齿轮10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杆1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顶端固定有两个支架18,两个所述支架18以固定板17中心为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支架18卡接在复合板8底端前后两壁,所述支撑板15底部和第一箱体1之间设有两个弹簧19,所述第一箱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矩形块20,所述矩形块20以第一箱体1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块20依次贯穿弹簧19和支撑板15,且延伸至支撑板的外侧。工作原理:当复合板8需要夹持时,放置在固定板17上,复合板8的底端固定在两个支架18之间,当固定完成时,因受到重力的作用,两边的活动杆14带动固定板17向下移动,活动杆14上的第一齿块9带动齿轮10转动,齿轮10带动第一齿块9转动,第一齿块9带动推动杆6转动,推动杆6带动卡槽7移动,卡槽7将复合板8进行固定,活动杆14向下移动压制支撑板15,支撑板15向下移动弹簧19发生形变,当需要拿出复合板8时,只需将复合板8向上抽出,当弹簧19发生形变恢复初始样,从而使得支撑板15向上移动,支撑板15的移动使得活动杆14向上移动,活动杆14上第二齿块16也随着向上移动,第二齿块16移动使得齿轮10旋转,齿轮10带动第一齿块9移动,第一齿块9使推动杆6移动,卡槽7随着推动杆6移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为敞开设置,所述第一箱体(1)靠近侧壁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棒(2),两个所述固定棒(2)为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棒(2)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上开设有第三开口(4),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内腔开设有第一开口(5),所述第一箱体(1)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杆(6),两个所述推动杆(6)与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相互匹配,所述推动杆(6)的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且延伸至第一箱体(1)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卡槽(7),所述卡槽(7)卡接在复合板(8)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推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齿块(9),所述推动杆(6)的正下方设有齿轮(10),所述第一齿块(9)与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齿轮(10)上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均插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前后两端面,两个所述齿轮(10)正下方设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侧壁,所述限位杆(1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3),所述齿轮(10)靠近第一箱体(1)内腔中心一侧设有活动杆(14),所述第二开口(13)与活动杆(14)相互匹配,所述活动杆(14)的底端贯穿第二开口(13),且延伸至限位杆(1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活动杆(14)靠近齿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齿块(16),所述第二齿块(16)与齿轮(10)相互啮合,两个所述活动杆(1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顶端固定有两个支架(18),两个所述支架(18)以固定板(17)中心为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支架(18)卡接在复合板(8)底端前后两壁,所述支撑板(15)底部和第一箱体(1)之间设有两个弹簧(19),所述第一箱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矩形块(20),所述矩形块(20)以第一箱体(1)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矩形块(20)依次贯穿弹簧(19)和支撑板(15),且延伸至支撑板(15)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顶部为敞开设置,所述第一箱体(1)靠近侧壁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棒(2),两个所述固定棒(2)为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棒(2)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上开设有第三开口(4),所述第一箱体(1)侧壁内腔开设有第一开口(5),所述第一箱体(1)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推动杆(6),两个所述推动杆(6)与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相互匹配,所述推动杆(6)的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口(5)和第三开口(4),且延伸至第一箱体(1)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卡槽(7),所述卡槽(7)卡接在复合板(8)的前后两侧壁,所述推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齿块(9),所述推动杆(6)的正下方设有齿轮(10),所述第一齿块(9)与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齿轮(10)上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均插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前后两端面,两个所述齿轮(10)正下方设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内腔侧壁,所述限位杆(1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3),所述齿轮(10)靠近第一箱体(1)内腔中心一侧设有活动杆(14),所述第二开口(13)与活动杆(14)相互匹配,所述活动杆(14)的底端贯穿第二开口(13),且延伸至限位杆(12)的外侧,并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新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